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中國廚師不需要標準,他們只想當個好廚子

近幾年,從電視劇、各種媒體,尤其是新媒體,聽到了,認識到了米其林不僅僅是輪胎,它是一個餐廳評級標準,它是一個為了讓輪胎多賣一點的美食指南。

@米其林指南,中國廚師不需要標準,他們只想當個好廚子

當然,大部分網民也是有質疑的,這樣子的洋標準帶來的話題(標題)也多多:

“米其林是否有資格評判中國菜”

“米其林懂不懂中國”

“中國餐廳需要米其林嗎”

“米其林三星主廚......”

……

就算如此的不接地氣,一樣有很多很多的餐企,去參加這樣的“國際”標準化評級,並以得到幾顆星而沾沾自喜,還有好多真香媒體跟風造文顯國際、帶節奏。

雖然我們一直被強調對世界要有一顆包容的心,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要多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我們能不能不要亂撿亂套,《葵花寶典》雖好,還得先自宮才作數。

@米其林指南,中國廚師不需要標準,他們只想當個好廚子

世界分三大菜系,光中國菜就分八大菜系,從最原始的道理上就已經劃分了地域、人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菜系忠於地理習慣,食材、佐料、加工、口味、賣相各有特色,發揮著本地人的智慧,滋養著不同的人群。

這個世界最懂吃、最擅長利用食材的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

中國人對吃的執著和研究與身份無關,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上至山珍海味,下至野菜小花,不一而論,何來標準?同樣的回鍋肉,媽媽、老丈母炒出來的就是兩種不同的母親的味道。

中國宵夜江湖隨隨便便一家人氣蒼蠅館子,在米其林評級體系中,首先從就餐環境和服務上就必定是零分......

再說說,中國皮蛋、臭豆腐、甚至豆瓣醬,在國人眼裡都有說不盡的親切,但到了老外那就成了黑暗料理!

用米其林的標準來套中國八大菜系,大幾千種菜式,就像用粵菜去定義川菜,用魯菜來要求湘菜,莫名其妙。

那些一味要和米其林體系勾搭上關係的本幫本地菜,真實水平有多高不好說,意圖可能會與以下一二點沾親帶故:

1、文化不自信,拋棄或者否定自我文化

2、與“國際”接軌,提價增收,讓同樣心態的吃貨買單

3、無所謂美食,只會擺盤

4、跟風

美食是非標品,用衛生健康的製作方式,把味蕾或享受或爆炸的體驗回饋給普通吃貨大眾,才是有意義的美食追求!

最強最多美食,中國排第二,沒人能排第一!

標準無法衡量美食與感受!

國人美食文化,不需要水土不服的外來標準來判定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