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到姜是什么感受么?

我记忆里,第一次吃到平常炒菜用的生姜,就被那种辛辣的味道给吓到了。

我那时年纪还小,不懂什么是姜,只能一脸茫然地问爸爸。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爸爸说,这是炒菜用的生姜,自带有辛辣的味道,偶尔吃点姜对身体有好处。可是姜的那种辛辣味,让我特别地抗拒。

从此我就让爸爸炒菜放姜的时候,不要把姜拍太碎,直接切成片或者丝就好。

这样可以很方便的把姜片挑出来,而且不会影响到食欲。

常常也好奇,有的人吃到姜的时候,可以忍受那种辛辣味,而我为什么却无法接受?

后来不断询问身边的人,想了解他们吃到姜的感受是不是和我一样。

结果有三种情况:有的人能接受生姜的那种辛辣味,而有的人和我一样,吃到生姜就吐出来了,还有一种人不喜欢生姜的味道,炒菜的时候姜都不放。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看来每个人对生姜的味道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就像有的人受不了榴莲的气味,而有的人却万分喜爱。

虽然对于生姜,有人欢喜有人忧心,但它在烹饪的世界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先认识一下生姜以及除它以外的两种姜,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姜

  • 生姜,从佐料变成“开心果”

生姜是我们最常见厨房佐料之一,根据它的成熟度来分,有老姜和嫩姜。

老姜生长时间比较长,挖出来后经过隔年存放,质地更加紧实,味道更加辛辣芳香,常常用于烹饪各种家常菜的佐料。

嫩姜则生长时间比较短,挖出来比较早,还带着姜芽,非常的鲜嫩清脆,常常被人们经过腌制后食用。

嫩姜的味道清淡一些,没有老姜的辛辣,很多人可以接受直接吃。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我国种植生姜的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乡党第十篇》里面就有关于孔子吃饭的记载:

“不撤姜食,不多食”

讲的是孔子吃饭的时候,和生姜有关的食物不撤离席上,但也不会多吃。

可见孔子那个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生姜,并且被人们食用。

到了西汉时期,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更是提到:

“巴蜀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

说的是巴蜀(现在的四川地区)土地肥沃,盛产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竹木之类的器具。

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生姜就成为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特产。

在现代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刘墉在中秋节的时候,用一桶生姜当作节日贺礼,送给了乾隆皇上。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就在满朝文武取笑贺礼廉价的时候,刘墉将其中的寓意告诉了乾隆皇上,顷刻间皇上的心情由阴转晴,满脸笑容地赏赐了一件黄马褂给刘墉。

原因是:刘墉把一桶生姜,寓意为“一统江山”,通过谐音让普通的生姜瞬间变得如此珍贵,获得了皇上的欢心。

生姜从做菜佐料的用途,直接变成了让皇上心情转变的“开心果”。

  • 姜黄,既可食用又可染色

姜黄和生姜一样,也属于姜科草本植物,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唐本草》,但是在印度最早的医书《阿育吠陀》也有相关记载。

从各种史料记载上看没办法彻底证明姜黄起源于哪里,因此就出现了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姜黄起源于印度,唐代的时候传入中国。

另外一种说法是,姜黄起源于中国或者越南,后来传到的印度。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不管怎样,姜黄已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姜黄最特别的一个地方,就是含有较多的姜黄素,切开整块姜黄看到里面组织是深黄色的,可以当做一种天然的染料。

现代已经有把姜黄当作羊毛织物染料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到很好看的深黄色。

可见人们已经慢慢重视姜黄除了食用以外的其他价值开发。

用姜黄染色的羊毛织物,制做成服饰,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听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很让人期待。

其实在广西,姜黄早就被人们用来当做染料使用。只不过并非用在服饰方面,而是用在糯米饭的制作上面。

广西每年三月三、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中的黄色糯米,就来源于密蒙花和姜黄两种植物。

姜黄加水捣碎出颜色,或者直接加水榨汁机榨成汁,用汁水来浸泡糯米。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浸泡一个晚上后的糯米,即可染上非常漂亮的深黄色,上锅蒸出来的糯米饭,带着浓郁的芳香气味。

姜黄染色后的糯米饭,不仅颜值高,还特别地有味道,让人妙不可言。

  • 沙姜,地方叫法颇有趣味

在广西,很多人种有一种叫山奈的植物,它的学名就是沙姜,属于姜科草本植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如食姜,切断暴干,则皮赤黄色,肉白色。”

意思是山奈生于广西中部,很多住户都可以栽种。

它的根和叶都和生姜的很像,有着樟木的香气。

当地人如同生姜一样吃它的根,切开晒干后,皮是红黄色,里面的肉是白色的。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另外关于“山奈”这个叫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详细记载到

“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如赖,故致谬误,其说甚通。”

大概意思是,山柰又叫三柰、三赖,都是一些地方话的谐音。

也有人说:本名叫山辣,南方人舌音把山叫做三,把辣读成赖,因此导致谬误,这个解释也是说的通的。

这种地方舌音问题,导致一种东西,出现了很多谐音叫法,非常符合广西壮族人民说话的方式,所以现在当地人对于山奈的叫法依然保持着各种相似的谐音。

渐渐地,现代的人们又发现山奈的生长过程中很耐瘠、耐旱又怕水浸,南方很多沙质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它,所以就出现了沙姜的叫法。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由于广西壮族人民说话带着很多舌音问题,使得沙姜的各种叫法也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同时也体现了广西地方的民族特色。

前面认识了三种不同的姜,那么每种姜在美食里面又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我们继续来看。

姜,美味佳肴的点睛之笔

  • 甜酒鸡蛋,生姜不可少

甜酒鸡蛋,也叫醪糟鸡蛋,对于南方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广西,甜酒鸡蛋已经是一种传统的地方小吃,特别受广大女性人群的欢迎。

甜酒鸡蛋做起来非常的便捷,几分钟就能完成。现在市面上很多地方有罐装的甜酒销售,买一罐回来放冰箱保存,可以吃好几次。

锅中加入一小碗的水,煮开后加入红糖、生姜片,再打入一个鸡蛋,搅拌打散后煮熟。

把煮好的鸡蛋红糖姜水盛出来,加入甜酒混合一起,就可以喝了。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煮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烹饪技巧,基本上水开后加入几个材料,控制好火候,不让鸡蛋粘锅,快速把鸡蛋打散开即可。

加入生姜的甜酒鸡蛋,不但可以去除鸡蛋的腥味,而它的那种辛辣、芳香融入到甜酒鸡蛋当中,口感更加温和鲜香。

由于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够刺激人体细胞,所以喝完甜酒鸡蛋,会感觉到血液循环加快,整个身体很快暖和起来。

一碗到位的甜酒鸡蛋,喝下去不仅可以解乏提神、提高食欲,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肤色、有助睡眠等等。

因此在煮甜酒鸡蛋的时候,生姜则是必不可少的佐料之一。

  • 白切鸡的蘸料,沙姜是标配

白切鸡,属于粤菜系的一道经典名菜。由于地理位置紧靠着广东,所以广西人同样有着吃白切鸡的习惯。

吃白切鸡,除了鸡的烹饪技巧非常讲究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蘸料的调制。

肉质鲜嫩、甜香的鸡肉,同时还要搭配滋味浓郁的蘸料,才是一道美味的白切鸡。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在两广地区很多沙质土壤出产沙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渐渐地沙姜就被当地人作为白切鸡的蘸料之一。

沙姜质地脆嫩、没有任何纤维,味芳香辛辣,可以开胃消食、散寒祛湿,所以很受两广人喜欢。

白切鸡做好后,将沙姜洗干净后切碎,加入生抽、花生油拌在一起即可。

喜欢更丰富一点的,可以加入小米椒、蒜泥、葱花、香菜等。

这样做出来的蘸料,拌入白切鸡,瞬间增加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味道。

本身脆嫩、鲜香的白切鸡,加上沙姜特有的香味,两种味道非常好得融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不知不觉,沙姜制作的蘸料,成为了两广地区人们吃白切鸡的一种标配。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 咖喱饭,姜黄是主料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姜黄的记载:

“治心腹结积,下气破血,除风热,消肿痈。治症瘕血块,通月经,治扑跌淤血,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治风痹臂痛。”

主要说的是姜黄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疏散风热、跌打损伤、风湿疼痛、促进消化等功效。

历史悠久的姜黄,在印度则被人们来涂抹伤口、治疗胃病,并且有着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姜黄对人体的功效和作用,早已被古人发现和运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

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姜黄是什么样的,但是说到咖喱,应该都吃过。

姜黄在印度,是用来制作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但是姜黄粉并不是咖喱粉,这一点很多人分不清楚。

姜黄磨成粉,有清淡的辛香,还带有麝香、胡椒、甜橙、生姜混合一起的味道,让人觉得很特别。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咖喱粉,是多种香料粉混合而成的。除了含有姜黄,还有辣椒、小茴香、桂皮、白胡椒、孜然、芫荽籽、八角等香料。

咖喱粉各大超市都有销售,大小包装均有。做咖喱饭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用咖喱粉。

如果家里有姜黄的话,也可以晒干后和其他香料混合在一起用破壁机打碎成粉末,就可以拿来制作咖喱饭了。

做咖喱饭先把土豆、鸡肉、胡萝卜、洋葱切成小块,热锅烧油后放入所有切块的食材一起翻炒。

炒至鸡肉变色后加水浸过,煮开后加入70克左右的咖喱粉,慢慢小火炖到食材熟透并且汤汁浓稠。

盛好米饭倒扣在盆中,把炖好的咖喱淋到米饭上面,这样一道咖喱饭就做好了。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主要用的是炖煮的烹饪方式,操作起来还是比较方便。

颜色深黄的咖喱饭,离不开姜黄的功劳,吃起来各种香味组合在一起,口感丰富又开胃。

每种姜虽然只作为配料,但是都发挥着点睛之笔的作用,让菜肴的口感更丰富、更美味。

姜除了美味佳肴里使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用处呢?我们以生姜为例,接着来看。

生姜,人们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 突发情况的救急良药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的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就写到:

“姜辛热,散风寒,温中。”

意思是:姜味辛性热,能够驱散风寒,温暖脾胃。

正因如此,姜的这种药理作用,一直被沿用到了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生姜经常被人们拿来救急。

小时候贪玩,出门忘记带雨伞被大雨淋湿回家。

妈妈总是第一时间送来一碗热辣的姜汤,让我一口气喝下去,说可以去湿散寒,预防感冒。

虽然那种热辣的感觉特别难喝,但是却很管用。

每次淋雨过后喝上一碗姜汤,都能够很好地预防感冒。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每个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都会来例假,如果出现疼痛不舒服的时候,一碗红糖姜水就是最好的救急良方。

红糖比较甜,可以补充能量,搭配姜的热辣,可以有效地驱寒散瘀、活血通经,缓解疼痛的症状。

不管是被雨淋,还是女孩子的特殊情况,生姜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帮助。

  • 外出晕车、晕船的必备品

汉末的药学著作《名医别录》中认为:

“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写到:

“生姜,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

从上面的记载中看出,从古代人们就知道生姜有止呕吐的作用。

到了现代,出行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汽油、空调、尾气等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使得很多人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现象。

面对这样情况,我们就可以学习一下古人用生姜止呕吐的办法。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如果担心晕车、晕船,就随身携带一点姜片。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在坐车、坐船过程中,难受的时候含上几片姜,可以有效缓解不舒服的症状。

我的好朋友梅子说,她出远门都是靠用生姜来缓解晕车、晕船带来各种不舒服。

她的做法是:在肚脐眼贴上姜片,通过肚脐吸收达到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不管是口含姜片,还是肚脐贴姜片,都是非常实用的办法。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生姜之所以能够抑制恶心、呕吐的症状,是因为它含有姜铜、姜烯铜等成分,对镇吐、镇静、镇痛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我们外出的时候,生姜是晕车、晕船的必备品。

  • 用生姜水洗头,好处多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生姜加水烧开,煮出一锅姜水用来洗头。

这是我奶奶教给我的一种洗头方法,洗得完特别干净、清爽。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奶奶说用生姜水洗头有很多好处,不仅能洗掉各种油脂、头皮屑,还可以止痒、减少掉头发。

受到奶奶的影响,已经坚持很多年用生姜煮水来洗头,平时头发掉的比较少,发质比较黑。

每次去剪头发,理发师都问我是如何护理头发的,我说用生姜煮水洗头。

他们都觉得很神奇,没想到平时做菜的姜,居然还有这样的用途。

因为在用生姜水洗头的时候,它含有的姜辣素会刺激头皮,加快血液循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发的状况。

如果后天因素导致发质比较差,也可以用生姜水洗头,起到一个改善的作用。

长期用生姜水洗头,不仅可以保养好头发,还可以祛风止痛、醒脑提神,好处很多。

各种趣味无穷的姜,不只是美食的点睛之笔,更是生活里的有功之臣

综上所述:不管是被刘墉当成贺礼送给皇上的生姜,还是能做染料又能做菜的姜黄以及地方叫法有趣的沙姜,在烹饪的世界里都发挥着各自的价值。

每一种不同的姜,都有它独特的吃法和用途,既能做出美味佳肴,又能成为生活的有功之臣,在人们心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食物。

历史悠久的各种姜,经历了千百年的文化洗礼,早已被人们幻化成各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生活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