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化的坎坷人生-讀《浮生六記》

#戰疫必勝#

#疫情在家讀好書# #讀書有感# #薦書#

詩意化的坎坷人生-讀《浮生六記》

沒想到離開學校多年以後,會主動去讀學生時代的推薦讀物,一本文言記事。沒想到讀起來還頗有趣。我圖省事,先讀了張佳瑋的白話譯文,才反過來讀沈復的原文。

浮生六記是清乾隆年間沈復個人記錄自己家常之事的散文敘寫合集。“浮生”二字,既是李白所謂“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也有沈復寫於全書最先,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之意。六記乃六篇:“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及“養生記道”。後兩卷已遺失,或輾轉曾到過日本,如今只剩下兩首讀後有感而作的詩句。

觀其全書,確實能感到文章的質樸與真情,且不刻意雕琢文章,粉飾自我。

從“閒情記趣”中,沈復大寫自己造景插花和修飾盆栽的心得,且描寫很是細緻,看得出沈復是個實幹家,還頗有生活情趣。

與妻子陳芸在陋室中也細心打點,也不因寄人籬下就敷衍度日,很有把生活過的詩意的樣子。以此推測,丟失的“養生記道”應該也是類似的佈局,講作者幾十年來的養生心得。

“閨房記樂”是沈復與妻子陳芸從自幼相識到陳芸先他而去的幾十年間的記錄。文字客觀的記述這點點滴滴,但卻能透過一行行文字感受到沈復對妻子的認同與深愛。

林語堂在將《浮生六記》翻譯為英文全本時曾說“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而這樣一個令人喜愛的女人的形象全來自於沈復的回憶,可見在沈復心中,芸是千般萬般的好。兩小無猜到舉案齊眉,沈復與陳芸詩意的經營著二人的浪漫生活。

讀古文,我們不能用現代的價值觀去推敲封建社會的規則。我看評論時,覺得有些讀者的評語未免有些刻薄,屬於沒有帶入時代背景而為了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的無理指責。

我讀《浮生六記》,對陳芸這個人,並不能十分的明白。只看“閨房記樂”來看,芸簡直美好,蕙質蘭心,善解人意,熱愛生活且頗多奇思妙想。與沈復的朋友都能玩到一塊。不過雖然時而可扮做男子與沈復出遊彷彿不拘禮法,時而卻固執守禮,在家中也連連“豈敢”“得罪”不絕於口。

也許是因為時代的印記終極不可磨滅,所以在芸的心中,為丈夫與公公納妾都是本職之事,也為她的悲劇後半生埋下的伏筆。

為了為沈復納憨園為妾,芸可謂是用盡心思,雖然沈復表示自己並無此念,芸卻十分堅持,甚至因未能如願而導致身體每況愈下,最終鬱鬱而終。沈復並沒有細緻描述這段恩怨,只說憨園被權貴強搶而去。可事實如何,卻很難判斷。一個被細心呵護養大的名妓之女,本就是待價而沽,欲往有錢有權之家,卻被陳芸一廂情願的說與沈復。人家憨園虛與委蛇,沒有當場拒絕便被陳芸看做千金一諾。而後事不成,竟恨他人負己。不免讓人覺得,芸雖可愛,但終究涉世未深,有些天真。

而至於與公婆關係,芸更是不能妥善處理。先是失了婆婆歡心,後更被公公掃地出門。究其根本,是芸幫公公偷偷納妾一事。因遠在外地工作的公公囑託,芸為公公找了一個妾,擔心事終不能成,便瞞著婆婆,稱其為鄰居好友接到家中,再送至公公處。待公公滿意納其為妾,被婆婆知道,婆婆不免埋怨。後又因婆婆囑咐,芸寫信給沈復,說公公身體不佳恐與姚妾相關,讓沈復尋姚妾父母將其接走。不料沈復病倒,公公拆了信,以為兒媳是個不安分的,大怒之下將夫妻二人掃地出門。

可見芸雖然機靈,但是不圓滑。過於理想化,牢牢且死板的遵守孝悌,不能八面玲瓏。芸幼年失去父親,早年失去弟弟,唯一的親人母親久不聯絡,與親人之間的感情也是各種不圓滿。

再看沈復家庭關係,更為複雜。沈復書中提到“吾父稼夫公喜認義子,以故餘異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義女九人”。再加上沈復的親兄弟,四十來個兄弟姐妹,若說能從父母那裡分得什麼寵愛,也怕是有難度。

書中數次提到沈復的弟弟,雖然沈復沒有直言其過,但從側面客觀的描述中,也能勾勒一二。例如,芸失去公公歡心的原因之二便源於沈復之弟。芸為沈弟借錢作保,沈弟欠錢不還跑到外地沈父處,別人追債追到芸處,芸寫信給沈復告知此事讓沈弟還錢。沈父見到責問沈弟,沈弟拒不承認,沈父便以為是兒媳婦自己借了錢並搬弄是非。

另一事為,沈父過世,沈復收到女兒的信才回到家中,沈母憤怒的問沈復為何此時才回,沈復大悲說沒人告知他父親重病,若不是女兒信,他此時仍一無所知。沈母便看向沈弟的媳婦,不再開口。

兩件事,寥寥數語,沈復弟弟與弟媳的形象就躍然紙上。然而終是隻有數語,實在難以判斷事情背後的種種恩怨。從沈復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沈復也並沒有花心思經營家庭關係,與父母弟弟關係到底是如何摩擦也不得而知。

沈復這一生,顛沛流離,大半生寄人籬下。“坎坷記愁”中,沈復並沒有羞於啟齒,而是完完整整的將自己的窘迫經歷記錄下來。雖多於窘境之中,沈復夫妻卻也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很多讀者不能理解,認為沈復無所事事,不如積極找工作賺錢養家。但我猜想,像沈復這樣的文人,出生在一個不算落魄的家庭,交往著各種所謂才子文人,本身是有著一種骨子裡生出的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一種“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豁達。

雖然沈復並沒有與陳芸過上健康富足的一生,但至少相愛,也從來沒有放棄熱愛生活。只這一點,便值得後人從中體味若干感受了。閒暇之餘,閱讀一二,如清粥小菜,舒適爽口。

——

​作者:沈復

譯者:張佳瑋

標籤:古典文學/隨筆/自傳體散文

個人評分: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