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清明讲讲:孝与效。

#我的育儿日记#

正值清明,就从这里开始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表明清明节代表一种精神性的传统文化,输出的是一种文化理念:祭奠祖先、孝亲敬老。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孝”是古代社会所崇奉的道德标准之一。“孝”字,上部分从老,下部分从子,以为子能乘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是“善事父母”。 《增广贤文》中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与人,所以古语有云“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孝”不是愚,而是大智慧,“孝”是做人的道理,更是将来处事的根本,“孝”则顺,顺则达,天地万物圆融演进,离不开顺应之理,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心生智慧,断除烦恼,找到万物之法,通达寰宇。所以,可见“孝”未必不好,“孝”也未必就是简单的孝顺父母,从社会学层面讲“孝”是一种敬畏之心,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了,碰到任何事情解不开,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应该冷静下来先思考问题的根结点是哪里?先要以“敬畏之心” “顺着”事物发展规律来捋出思路,进而就能获得解决之法。


第一讲:清明讲讲:孝与效。

小儿科经济研修院


“效”又是怎么回事呢?效率,高效,都代表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法则,这也是“经济人”所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经济人”?经济人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经济人”就是理性经济人,是一个经济名词,是一种假设,但这就告诉我们一种思考方式:如何能成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可以有效提高我们自己所掌握控制的任何资源。答案应该是发现规律,才能效能最大化,把人作为经济体来考量的时候,最大效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人持续不断充满正能量,获得正向人生,就是靠“孝”。


第一讲:清明讲讲:孝与效。

小儿科经济研修院


这就是“孝”与“效”的区别与联系,中国文化博大而精深,“孝”与“效”同音不同字,是偶然相遇吗?不是,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体现,因为万物相连,都是相互有关联,有联系,有规律的,古人通过文字把智慧传递给后人,我们要通过研究来破译这些先人的托付,将文化发扬光大,推动文明的发展。因为,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虽世事变幻,但人类的文化是相通的。遇到事情,先要以“顺从”的理念去发现和思考,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超脱现实,达到游刃有余,圆融通达。

你们觉得有道理吗?思考一下,看看你在生活中,是不是做到了从孝顺父母做起,发现为人处事的真谛,进而获得积极进取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