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引言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誕生,並逐漸發展為百家爭鳴的主流。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成為影響中國最大的流派。

縱觀歷史,經過兩千多年的弘揚傳承,儒家思想早已深深根植於每個華夏子孫心中,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受儒家文化根本——孝道的薰陶,中華兒女一直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觀念,無論身處何地,排除萬難,歷盡艱險也要回到故鄉。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儒家創始人孔子雕像

中國數千年的文明交流史,造就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遊子背井離鄉,或經商貿易、或衛國戍邊、或聽道受學。上世紀中後期,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自衛反擊戰等衛國鬥爭先後打響,大量將士遠離家鄉,為保衛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的將士從此埋骨他鄉;有的將士則流落異土,再難回國。王琪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印度足足滯留54年之久,艱難回鄉後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了。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抗美援朝戰場油畫復原

王琪,當時是自衛反擊戰中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工程測繪兵。1962年12月,王琪隨部隊駐紮在藏南達旺地區,他外出辦事時因不熟悉森林地形,在森林裡迷了路。王琪連續走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出去的路,飢寒交迫下王琪看見了一輛紅十字會的車子經過,便上前請求幫忙。讓王琪沒有想到的是,紅十字會直接將王琪扣押,並送到了印度軍方,隨後王琪以間諜罪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王琪早年參軍舊照

身處異國監獄,王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祖國的親人,很想回家看上一眼。在濃厚的思鄉之情支撐下,王琪度過一個個難熬的夜晚。刑滿釋放後,王琪被印度軍方帶到一個十分偏僻的小村落。他在這裡和一直幫助他的一名印度女子結了婚,養育了4名孩子。王琪為回到祖國,十分刻苦的學習印度語言,給家鄉的親人寄過很多信件。可是印度當局對他的信件嚴加管理,導致沒有一封信能寄回國內。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遠眺

隨著時間不斷前進,已經在印度生活幾十年的王琪依然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國。王琪的妻兒也十分支持他的尋根之旅,一直不辭辛勞地幫助他。終於,在家人的幫助下,王琪歷經重重困難找到中國駐地大使館,並辦理了自己的護照。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知道後,立即幫助王琪回國,時刻保持關注和安排他回國事宜的推進工作。在中印雙方的協調下,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為王琪辦理了為期10年的中國護照,並且開始每年為王琪提供一定的生活資助。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王琪在印度舊照

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王琪帶著兒子回到了闊別54年的故鄉——陝西乾縣。王琪見到家鄉的親人們後熱淚盈眶,由於太過思念故鄉,他一口氣吃完了7碗手擀麵。身處印度五十餘年,王琪已經太久沒使用筷子,已經忘記筷子的使用方法,吃家鄉的面時,他只能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吃,一旁的家人見此場景,無不潸然淚下。

中國老兵滯留印度54年,歸國已不會使用筷子,用勺子吃7碗手擀麵

▲王琪歸家場景

王琪乘坐從北京飛到咸陽的飛機時,一直緊緊盯著窗外的雪上,很擔心它們消逝似的。王琪在印度的半個多世紀裡,從未見過故鄉的山山水水,這些雪山是他思念家鄉時,腦海中的慰藉。已經習慣說印地語的王琪已經不太會說家鄉的方言了,走在故鄉的路上,看見那些熟悉卻有陌生的面孔,王琪時而還能說出故鄉的鄉音來。王琪是幸運的,落別家鄉半個多世紀,還能在耄耋之年落葉歸根,這實在令人感慨。

結語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鄉愁,是刻在中華兒女骨子裡對家鄉的掛念。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回到生他養他的一方土地,心情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這便是對祖國河山血濃於水的深情。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在這片天空下,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家人是我們溫暖的港灣,祖國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參考資料:

《滯留印度老兵:王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