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菁英丨宮辰:科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青年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源頭活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我國AI青年人才成長髮展的助推器和交流互動的聚集地,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始終將青年人才服務放在核心位置,不斷探索創新青年科技人才選拔培養機制,通過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學術交流與培訓、創新創業孵化、技術大賽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助力AI青年人才實現抱負,成就理想,為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人才保障。


智匯菁英丨宮辰:科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宮辰

現任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於2010年獲得華東理工大學學士學位,獲上海交通大學和悉尼科技大學雙博士學位。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及基於學習的計算機視覺問題。


青託風采


2015 年10 月,中國科協面向有較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科技工作者啟動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以三年為一期,進行穩定的資助培養,打造國家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後備隊伍。2018年,宮辰憑藉優異的成績和在學術領域內的出色表現入選青年人才託舉項目。


興趣是科研的源動力

宮辰曾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蘇省“雙創博士”等一些列榮譽,除了入選了中國科協的青託項目以外,他還入選了南京理工大學“青年拔尖人才選聘項目”及江蘇省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據悉,宮辰從大學本科時就對機器智能和數學研究很感興趣,在校期間參加了許多學科競賽和研究項目。本科畢業後,他毫不猶豫地決定直接攻博。


在學科研究領域中,宮辰對機器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所以對機器學習感興趣,是因為它可以把真實世界中看似紛繁複雜的現象用數學工具巧妙地進行抽象、建模,並進行分析和決策。圍繞“弱監督機器學習”這一主題,宮辰在國際主流SCI期刊及EI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ACM/IEEE Transactions論文30餘篇(包括T-PAMI、IEEE T-NNLS, IEEE T-IP, IEEE T-CYB,ACM T-IST等)以及CCF A類會議論文21篇(包括NeurIPS, CVPR, AAAI, IJCAI, ICDM等)。論文累積被引1140餘次,H指數為17. 授權發明專利5項。


專注科研 成果豐碩

受託舉計劃支持,宮辰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開展了關於弱監督學習更多方面的研究,比如標籤噪聲魯棒學習、偏標記學習、PU學習等。

目前,宮辰擔任AIJ、IEEE T-PAMI、IEEE T-NNLS、IEEE T-IP、IEEE T-KDE等20餘家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並受邀擔任ICML、NeurIPS、IJCAI、AAAI、ICDM等多個國際會議的SPC member或PC member;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宮辰看來科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未來他將繼續不斷攀登,為人類智能化的生活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學術成果


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蘇省“雙創博士”、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


在國際主流SCI期刊及EI會議上發表或錄用論文多篇, 其中包括ACM/IEEE Transactions論文30餘篇以及CCF A類會議論文21篇。


論文累積被引1140餘次,H指數為17. 授權發明專利5項。


擔任AIJ、IEEE T-PAMI、IEEE T-NNLS、IEEE T-IP、IEEE T-KDE等20餘家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指導學生獲得“第12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 CVPR 2019不完備數據學習競賽語義分割項目亞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