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沫沫這次參加鋼琴比賽得獎,媽媽就打算帶著孩子一起去商場買一個獎品。沫沫妹妹小麗聽到了也要一起跟著去,媽媽不準。

因為小麗只要一去商場就會想買玩具,媽媽都是把小麗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的,小麗哭著求著讓姐姐帶著一起。

而且向媽媽發誓了“媽媽我一定不會買的,你就帶我去吧!”經過孩子的軟磨硬泡,就一起帶來玩具店,沫沫一直就想要買拼圖回家,媽媽答應了孩子。

可是準備要走的時候,小麗就被櫥窗裡面的魔法水晶球給吸引到了,無論怎麼叫都不肯走,媽媽就猜到孩子肯定是想要了。孩子也不說話。

就直接盯著水晶球就是不想走,姐姐眼看著媽媽就要發脾氣了,沫沫一直扯著小麗強拉著走了,小麗就開始撒潑了,從小聲地抽泣到開始嚷嚷大哭,姐姐就在一旁安慰到,“那姐姐把我的水晶球給你好嗎?咱們一起回家拼圖。”

對於孩子買玩具耍無賴的行為,這種行為其實在很多的家庭都會看到類似的場景,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是不會開始善罷甘休的,會開始大腦自己情緒,在很多時候,家長也會做出他們的選擇。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v 面對孩子的哭鬧策略,家長的應對辦法是怎樣的呢?

孩子慢慢的長大,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歡上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玩具都是人之常情的行為。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年齡很小,不能刻意完善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對於金錢觀念是沒有什麼想法的,導致追求的會超過家長的預期,就會衍生矛盾。當雙方出現爭執的時候,家長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是:

1. 家長有堅決的態度就是不買!無論孩子怎麼哭鬧或者糾纏就是不買!這一類的家長就會更加傾向於“老虎型”。

2. 家長任由孩子哭鬧,等孩子哭夠了再走。這一類的家長就是屬於“鴕鳥型”。

3. 只要是能在家長承受的範圍內,孩子想要的都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能虧待了孩子。這一類型的家長就是屬於“綿羊型”。

4. 家長感到束手無策,知道孩子想要,可是也知道孩子要了這一個還會要下一個,不能縱容孩子要一個就買一個的行為。這一類的家長就是屬於“袋鼠型”。

5. 家長先和孩子產生共情,然後在針對這樣的行為設立規矩,尊重孩子的同時一定要遵守規則。這一類的家長就是屬於“牧羊犬型”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l 根據張怡筠博士的“幼兒情商微課堂-情商教練的五種風格”進行分析

1. 老虎型

這個類型的家長可以理解為“強制型”,父母的話就是不能違逆,幹什麼事情就是父母說了算。這種教育方式出身在很多強勢的家庭中,孩子應有的自主選擇權都會被父母剝奪,在這樣情況下生存下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膽怯與懦弱。

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存,父母面對孩子的要求都是不會滿足,孩子長期以來得不到父母的愛與理解,久而久之就會開始放棄與父母溝通與交流,這樣下去孩子的內心就會開始出現“叛逆”。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2. 鴕鳥型

這一類型的家長就會在面對孩子打鬧的一方面就會體現出比較“沉穩”,一般對孩子的妖氣採取無視,任由孩子怎麼胡鬧,也不會因為孩子哭鬧就會立刻地滿足孩子。

鴕鳥型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的哭鬧只要不去理會,哭夠了就會自然而然的好,畢竟孩子幹什麼都三分鐘熱血,可能就會經過哭鬧,自己就會好好的想過以後,就會放棄了。

家長這樣的做法就是屬於一個冷暴力,面對孩子的需求無動於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受到家長是不會理解自己,也感受不到任何的愛與尊重。這也將影響到孩子在長大以後就會變成忽略自我內在情緒的人。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3. 綿羊型

這一類型的家長往往就是孩子要什麼都會盡量的滿足。這就是典型的溺愛型,家長這樣的給予愛,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

不僅會讓孩子缺乏一定的控制力,還會使得孩子一直得不到滿足,認為全世界都是應該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以後的發展,脫離父母溫暖的港灣,孩子受到的打擊,失去了依賴,這一份“痛苦”應該算誰的呢?

4. 袋鼠型

這一類的家長就是能夠理解到孩子的情緒,但是並沒實際的解決辦法。家長能夠做到共情這一點是非常棒的,但是這樣的父母並不能治標不治本,接納孩子的情緒以後,並沒有解決辦法改變孩子的情緒。

5. 牧羊犬型

家長能夠做到和孩子出現共情是非常棒的,能夠接受孩子情緒的失控,在孩子出現情緒失控的時候,能夠騰出自己空間和孩子耐心地處理心情,總結來說就是設立規矩但是不強制,懂得引導而不約束。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v 家長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應該怎麼做?

1. 理解並且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是需要被理解與接納的,家長的共情對於在教育孩子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

2. 解釋不能購買的原因

家長會和孩子建立一個約定,凡是建立約定就不能輕易的得到破壞,而且這個與孩子的約定應該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遵守。

比如孩子執著要買某個玩具,但是類似的玩具家裡有存在,這個時和孩子說道,我們是有過約定的,家裡有相同的小玩具是不可以再買了哦,這個就和上次媽媽給你買的一樣哦,我們之間的約定是我們都要遵守的哦。

孩子哭鬧不停,根據張怡筠博士幼兒情商教練,家長最好做好這類型

3. 家長提出解決方案,讓孩子自己選擇

父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選擇用不需要的花錢但是對孩子的又有十分的吸引力的辦法,比如和孩子說“我們也有一段時間沒有玩我們的小玩具。

我們今天回去以後去玩玩不然它落單了多可憐,或者我們現在去找小朋友一起去放風箏,你看看你現在想幹什麼呢?”

在很多時候孩子也是需要慢慢的引導開的,一旦孩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家長就一定要給孩子鼓勵,表揚孩子的行為做的很棒。家長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與愛,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