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滴滴貨運,同日上了網紅維權節目“1818黃金眼”

科技自媒體/ 王利陽

自滴滴6月開始試水同城貨運業務已有3個多月時間,隨著在全國開展業務的城市越來越多,節前滴滴貨運宣佈日訂單突破10萬單,對原有市場格局帶來新的衝擊。

滴滴貨運公佈自己的日單量目的是為向市場傳達信心,尤其是想借機拉攏貨車司機加入其平臺,平臺日訂單量的多少代表著司機可以獲得訂單的潛力。

另外一邊的貨拉拉也不甘示弱。9月30日,貨拉拉宣佈金秋拉貨節總參與人數突破350萬,訂單數同比增長達82%,單日訂單量和月訂單量均創歷史峰值。

貨拉拉的表態比較模糊,只說了日訂單量超過歷史峰值,並沒有給出具體數值。原因很簡單,擔心現在公佈的數值日後會持續被拿來與滴滴做比較,形成不必要的輿論壓力。

貨拉拉、滴滴貨運,同日上了網紅維權節目“1818黃金眼”

滴滴來勢洶洶的進入同城貨運市場已引起貨拉拉的激烈反彈。9月初時,有上海媒體曝出不少滴滴貨運司機遭到貨拉拉司機的惡意下單,被要求給好處費,否則向平臺舉報封號。貨拉拉回應不會以不正當手段參與市場競爭。滴滴方面表示,已注意到了相關的視頻,正在進一步瞭解情況,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

此外,雙方在車身廣告層面的競爭已經引起了交管部門的注意。10月1日,被網友稱為網紅維權節目的《1818黃金眼》報道了貨拉拉與滴滴貨運平臺上的貨車因車身廣告被交杭州警處罰的問題。

視頻中被處罰司機較為配合交警工作,並表示自身也很無奈,如果不貼車身廣告會被平臺處罰,貼了車身廣告會被交警處罰,不過交警處罰後,司機可到平臺申述報銷,平臺也知道貼車身廣告會被交警處罰。

貨拉拉、滴滴貨運,同日上了網紅維權節目“1818黃金眼”
貨拉拉、滴滴貨運,同日上了網紅維權節目“1818黃金眼”

事實上,同城貨運平臺要求司機在車身貼廣告而被罰早已不是第一次。去年9月,貨拉拉平臺被上海市交通委執法總隊、交警總隊和城管執法部門聯合上門約談,責令限期一個月內整改,去年在6月29日10點之前,清除所有設置車身上的違法經營性廣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

機動車噴塗或粘貼車身廣告的要求:

1.以不影響駕駛安全為原則,不得遮蓋車窗,或影響其它車輛行駛安全;

2.車身顏色改變面積大於車身整體面積1/3的,按照變更車身顏色工作流程辦理;

3.改變顏色面積或者粘貼的臨時性的廣告面積小於整體顏色1/3的,辦理備案;

4.改變後的車身圖案和顏色不得和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和工 程搶險車等法定標識相同或相似。

哪些部位不能噴塗車身廣告?

1.汽車的前後風擋玻璃,左右兩側玻璃,這些駕駛人可視區,不能噴塗或粘貼廣告;

2.車輛的正前方(含前引擎蓋),正後方(含後備廂蓋),這些部位不建議噴塗或粘貼廣告;

其實,交管部門並沒有完全不允許車身廣告,而是出於安全角度,限制廣告大小和車身區域。而貨運平臺明知貼車身廣告會被交警處罰,也要堅持讓司機這麼做,不然會受到平臺處罰。而且司機被交警處罰後可以到平臺申述報銷,平臺處罰則只能被動忍受,所以夾在中間的司機只能兩罰相權取其輕,向平臺低頭。

無論是經營多年的貨拉拉,還是剛進入同城貨運市場不久的滴滴,為何願意“以身試法”的堅持要求平臺司機去執行車身廣告策略呢?

第一,大量在路上流動的車身廣告提高了貨運平臺的曝光度,相比不定期的交警小額罰款,節省的廣告投放費用要更多;第二,車身廣告是對貨運司機的綁定,當貨車貼上了其中一家平臺的廣告,就沒辦法同時在兩家平臺接單,此舉可以防止競爭對手挖角司機運力。

車身廣告對貨運平臺利大於弊,在沒有全國統一明確的車身廣告監管要求之前,只是對車身廣告小額罰款而不扣分的話,更多的司機會選擇屈服於平臺,而平臺也願意承擔相應的罰款支出,對平臺而言就相對於廣告支出了。

隨著滴滴加大對貨運市場的投入,貨拉拉也開始進行反擊,雙方近期先後發起1億補貼大戰,市場競爭不斷升級,兩大平臺必然會嚴格要求司機對車貼廣告的執行,或許用不了多久,其他城市的交管部門也會陸續約談兩大貨平臺,對車身廣告進行徹底的監管整治。

文/科技不吐不快(ID:tucaokeji)

喜歡可關注,不喜可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