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聚才賦能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智慧之城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主城都市區發展機遇,兩江新區肩負著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的重大使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兩江新區正加快引育各類高層次人才,著力建成內陸創新創業創造高地,與全球人才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聚智匯力、聚勢賦能。

“雲端引才” 向全球人才伸出“橄欖枝”

6月5日,農曆“芒種”。在這播種與收穫的季節,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直播引才活動,超551.7萬人次在線觀看,讓兩江新區在雲端“火”了一把。

當天,兩江新區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辦全球“雲引才”首場系列活動。

“播下智慧人才的‘種子’,收穫智慧之城建設未來‘碩果’。” “新區人才10條實現了院士專家到工匠人才的政策全覆蓋,總有一款適合你!”

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皮濤化身引才“主播”,通過網絡直播互動的方式,面向海內外推介兩江新區及兩江協同創新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環境和人才政策。

直播中,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西部高等技術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4家入駐園區科研機構代表現身,發佈人才需求。

“一場‘雲引才’,乾貨十足、誠意滿滿,總的來看呈現出4大亮點。”兩江新區組織人事部部長鄧軍表示。

——參與單位質量優。參與活動的30家用人單位主要為重點科研院所、博士後工作站和直屬國企,其中科研院所12家、博士後工作站17個。

——人才需求數量大。活動共發佈1600餘個優質崗位,既有入駐新區後首次規模引才的單位,更有一次性放出200多個崗位的“大手筆”。

——崗位技術含量高。人才崗位需求中,涉及大數據工程師、硬件工程師、數字芯片總體設計、系統架構師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專業研發人才需求佔比超50%。

——薪酬福利待遇佳。企業普遍開出了極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提供年薪超60萬元的崗位300餘個,超20萬元的崗位800餘個,超10萬元的崗位1000餘個。

大力創新人才工作思路,這並非兩江新區第一次“雲上作業”。

2月22日,在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2020“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活動在線啟動。

兩江新區在人力資源服務網站開設“百萬英才興重慶”兩江雲聘會專場,集中展示轄區企業發佈在不同渠道的人才需求信息,便於更多人力資源機構直觀、全面瞭解信息,也為人才到新區求職提供便利,精準對接人才供需。同時,攜手天府新區雲平臺同臺攬才,推動兩地實現人力資源協同發展。

兩江新區為此還專門制定了激勵政策:對為轄區重點企業成功引進符合條件人才的人力資源機構,在市級補助的服務補貼基礎上,從新區人才專項資金中疊加補貼。

“可謂立竿見影。活動上線僅半個月,就邀請到200餘家重點企業參與,發佈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2000餘個,吸引近萬名人才競聘。”鄧軍表示,特殊時期,更需要創新引才模式。

此外,兩江新區還先後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線上引才服務月”活動、聯合市教委舉辦人才供需對接洽談會,通過充分整合線下功能,搭建線上聚才平臺,拓展引才路徑。

近悅遠來 構建生機活力的發展生態

談起目前這支博士學歷超半數的百人科研團隊,韓愷既自豪也充滿期待。

這位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明確表示,在聚才方面,“還有更多”正在到來:未來兩年,該中心力爭聚集高水平科研人才400人以上,建立5個院士工作站,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5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孵化50個項目。

2019年4月23日,重慶兩江新區與北京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後者把學校最大的綜合性外派科研學術機構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分2期建設、每期3年,按照“院士領銜、團隊落地、屬地發展”的模式,構建“專聘+柔性”人才隊伍,圍繞先進製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新材料5大領域,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2月,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牽頭打造的汽車毫米波雷達項目正式落地,為無人駕駛車輛提供更靈敏的“嗅覺”。目前,該中心已與長安汽車、紅宇精工等多家單位建立全面合作關係,10餘項科技成果正在孵化中。

作為重慶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要戰略性平臺,“整合創新要素”一直是兩江新區所擅長的。目前兩江新區已聚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9家、科技入庫企業1000餘家、科技行業企業數萬家、市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8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件。

“可以看到兩江新區仍在大力‘加碼’。”韓愷說,“兩江協同創新區短短1年多時間就能吸引到全球20餘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入駐園區,不少項目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效率是比較驚人的。”

效率背後,兩江新區圍繞產業發展主線,正努力形成一流的“科教創產”融合發展體系。

“這當中,人才始終是先決因素。而營造一個‘近悅遠來’的發展生態,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的運行機制、高效的政策措施、創新的引培模式、完善的服務體系。”專家表示。“事實上,兩江新區已經基本顯現出這些特質。”

育才留才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國務院批准設立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科協授予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人社部支持設立兩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中國歐美同學會設立兩江新區留學報國基地,重慶市人社局支持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兩江新區具備比較完備專業的人才培育和服務平臺,是人才發展的大舞臺。

為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兩江新區還推出“智匯兩江”雙創品牌,以進一步彙集全球科技創新人才。圍繞“智匯兩江”主品牌,兩江新區還將打造“智匯兩江·思享匯”“智匯兩江·創賽匯”“智匯兩江·創業匯”三大子品牌,構建起“1+3”活動平臺。

去年11月,兩江新區印發《關於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修訂出臺高層次人才、教育優秀人才、衛生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4個人才引進培養配套政策文件,提煉制訂《“兩江人才”十條》,形成了全新的“1+4”人才政策體系。

兩江新區實行市級優惠政策和區級政策“疊加”:每年安排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另設立1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220億元新興產業基金及7只專業化基金,用來激勵人才創新創業。2019年,共兌現人才政策資金1.6億元。

今年5月6日,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7樓。隨著面積約1100平方米、涵蓋5個功能分區的場地對外開放,“兩江英才薈”線下平臺正式宣告投用。

這個全新的人才品牌陣地,採取“政府主導、企業參與、聯合運行”模式,常態化開展人才培育活動,提供科技服務、項目申報、職稱評審等“一站式”服務,並以轄區內黨群服務中心為站點,形成了“一平臺+多點式”的服務佈局,“服務專員+部門聯絡員+單位聯絡員”的服務機制。

這個平臺集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人才引育服務、創新創業服務於一體,致力打造成新區人才聚集平臺和人才之家,切實讓人才辦事“找得到門”,發展“摸得到路”,解困“尋得到家”。

兩江新區正著力提升產業、開放、創新、服務能級,著力打造重慶智慧之城和內陸開放門戶。在此背景下,人才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兩江新區正大力引才育才,聚集創新力、培育新動能,讓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不斷湧現,讓創新的理念如清泉出澗、奔流不息,激盪起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的信心與幹勁!(邵以南 郭姝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