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理性與平和重回我們的生活 一一也說方方“日記”

作者:秦彬


觀之網絡,看到由方方“日記”引發的“方方論戰”,已經愈演愈烈。兩大針鋒相對的“派別與陣營”,相互叫罵,什麼“憤子”“腦殘”“流氓”“精神病”“垃圾”之聲,不絕於耳。這是疫情之後這段非常時期之特殊現象,有讓人性之善惡撕裂之勢。

願理性與平和重回我們的生活        一一也說方方“日記”


對方方“日記”,疫情期間我看了很多篇,開始也轉了幾篇,後來看還是看,就沒有再轉了。主要原因是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對她欣賞、崇拜,有人對她鄙視、憤慨;而我卻是一個“中間”人,既不崇拜,也不憤慨。且自認為: 這既不屬不明是非,也並非為“中庸之道”。

作家方方,有才氣,有個性,敢說敢當,的確是值得尊重的;方方的很多作品,也是值得一讀的。單就方方疫情期間中的“日記”而言,也並非是她個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用她自己的話說,也只是在疫情爆發後居家隔離期間抒寫心情的一種隨心之筆,因而這也就無所謂高雅和無須“高雅”。

但方方“日記”,卻生逢其時地產生於這場突於其來的疫情期間,把人們對這場災難的恐慌與困惑,及時地宣滯了出來,因而在很多人心中引發共鳴,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追捧。同時,又因為正處於國外“甩鍋”口水戰之中,“日記”首先在國外出版,讓一部分國人擔心會被西方利用,從而激起了眾怒。方方“日記”,作為這個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所產生的特定產物,在此期間形成了一種特別的穿透力與衝擊力,故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釀成了風波。這種特殊現象的產生,更是引發人們特別的關注,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思考。

最近看了很多評論方方“日記”的正反兩方的文章,說實話,其中很多的觀念與觀點,都是我不能認同的。 我個人認為:對方方“日記”,不能簡單地以對與錯來認之;同樣,目前各方對方方“日記”的爭論,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表面看似理由充分、道理充足,話說得很絕對,實質上哪一方也難以真正找到讓人特別信服的理由,難以真正地從理論上談出絕對的對與錯。

前幾天從網絡上看到湖北省文聯原黨組副書記鄢來旭的文章《方方還是那個方方》,對方方的個性與為人,大家也可從中略知一二。我很認同鄢老先生的一些觀點:在疫情爆發時,大部分人的心情都很焦慮,腦子似乾柴般一點就著,在和人爭論時不免會情緒化,走極端。這時,看人就像霧裡看山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很難進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那種境界。

作為長期工作和生活在武漢的方方,也是難以脫“俗”的。我不相信她會是“漢奸”、“特務”,如果她真似某些人所講是隱藏或被國外反華勢力收買的“漢奸”、“特務”,她做了八年的省作協主席,當了20多年的省市人大、政協常委,我們的國家安全、統戰和組織部門那可就是嚴重失職了。方方是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直爽、潑辣、要強、好勝的女人,這都是一些武漢嫂子所具備的典型的個性特徵。

疫情期間,方方以一個專業作家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寫下這麼一本“日記”,本應屬於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如果把它放在疫情消失後的某一時間再在國內外出版,作為疫期某一個層面的記述和一個特殊時期的回顧,還是有一定的閱讀價值的,可能也就惹不上這場風波了。

可偏偏卻被國內某些人,特別是一些頗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們,對國內抗疫中許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都可以視而不見,不願多發聲,卻大肆把方方“日記”追捧為體現當代作家的“社會良心”和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作”,硬是把一本很普通的“日記”吹噓為“價值連城”,這樣也就把方方推上了“火山”。

其實,方方還是那個方方,“日記”也就那麼一本日記”,並非是什麼驚人的“醒世”之作,談不上什麼“高大與完美”,也不可能因為一本日記真的成為什麼“英雄”。誰是真的英雄?理所應當是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是那些為抗擊疫情出錢出力的企業家們與居家堅守的老百姓。從他們身上,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才是“民族精神”與“社會良心”。

既然說方方的“日記”無所謂“高大與完美”,也就更沒有什麼值得可恨與可怕。我也不相信方方寫作“日記”的初衷,就是為了給敵人制造“炮彈”,藉此讓西方勢力來“轟炸”中國人民。但我不排除國內國外可能會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會藉機尋亂、混水摸魚來抹黑攻擊我們的國家。對此,我仍認同鄢來旭先生的看法:一個14億人口的中國,不會因為一個方方和她的一本日記,就會使天塌下來。

文藝作品應弘揚主旋律,但同時也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家也是人,尤其像方方這麼一個有個性的女人,無論是在疫情爆發的隔離期間,還是在平日清靜之時,想寫寫說說,又有何不可?再說她之所寫,也算通常、平常、正常,至於是否完全合情、合理、合法,這可另當別論。生活中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讓人說說又何妨?!

對於目前出現的這場爭論,我個人認為:也屬一種正常現象;人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公眾也有評論與批評任何作品的權利。參與此次“論戰”的雙方,都談不上有什麼家仇國恨,你能這麼認為,我為什麼就不能那樣去思考?!大家都固有一份情懷,懷有一份“憂國憂民”的情感與良好的願望,只是各自有不同的認識與見解而已。哪有這麼多的“腦殘”“流氓”與“精神病”?如果總是這樣相互謾罵與攻擊,可能真的會被西方人利用,又罵我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了。無論是哪方,凡上升到人身攻擊和惡意的謾罵,都是低俗與無聊!

引起這場輿情風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都容易產生那種傲慢與偏見。我個人認為:我們不必過多的去爭論方方“日記”,但方方在爭議中從不示弱所表現出的傲慢,也是存在的,包括她對待批評者,常斥之極左,甚至形容為“病毒”,也是本人不能認同的,這可能與她的性格和個性有關;而爭議雙方則大多都是感性地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認識與思考,難免會有所偏見,這不僅與個性相關,更多地與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相聯繫。

對於方方把日記拿到外國去出版,並和翻譯者與國外出版商簽訂了出版合同。我認為方方有責任在出版過程中,應對日記的書名與內容以及裝幀設計,都應進行嚴格的校對與把關,不得有損武漢抗疫的形象,更不能有損國家的形象。對大多數的批評與反對聲音,不可一味的反擊,而應冷靜地進行一次自我反思。對此,我很同意鄢來旭先生的觀點,她必須向全國人民作出說明與解釋。

一些很有名望的教授、律師與知名傳媒人、著名評論家等,都參與到這場爭論中。他們的講說與文章,把方方“日記”,“上綱上線”到“愛國”和法理論戰中,其實大可不必這般小題大作,正是這些所謂的“名人效應”,為這場爭論推波助瀾。我們尊重知識與名人,但也不可過於迷信,更不必隨意去跟帖跟風。有些事,合情不一定都合理,合理也不一定都合法;反之,合法的,也不一定都是合理、合情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方方不是名人,方方“日記”就不會在輿論上掀起這麼大的波瀾。但即便方方是名人,如果她的“日記”危害到國家安全,或者說觸犯了法律,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而現在方方並沒有因此而發生什麼事情,只不過是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等到疫情完全消散之後,這場風波很可能就會逐漸被大家淡忘。所有愛國者首先都要相信我們的國家,相信我們的黨和政府,一定會正確處理好國內國外的一切事務。

期待此次論戰的雙方,均能放下傲慢與偏見,迴歸理性與平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就方方“日記”閒扯這麼多,內心也很糾結,我也知道無論說好說壞,都容易引起諸多不快,左右都不討好。有人說:你這篇文章,完全沒有什麼立場與觀點,是和事佬,兩面派,純粹來蹭熱點,瞎起鬨,還有點霸道和管閒事。但我實在是不忍看到太多的叫罵聲,有些人一邊談文明文化,一邊又競爆粗口。雖然我並不認同方方的某些觀點與做法,但我絕不認為她已成為我們的敵人,我根本不會在這場爭論中去跟派站隊,一直以來,我都是很鮮明的表達這種觀點與立場。

剛讀到一篇巜方方是照妖鏡?》一文,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除了原來的那批鳥人,一些方粉也在倒戈”,結尾有一段話:“如果批評是有罪的,那麼沉默也會是有罪的”,並最後提示說:“請記住,這種事是流氓乾的”,全篇文章對方方的批評者,用“流氓、騙子、壞蛋和傻逼”、“下三濫”來形容,真的感覺很可怕。想在這場論戰中保持沉默,也照樣會被人叫罵,到還不如一吐為快。

本文初稿發出後,引起了很多方方追捧者的不滿,但我沒想到會被更多方方批評者叫罵。有人留言說我是“理中客”式的方方辨護者,要為方方辨護,就直來直去,不要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我的觀點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你想怎麼認為是你的事。本人發表一點個人見解,這是我的權利。再次聲明一點:我並非有意冒犯諸位,還望諸位給予理解和批評。

人人都有評論與批評任何作品的權利,但隨意罵人卻是一種不理智、不道德和缺乏教養與不能容忍的行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若咬狗便成了新聞,我不想為此成為新聞人物。沒有人能做到完美無缺。如果抑制不住生氣,這時就要問問自己:一年之後這生氣的理由是否還那麼重要? 這會使人對許多事情得出正確的看法。


(作者秦彬,系湖北某法治期刊原執行主編,現為某律所投資合夥人與某商會秘書處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