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最近“貨拉拉”變“人拉拉”火啦,被網友瘋傳,刷爆朋友圈!

暴雨天氣打不到滴滴,居然能打到貨拉拉!

有網友為避免上班遲到,於是便想到了打“貨拉拉”上班的鬼點子。

有圖有真相!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那司機就想問,你是二貨、吃貨、傻貨、還是乾貨呢?

插播一個搞笑相關打車事件,音樂節打不到車怎麼辦?

叫外賣呀!搭上外賣小哥的車,這就叫機智女孩,大家學著點~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這不是一個段子,網友看到此新聞,紛紛效仿,把貨拉拉當滴滴。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此後貨拉拉官方坐不住了!

發「對不起,這單我不接」聲明:官方稱:貨拉拉是一家同城貨運平臺,按照相關運輸法規規定:貨運和客運分開。

這就和客車不拉貨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平臺的車輛是不能接納客運訂單的(在副駕駛位隨貨物跟車除外) 。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為啥“貨拉拉”變“人拉拉”呢?

為什麼滴滴打車難?

第一,滴滴通過高額的補貼培育並逐漸壟斷了網約車市場,但用戶並不具有太高的品牌忠誠度,很多競爭對手看在眼裡,更多網約車分割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滴滴高額的調度費。

滴滴打車價格會更高些,滴滴起步價比貨拉拉起步價低一些,但是如果是遠一點,那就是貨拉拉更加便宜。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其次,滴滴在經營老本行之外,還起了別的心思。在外賣業務,單車業務上,在金融業務,滴滴還低調上線了信貸、理財、保險等多種產品等。

網友就想說你自己對自己的老本行都三心二意,那麼我們怎麼對你一心一意呢?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最後,當被滴滴無情拒絕之後,貨拉拉空車司機也願意接!

此次“貨拉拉”變“人拉拉”成為熱議話題,網友一語道破,他們的意思是:打車難了,打黑車更難了!小編想說這其實是好事。

更有網友笑稱:快來看呀,這就是貨拉拉的廣告營銷,這下大家都知道貨拉拉了,最大贏家就是貨拉拉~

“貨拉拉”變“人拉拉”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玩笑歸玩笑,咱們出行還是不坐貨拉拉啦!為了安全考慮,貨拉拉後備箱非常簡陋,有些甚至沒有座椅。在車子行進中貨廂內非常危險,很容易發成碰撞、摔傷,安全係數直線下降。

所以貨拉拉也一直嚴厲禁止貨廂載人、人貨混裝的用車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