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中醫博大精深,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名醫。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有些特殊,他被中醫界譽為瘟病學泰斗,他對醫學的研究非常認真而謹慎,曾為了一個病人自砸招牌又改名換姓,遠赴他鄉學習治病良方——下毒。

我國的中醫把流行性傳染病和熱性病統稱為溫病。在人類的歷史上流行性傳染病經常發生,受古代醫學技術的限制,這些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往往會造成的很高的死亡率,令人談虎色變,又不知道如何去防範,所以過去的人稱它們為瘟疫。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清康熙年間,有一位叫葉天士的中醫對這類病有很高明的見解和獨特的治療方法。由他編著的《瘟病論治》《臨證指南》至今仍是指導中醫瘟病臨床實踐的基本法則。

葉天士是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14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他便立志學習中醫,繼承祖業。他潛心學習,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病理解說、藥方、文本等等,翻出來反覆研習、揣摩,並結合實踐接手父親的醫鋪,逐漸地走上了從醫的道路。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但葉天士還是覺得自己的學識根基不穩,對一些病理知識難以理解。於是,20歲那年他忍痛變賣了祖產走上了尋醫拜師之路。他只要打聽到哪裡有名醫,就前去拜師,做別人的徒弟,虛心請教,並詳細記錄。就這樣葉天士花了十年的時間,行萬里路,先後拜了17位名家為師。經過這十年的嚴格鍛鍊,在學醫道路上的摸爬滾打,他的望、聞、切、問的功夫,已能做到一經診視,就能斷定病由的地步。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回到家鄉後,葉天士漸漸地出了名,在江浙一帶被人譽為活神仙,有位病人贈送他一塊“天下名醫”的金子大匾,葉天士把它作為招牌掛在了門口。可是,有一天,一個秀才氣沖沖地走到他家門口,舉手就要砸這塊招牌,當時被人攔住了。眾人都感覺很奇怪,只是葉天士發現這位秀才好像在哪見過,這使他猛然想起了三個月前的一件事。

那次葉天士出門行醫,在路上遇到一個上京趕考的青年,憑多年的經驗看得出,這個青年患了病,而且病勢已經很嚴重了。他主動上前替他診脈,並判定青年患上了肺癆,兩個月內必將暴病死去。當時,葉天士對這種病也束手無策,所以他勸這個青年不要上京趕考去了,應該及時回家準備後事。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現在,三個月都過去了,這個青年還好好地活著,而且看樣子非常健康,這是怎麼回事呢?葉天士料想,一定是另有高人治好了他的病。想到這裡,他慚愧不已,上前摘下那塊“天下名醫”的招牌,使勁往地下一摔,招牌斷成了幾截。

然後,葉天士誠懇地把青年請進家裡,一邊向他賠禮,一邊問他病癒的經過。原來,那天這個青年聽了葉天士的診斷,雖十分吃驚,但又覺得科舉的機會不可錯過,還是繼續進京了。這天,他走到山東萊陽境內,突然病發,幸虧被一位老僧救下,每天用梨調治,過了兩個月,病就慢慢痊癒了。

葉天士聽完青年的這番陳述後,悔恨自己回到家鄉後,抱著“天下名醫”匾額沉醉在自我滿足的小天地裡,感覺自己就是那隻被人嘲笑的井底之蛙。於是,他決定再次踏上拜師之路,他來到山東萊陽,上山拜師前,他又改名換姓,徹底丟掉過去的虛榮。老僧見他從外鄉而來,一路風塵僕僕,先讓他休身養息,幾天後便正式收他做了徒弟。

時間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有一次,老僧有事下山,吩咐徒弟們主持廟裡的門診。一大早,便有一個年輕婦女上山求診。病人面黃肌瘦,據說看過不少名醫都沒有治好。葉天士替她診脈後,心頭一緊,他確診這個婦女患上了肺癆。葉天士不敢怠慢,認認真真開好了藥方。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可是,藥房的師兄弟接過藥方一看,前幾味藥使用的都很得當,只是這二兩砒石讓人吃驚,因此都不敢給病人拿藥。幸好這時候老僧回來了,接過藥方一看也愣住了。砒石即是我們俗稱的砒霜,雖可入藥但有劇毒。這個處方讓老僧對葉天士發生了懷疑,因為毒藥入藥須慎之又慎,老僧從來沒有教過徒弟這樣的方子。在老僧的地盤問下,葉天士不敢說謊,於是把如何巧遇青年秀才,自己為何砸自己招牌,一直到上山拜師的事都說了出來。

葉天士說,肺癆的死亡率很高,一般醫生根本治不了。那個青年秀才說您每天用梨為他調治,自己當時就覺得沒那麼簡單,所以在上山後特別留意您給此類病人看病的方法,偷偷學會了治病處方。老僧聽完,笑道:江南葉天士我早有耳聞,誰料今日相見,你竟是為下毒而來……

葉天士一生立志瘟病學的研究,特別專長於傷寒、猩紅熱、腦膜炎、肺炎、霍亂、痢疾、腮腺炎等病,尤其對傳染性疾病,有其高明的理論見解和治療本領,是清代治療“瘟病”的專家。

清代中醫溫病學泰斗,不走尋常路改名換姓,去偷學如何在藥裡下毒

葉天士在江浙一帶,治病救人無數,特別是蘇州大瘟疫的時候,他精湛的醫術,使蘇州百姓逃過了一次又一次大災難。因此,他又被蘇州老百姓稱為瘟疫“剋星”。

1745年,葉天士80歲時,他自知大限已到,臨死還不忘囑咐自己的子孫,他說:“醫可為而不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可見,葉天士把醫生這個職業看得多麼的神聖,他的醫德又是如何的高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