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臨床所表現有哪些症狀?

非瘟臨床所表現有哪些症狀?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通常是由強毒力毒株感染引起,病豬通常不出現任何症狀,直接死亡,其死亡率可達100%。有些病豬會出現體溫突然升高至41~42℃,以及皮膚充血、呼吸困難的症狀。

急性型

急性型感染後通常會有4~6d的潛伏期,病豬主要表現為體溫突然升高至40~42℃,咳嗽、口腔以及鼻腔內流出大量黏液性、漿液性或者黏膿性的分泌物,食慾不振,腹部、四肢及耳部皮膚明顯發紅,走路不穩,嘔吐、腹瀉及便秘症狀交替出現,病豬眼結膜有明顯的充血現象,並流出大量的黏液性或者黏膿性分泌物,懷孕母豬會出現流產。急性型死亡率也可以達到100%,肺水腫是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亞急性型

亞急性型的症狀與急性型較為相似,但是其嚴重程度以及持續時間與急性型存在差別。亞急性型病豬感染後潛伏期為6~12d,病豬出現行走困難,高熱,關節腫脹等症狀,部分病豬出現肺炎症狀。病豬的耳部、鼻部、腹部皮膚髮紺並伴隨出血斑。亞急性型死亡率一般為60%~90%。

慢性型

急性或者亞急性型病豬感染以後會轉變為慢性感染。病豬偶然會有發熱至40~41℃的現象,且其生長髮育較為緩慢,皮毛暗淡、無光澤,體形瘦弱,懷孕母豬會出現流產以及產死胎的現象。

非瘟臨床所表現有哪些症狀?

亞臨床型

亞臨床型可能是由家豬感染了低毒力株而引起的。病程進展較為緩慢,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或者僅僅出現食慾不振以及低熱的現象,康復以後病豬會成為病毒攜帶者。

研究顯示錶示,目前在中國發生的ASF在病理變化上與經典豬瘟難以區分,且我國目前發生的ASF都屬於急性,但是如果經過長期適應,有可能出現慢性ASF的問題,並有可能出現非典型症狀,而慢性ASF的危害性可能會更大。因此,在規模化養殖場中一旦發現生豬出現疫情必須及時上報;如果發現有生豬感染疾病,要及時對病豬進行診斷與治療,避免疫情擴散帶來更大的損失;如果已經及時採取了正確的處理措施,仍無法控制病豬死亡,需要及時向本地動物防疫部門彙報,並配合防疫部門做好相關的消毒與隔離工作。

非瘟臨床所表現有哪些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