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3月13日下午,由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主办的“科技成果转化”系列直播课第二堂课准时开讲,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金桥奖获得者、佛山力合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金敏化身科技成果转化私人教练在线为大家讲述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吸引了300多人在线听课。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金教练分享了哪些干货?

错过直播的小伙伴不要紧

下面我们一起来

回顾一下精彩内容

(第一人称视角分享)


1

孵化行业升级:迈向以科服、投资为主的2.0阶段


孵化器与科技园区在国内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业内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也就是孵化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传统租赁收入的1.0阶段,迈向以科服、投资为主的2.0阶段。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中国过去二十年土地财政驱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带来房地产行业的高度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绝大多数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在空间赋能的模式下市场化发展,也就是能持续盈利,能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随着房价上升幅度的变缓,同时全国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以空间租赁模式为主的孵化器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


在国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最早的孵化器诞生地——美国,虽然其孵化器数量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但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顶级孵化集团已经走出了单纯依赖租金收益维持经营的模式,依靠投资和企业级增值运营服务为主收入来源,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许多一线孵化器,例如Plug&Play、YC孵化器,已经能够做到依靠会员费用或者投资孵化项目的收益来迅速扩大规模。


2

打造投资型孵化器: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插上资本的翅膀


技术创新的产业化需要资本助力,并非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重大创新成果的普及应用,其背后都有资本的身影。力合佛山在早期开始孵化器业务的时候就积极与国际接轨,对接国际上最前沿的孵化产业发展方向,在建设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的同时就主动打造囊括创业投资、载体建设、技术平台、国际对接、创业培训的科技孵化服务体系。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并通过链接国际优质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产业的碰撞对接,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项目,围绕项目的落地来策划诸如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中心这样的科技平台,通过持续的创业培训进一步促进产业和创新的交流。


在政府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还成立了以吸引国际科技型项目为主要目的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已经投资30多个海内外项目,超过一半的所投项目已经在佛山落地发展。投资项目中,已经有2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并在力合佛山科技园实现产业化。  


建议在孵化初创企业和引进科技创新团队的过程中,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孵化器一定要尽早建立自己的投资平台,如果条件还不成熟,则可以和一些专业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合作,推动投资型孵化器的建设。


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路途中,一样需要插上资本的翅膀。对于具体某一项技术,资本的来源也不一定只是社会风险投资,也可以是政府扶持资金、产业资本、或者本行业对新技术有强烈需求的规上企业。现在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来源的资本对风险的好恶,对投资标的的诉求是不同的。


商业性的风险资本要追求高回报以及控制风险,在投资方向上更多的会选择一些全球性的热点领域,诸如TMT、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现代医疗等。对于佛山这样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所引入的创新团队多为新材料、先进制造相关的“硬科技”,具有位于产业链上游、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建议政策性扶持资金应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同时呼吁政府针对这些领域的早期项目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投资的形式来补齐团队自筹资金的短板。


3

资金解决了,团队如何有效运营?


对于科技创新团队和初创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后,最紧迫的就是经营团队的问题。曾经有国内知名孵化器探讨建立一个持股孵化的平台模式——“3331模式”:就是创始的技术团队持股30%,资本方持股30%,运营团队持股30%。运营团队不一定是创始团队,也可以是天使投资人,还可能是资深行业从业者,项目需求方,或者是连续创业者。孵化器方牵头成立一个俱乐部,吸引很多对这个模式感兴趣的人。如果有合适的项目,俱乐部成员可以组队结成运营团队。


佛山南海人才办公室策划过的“创业三三聚”的系列活动,我认为也具备了模式的雏形。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组队的过程十分复杂,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每年最多跑出一、两个项目,哪怕再大的合伙人队伍,精力也是有限的。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的确是事实,因为创业团队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只有共同进退,利出一孔,才能战胜商业的风浪。


以通用电气为例,在创业之初,爱迪生坚定的支持直流电方案,对交流电嗤之以鼻。但我们知道直流电的大型网络有诸多弊端,还是摩根先生大胆的引入了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使得输电网络建设得以顺利普及。所以,建议创始人在创业初始就要组建一个配置相对完备、无明显短板的创始团队,并且在股权设计上要有利于团队的凝聚。


我们提出依托专业服务团队,打造创业增值服务联盟(或者说产业命运共同体)在建立资本驱动型孵化模式的基础上,成熟的孵化器应该进一步打造深度的企业级技术和经营类服务能力。在初创公司的成长过程当中,提供重要的经营及管理服务,以加速公司的成长。包括:网络及 IT 相关的服务设施,以及行政管理、人才招聘、商业计划修订、早期的市场分析、商业开发、法律及财务咨询等。


还包括诸如品牌定位、工业设计、销售团队打造、股权激励设计、还有供应链管理在内的深度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或者可以通过培训、咨询等渠道获得服务收益,例如小米生态链谷仓创业学院,或者可以无偿提供给被投企业,通过股权估值放大获得收益。换一个角度,这也要求我们的孵化器负责人在孵化初创项目时要站在教练员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非光有一个火力全开的明星队长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创始人或者带头人在突破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协调能力。


4

技术经纪人:要懂产业,把市场需求分析放首位


今天相当一部分观众来自于佛山市首批技术经纪特派员,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域的生力军,应该说技术经纪特派员制度与孵化器产业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我们相当比例的创新产品和待孵化创业项目就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但我们要看到,虽然创新很多都源于新技术新成果,但并非每一个技术成果都适合作为独立的初创公司来孵化,很多技术成果可以直接进入规模企业和产业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技术经纪首先要懂产业,懂技术需求方,面对一个新技术,要把市场需求的分析放在首位,帮助创业团队找到突破市场的最佳路径。


5

如何促进创新创业团队与佛山本地产业共赢?


力合佛山非常注重初创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与本地产业的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通过抓住本地产业的痛点、通过平台引导初创团队和本地企业的交流来推动;另一方面也通过针对本地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加强本地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来推动。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策划并持续实施了“佛山企业走进清华”和“清华专家佛山行”系列活动,目的就是增强科技和产业的互动。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另外力合佛山每年都组织南海企业家访问海外创新中心和知名企业、高校,拓展企业家国际化视野和思维逻辑能力。本地产业的痛点就代表了一定的市场需求,抓住这些需求会更有利于初创项目的市场起步。力合佛山在最初设立投资基金的时候,引进了本地的知名企业家作为合伙人,就是致力于打通这一链路。


科技创新并不等同于技术发明,如果没有获得商业化的广泛应用,打通研发、销售、生产等环节,这样的技术进步也只能停留在技术创新的层面。初创团队要能够做到沉下心来倾听“本地企业家的心声”,适时的调整产品策略从而更好的匹配市场需求。当然,在经过一定阶段后,初创团队可以借助本地的产业链积累,逐步拓展到区域性产业领域,甚至辐射全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我们的技术经纪或者孵化器从业者更加具备教练员的视野,同时积累自己的资源网络,能够从产业的视角给予初创团队更专业化的服务建议。在单个孵化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门槛较低的标准化服务可以逐渐平台化,对于门槛较高的定制化产业服务,则可以联合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形成孵化服务联盟,围绕具体的某些行业领域做出一些有特色的服务单品,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精彩回顾丨如何解决科研人才团队落地痛点?这里有妙招!

扫码获取本次直播课程P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