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文章來源:安徽新華學院學生,韓謀銳,楊琴,梁愛娣,顏慧)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近些年來,合肥市的發展主打“科技創新”這一條路,城市的發展速度水平一度達到全國前列的位置,然而合肥市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合肥市如若不能留下自己投入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那麼人力資源市場的回報率將會持續下降。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那麼到底有什麼因素影響著高校人才選擇合肥城市呢?

這種人才流出現象普遍存在全國經濟落後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地區,高等教育的高校畢業生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源,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儘管所有地區都會從國家總體人力資本的增長中受益,但是高等教育的地區回報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流向,高校畢業生在當地就業人數越多,該地高等教育的回報就越多,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就越大。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中部地區人才流動現狀

我國人才的地區分佈維持著東高西低、梯級遞減的特徵。新世紀以來,各地政府也不斷加強合作意識,全國從南到北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兩大經濟圈,而其中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這意味著滬蘇浙三地將共享人才信息資源,相互合作,最終實現區域內人才自由流動,達到區域經濟的共贏。

合肥屬於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無法與長三角達到人才、資源共享,對人才的輻射、吸引人才的能力遠遠沒有長三角、珠三角強,不能夠與之相比。不僅如此,合肥市本地投入大量資源培養的人才還會被長三角這一大經濟區所輻射。


畢業留市意願情況的相關性分析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數據來源“關於合肥市大學生留市狀況的調研報告"

由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中在有意願留在合肥的情況下,我們發現高校的意願程度:(985,211)一類二類>三類。

因此得出結論,越高等級的高校學生選擇留在所在地就業的可能性比低等級高校學生留下的可能性低,及”學歷層次越高,院校越好的學生離開院校所在地的可能性越大”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數據來源”關於合肥市大學生留市狀況的調研報告“

由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中在戶籍所在地相同的情況下,合肥本地的學生選擇留在合肥的情況大於沒有意願的情況;戶籍在省內其他城市的情況下,沒有意願的情況略大於有意願的;而在省外城市的情況下,沒有意願留下的情況明顯大於有意願留下的。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合肥市戶籍和省內其他地區戶籍的高校學生傾向於留在合肥,而省外戶籍的學生在合肥工作的意願較低。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數據來源”關於合肥市大學生留市狀況的調研報告“

由調查結果顯示,合肥高校大學生對合肥吸引人才留市政策瞭解程度市偏向於非常不瞭解與部分了解,其佔樣本比例50.34%;一般瞭解的情況佔比例41.84%;而非常瞭解和了解的情況只佔7.82%左右。

因此可以推出結論,大多數學生並不瞭解合肥當地對人才政策,那麼作為當地政府,高校或可以推進人才政策的受眾瞭解程度,如在校宣傳,提供優質的就業服務和幫扶。

(還有更多詳細分析,盡在原文,需要請私信)

結論

研究表明院校級別,戶籍居住地,城市印象,就業機會,專業傾向這五個因素對合肥地區高校學生畢業流向有顯著性影響;而合肥地區的人才政策,醫療設施,基礎交通,環境都是影響高校學生選擇與否的考慮範圍。

(一)合肥人力資源市場的高等教育地區回報率不高

由調查結果顯示,樣本總體留市意願人數408人,佔比44%;沒有意願留在合肥的408人,佔比55%。從意願圖中可以看出,主觀上,合肥高校大學生對合肥地區的教育地區回報率不高。

(二)留市意願與高校層次有關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由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中在有意願留在合肥的情況下,我們發現高校的意願程度:(985,211)一類二類>三類。因此我們得出結論,越高等級的高校學生選擇留在所在地就業的可能性比低等級高校學生留下的可能性低,及”學歷層次越高,院校越好的學生離開院校所在地的可能性越大”,

學歷越高、所在學校受社會認可度越高的畢業生離開合肥的機率越大。

(三)留市意願與戶籍居住地有關

由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中在戶籍所在地相同的情況下,合肥本地的學生選擇留在合肥的情況大於沒有意願的情況;戶籍在省內其他城市的情況下,沒有意願的情況略大於有意願的;而在省外城市的情況下,沒有意願留下的情況明顯大於有意願留下的。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合肥市戶籍和省內其他地區戶籍的高校學生傾向於留在合肥,而省外戶籍的學生在合肥工作的意願較低。省外戶籍的畢業生比合肥市戶籍的畢業生離開合肥的機率更大。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對本省地區具有一定吸引力,但難以輻射到外省畢業生。

(四)大多數人並不瞭解合肥市人才激勵的政策

由調查結果顯示,合肥高校大學生對合肥吸引人才留市政策瞭解程度市偏向於非常不瞭解與部分了解,其佔樣本比例50.34%;一般瞭解的情況佔比例41.84%;而非常瞭解和了解的情況只佔7.82%左右。因此我們推出結論,大多數學生並不瞭解合肥當地對人才政策,那麼作為當地政府,高校或可以推進人才政策的受眾瞭解程度,如在校宣傳,提供優質的就業服務和幫扶。

建議


“挑戰杯省級三等獎”|合肥市高校人才留市意願研究

(一)加大政策落實和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政策優勢,根據調查可知,我們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對合肥市人才政策的瞭解程度是很低的,對於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問題很大的就業盲區,為了能充分發揮政策優勢,政府和高校應該做到全民皆知,政府下達人才政策文件,高校需要做到最大的宣傳,例如高校人群密集的地方拉上橫幅、電子顯示屏全天播放。大學生畢業即將面臨就業,對這方面是有需要充分了解的,所以需要高度的宣傳對接,緊密結合時代需求,社會各方密切配合,引導大學生留在合肥市,時刻彰顯我市的人才政策優勢。

(二)重點連接一類高校,打造高端人才市場

合肥市匯聚了全省的一類高校,包括國際一流大學中國國科技大學,兩所211高校合肥工業大學以及安徽大學。這些高校畢業的學生憑藉自己的眼界和學識想要去更高的地方闖蕩,而恰巧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才是合肥未來發展的決策者,因此合肥市必須擁有自己的精英人才市場,以供給合肥市內部消化,同時做到輻射周邊城市,改變被輸出人才的現狀。

(三)注重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一面旗幟,在現代化的經濟發展中,城市形象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質,而且會直接影響城市經濟及其核心競爭力。[2] 城市形象分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城市的印象好壞會影響高校學生對合肥的好感度,一方面打造文化氛圍,做到提升城市的整體人才市場氛圍,另外一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城市便沒有核心競爭力。


(我是阿韓學長,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我們之後將繼續推送更新,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