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有人云:清平乐,节奏慢,叙事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激烈戏剧矛盾冲突,故事线散,平铺直叙,不经取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生堆硬砌,虽说是描述大宋繁华鼎盛,但剧中无体现,还有政纲措施等。还有朝堂戏大臣成天争吵,后宫戏看得焦急气愤,冗长无聊……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果真如此?真要一探究竟。

"小孝与大孝"

剧中一开始便以少年宋仁宗得知生母消息立策马探望,被阻拦后,拔剑大有挡我者死气势,但被赶来的他的人生导师晏殊,以天子之孝与庶民之孝的不同,陈利弊,顾大局而作罢。

而后大臣在朝庭上为范仲淹辞官"丁忧",继而引发大臣"小孝与大孝"的争辩。

何为小孝?丁忧,为父母奔丧尽孝,即小孝,如八大王说的,若是连自己父母都不尽孝,何谈忧国爱民?

吕相说大孝即不以国事耽之,所谓仁孝治天下。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中国几千年文明孝道传承下来,在特殊情况下往往"忠孝难全",近的说,这新冠肺炎战疫中,有的医生在驰援武汉时父亲去世,职责所在不能尽孝,只能隔空遥拜!无论战争期间还是和平年代,忠孝不能两全的家国情怀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孝服从大孝的奉献牺牲精神,难道不是几千年思想文化沉淀的结果?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教育——读书死,死读书,有些东西道理光凭读书是学不来的。

所以才有范仲淹身穿布衣,遭到所谓读书人之顽童群嘲,立志正道教育,"知耕种艰辛,才知庶民之苦衷",尚未言传,已然身教,崇变革,改书院,"食朝廷俸禄,当不改稼穑之能",尊师而重教,正学而不实、高分低能之风,这难道没有给后世教育所警示么?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为官之道

为君,持最高权柄,一言可祸四海,一言可福万民。

为官若扏于私念,便可伤十分社稷,百分的民生。

剧中人物典故就是大家所说的蜜饯梅子引发的"人血馒头"。

宋仁宗思念生母,而探访梁家蜜饯铺遇打抱不平的书生韩琦,被呛怼,官府比恶霸扒皮还狠,痛责律例,针砭时弊,看不上当今官儿,立誓入仕途。后果然韩琦中了榜眼,大殿之上,皇上询政见不得,逐斥责其失赤子心,激发韩琦少年锐气,直诉蜜饯材料见天价,害梁氏家破人亡,刘氏点评:皇室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牵动百姓生活生死。

所以,当官的首先洁身自好,谨言慎行当自律,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武——止戈为武,武为止戈

宋边境西夏谋逆,因黄德和勾结谋害忠臣刘平,导致讨逆惨败,后派范仲淹、韩琦重振与戍守边关,范主和,恶杀戮。韩琦少壮锐气,误入埋伏,十万大军战死,痛失猛将任福,宋仁宗悲痛不已。

战争不是为了抢掠、杀戮,是为止杀。一身热血,无畏赴死,是为保家卫国。范仲淹给狄青上了一课,也是给后人一堂注释解读有关战争武力涵义的课。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廉政

由黄德和与刘平案牵扯出的利益纠葛,及那些官官相护的,宋仁宗下令清查,牵出的大小贪官一律按律例处置,毫不姑息。

宋仁宗点指出"一点点从不廉这个门,长驱直入,最终却毁了公忠二字"并要求" 我大宋的官差胥吏,皆要公忠能廉"古人尚能认识至此,那进步至今的现代高层就不用说了。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还有很多历史典故,就不一一道来,如朝堂戏大臣们经常争吵不休,纳妃选后,为宋仁宗生母病逝,该不该厚葬;太后刘娥能不能穿衮服祭祖;废郭皇后与升迁后宫三娘子,还有公主的诞生赏赐大臣等,综汇这些不外是孝与仁,制度废与立,推陈出新而已。所有事件无不说明二字:忍与仁。为国、百姓忍,继而仁。无论家事国事都放在朝堂内讨论,这证明宋朝的开明仁政,正如张茂则说的:明君仁厚才有诤臣,有担天下道义之心, 为求公义无所畏惧,真是天下之福,百姓之幸。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有网友提到,大宋的繁华与人民的安居乐业,在剧中毫无体现,果真?否也!

不过它的表现手法不是带你"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巧秒通过范仲淹坐马车过闹市的所见所闻所述,各地小吃与货物汇聚,特别用范仲淹几年前对商业繁荣描述的诗,来说明现在大宋商业茂盛,及各种制度改革而呈现的繁华商貌,侧面也印证了大宋时期的各业鼎盛。特别是闹市中小猴的杂耍一晃而过的镜头,说明人民生活安定祥和乐业。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乱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范仲淹的忠直,晏殊的世故,吕相虽清异己,但对国尚可。大家都知道宋仁宗时代出有不少文人骚客,在这略。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大家诟病的亦真亦假的后宫戏,不管它有没有"篡改"历史,除了为贯穿大宋的 "仁"字服务外,也为了吸引一下小娘子们这受众人群,历史剧太正了,就毫无乐趣可言,后宫永远是小女子津津乐道的 "战场"。

特别是众臣选出的能文能武的曹皇后,贤良淑德,忍误解,忍张贵妃挑战她的权威,识大体,顾大局,母仪天下的品行,一心辅助皇上,可以"不做他的妻,只做他的臣",忍受皇帝的冷落,与理解体谅与爱慕她的张茂则保持距离,全心全意为大宋。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她与宋仁宗的爱情也令人唏嘘叹息,他们之间的互动细节妙趣横生,皇上受"貌丑不能惑君"所惑,逃新婚,第二天惊为天人的神态眼神定格,无不为笑谈;还有他刚想抓皇后小手,谁知她顺势站起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又不愿强求,回到半路气得胸肝皆疼,要张茂则背着,令人忍俊不禁,两个骄傲的人,谁都不肯先低头,就这样耗着五年不圆房,皇后明明爱他爱得肝肠寸断,却又恨他无情伤她的心,另一个,一国之尊,个个争相向他献媚,但却偏在皇后这里吃了"闭门羹",用 "武力"镇压吧,心有不甘,不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么?怎就她一个不解风情认死理呢?唉,王凯,历史上第一个情场失利的君王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这古装剧《清平乐》节奏舒缓,喜欢快意恩仇的可能有些许不适,开句玩笑,用文言文对话,讲得太快,没有相当古文基础的,听得懂吗?我也有些不懂,但喜欢古文的言简意赅,又韵律十足,但剧中有的白话对话太急促太现代,显不出古代韵味,有些跳脱,有时令人在古代与现代不时穿越感觉。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这一众老戏骨出演的古装剧,犹如一历史卷轴徐徐展开,既有庙堂的激辩,亦有导师教诲,既有批阅撘子的击节赞赏,亦有掷杯满怀的激愤,既有后宫佳丽的怡情,更有文人墨客的才情群发,而成就的千古绝唱。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与其说它如一精品佳酿,历久弥香,还不如说它如一壶清茶,在岁月的滚蒸慢煮下弥漫出历史与文化的脉脉幽香,更有如丝竹雅韵般的古诗词作伴,清香悠远,意蕴悠长。

我们不求它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但求把道理娓娓道来,这种有借鉴与现实教育意义的故事,大伙评评说为何就不好了呢?


不懂《清平乐》的仅是文言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