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文章来源:安徽新华学院学生,韩谋锐,杨琴,梁爱娣,颜慧)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近些年来,合肥市的发展主打“科技创新”这一条路,城市的发展速度水平一度达到全国前列的位置,然而合肥市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合肥市如若不能留下自己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那么人力资源市场的回报率将会持续下降。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那么到底有什么因素影响着高校人才选择合肥城市呢?

这种人才流出现象普遍存在全国经济落后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地区,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尽管所有地区都会从国家总体人力资本的增长中受益,但是高等教育的地区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流向,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人数越多,该地高等教育的回报就越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中部地区人才流动现状

我国人才的地区分布维持着东高西低、梯级递减的特征。新世纪以来,各地政府也不断加强合作意识,全国从南到北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大经济圈,而其中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意味着沪苏浙三地将共享人才信息资源,相互合作,最终实现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达到区域经济的共赢。

合肥属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无法与长三角达到人才、资源共享,对人才的辐射、吸引人才的能力远远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强,不能够与之相比。不仅如此,合肥市本地投入大量资源培养的人才还会被长三角这一大经济区所辐射。


毕业留市意愿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数据来源“关于合肥市大学生留市状况的调研报告"

由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在有意愿留在合肥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高校的意愿程度:(985,211)一类二类>三类。

因此得出结论,越高等级的高校学生选择留在所在地就业的可能性比低等级高校学生留下的可能性低,及”学历层次越高,院校越好的学生离开院校所在地的可能性越大”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数据来源”关于合肥市大学生留市状况的调研报告“

由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在户籍所在地相同的情况下,合肥本地的学生选择留在合肥的情况大于没有意愿的情况;户籍在省内其他城市的情况下,没有意愿的情况略大于有意愿的;而在省外城市的情况下,没有意愿留下的情况明显大于有意愿留下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合肥市户籍和省内其他地区户籍的高校学生倾向于留在合肥,而省外户籍的学生在合肥工作的意愿较低。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数据来源”关于合肥市大学生留市状况的调研报告“

由调查结果显示,合肥高校大学生对合肥吸引人才留市政策了解程度市偏向于非常不了解与部分了解,其占样本比例50.34%;一般了解的情况占比例41.84%;而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情况只占7.82%左右。

因此可以推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合肥当地对人才政策,那么作为当地政府,高校或可以推进人才政策的受众了解程度,如在校宣传,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帮扶。

(还有更多详细分析,尽在原文,需要请私信)

结论

研究表明院校级别,户籍居住地,城市印象,就业机会,专业倾向这五个因素对合肥地区高校学生毕业流向有显著性影响;而合肥地区的人才政策,医疗设施,基础交通,环境都是影响高校学生选择与否的考虑范围。

(一)合肥人力资源市场的高等教育地区回报率不高

由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总体留市意愿人数408人,占比44%;没有意愿留在合肥的408人,占比55%。从意愿图中可以看出,主观上,合肥高校大学生对合肥地区的教育地区回报率不高。

(二)留市意愿与高校层次有关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由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在有意愿留在合肥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高校的意愿程度:(985,211)一类二类>三类。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越高等级的高校学生选择留在所在地就业的可能性比低等级高校学生留下的可能性低,及”学历层次越高,院校越好的学生离开院校所在地的可能性越大”,

学历越高、所在学校受社会认可度越高的毕业生离开合肥的机率越大。

(三)留市意愿与户籍居住地有关

由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在户籍所在地相同的情况下,合肥本地的学生选择留在合肥的情况大于没有意愿的情况;户籍在省内其他城市的情况下,没有意愿的情况略大于有意愿的;而在省外城市的情况下,没有意愿留下的情况明显大于有意愿留下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合肥市户籍和省内其他地区户籍的高校学生倾向于留在合肥,而省外户籍的学生在合肥工作的意愿较低。省外户籍的毕业生比合肥市户籍的毕业生离开合肥的机率更大。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对本省地区具有一定吸引力,但难以辐射到外省毕业生。

(四)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合肥市人才激励的政策

由调查结果显示,合肥高校大学生对合肥吸引人才留市政策了解程度市偏向于非常不了解与部分了解,其占样本比例50.34%;一般了解的情况占比例41.84%;而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情况只占7.82%左右。因此我们推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合肥当地对人才政策,那么作为当地政府,高校或可以推进人才政策的受众了解程度,如在校宣传,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帮扶。

建议


“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愿研究

(一)加大政策落实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根据调查可知,我们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对合肥市人才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很低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问题很大的就业盲区,为了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政府和高校应该做到全民皆知,政府下达人才政策文件,高校需要做到最大的宣传,例如高校人群密集的地方拉上横幅、电子显示屏全天播放。大学生毕业即将面临就业,对这方面是有需要充分了解的,所以需要高度的宣传对接,紧密结合时代需求,社会各方密切配合,引导大学生留在合肥市,时刻彰显我市的人才政策优势。

(二)重点连接一类高校,打造高端人才市场

合肥市汇聚了全省的一类高校,包括国际一流大学中国国科技大学,两所211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大学。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凭借自己的眼界和学识想要去更高的地方闯荡,而恰巧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才是合肥未来发展的决策者,因此合肥市必须拥有自己的精英人才市场,以供给合肥市内部消化,同时做到辐射周边城市,改变被输出人才的现状。

(三)注重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中,城市形象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而且会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及其核心竞争力。[2] 城市形象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城市的印象好坏会影响高校学生对合肥的好感度,一方面打造文化氛围,做到提升城市的整体人才市场氛围,另外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城市便没有核心竞争力。


(我是阿韩学长,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我们之后将继续推送更新,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