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作者簡介:落小羽,喜歡看書、看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關注我,一起長知識!

01 事如春夢了無痕:誰說平凡的人生不精彩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我想讀到上面這段文字,有些朋友一定不陌生,這便是語文課本上的背誦段落。這段文字選自《浮生六記》,是沈復46歲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後,想到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於是寫了這部自傳性的回憶錄。

我每次讀到《浮生六記》,總是想到紅樓夢,沈復像極了賈寶玉,多情、溫柔、不愛讀書,對於未來沒有規劃,就像書中記載的一樣,沈復一生沒有功名,也沒有什麼成就。書寫成後閱讀者寥寥,沒多久後兩記就失傳了,因此《浮生六級》只保存了前四記。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沈復他在這本書中詳細的描繪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有3/4的篇幅提到了自己的妻子陳芸,有人評價他寫這本書是哀悼亡妻之作。民國時期,魯迅、林語堂、俞平伯等文學大家無不對書中描寫伉儷情深、繾綣愛戀的文字讚美有加。

《浮生六記》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其中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已丟失,只有前四記,後兩記為後人所寫。就像張愛玲說讀紅樓後40章:天日無光,百般無味。讀後兩記也有此感。

但是我想把前四記那些故事中的愛恨嗔痴、悲歡離合,傳達給你,願這美好的故事給你溫暖。有人說這樣的書有什麼好看呢,這不就是平凡人的一生麼?沒有功成名就,只是娶妻生子、為生計奔波,但是生活不就是這樣嗎?誰說平凡的人生就不精彩呢?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02 人生若只如初見:若相守,便一生

很多人說《浮生六記》像極了《紅樓夢》,沈復和芸像極了寶黛,只不過沈復和芸,兩情繾綣,夫妻廝守23年,相比黛玉和寶玉,老天待他們不算太薄,畢竟黛玉最後香消玉殞,到底讓人有些意難平。

沈復13歲那年,見到表姐芸,揚言若娶妻一定要娶她,兩家大人便定下了這個親。

芸自小聰明伶俐,剛說話就能背誦琵琶行,4歲父親去世,留下芸和母親以及弟弟艱難度日。但是芸會刺繡,以刺繡養活一家人。沈復的母親也喜歡芸性格溫柔和婉,這算是兩家都十分贊成的親事。

所謂青梅竹馬就是如此了,自小一起長大,在古代也算是親上加親了。有一次沈復吃不慣桌子上的甜點,芸便悄悄把他拉到自己的屋,讓沈復喝粥,此時芸的堂兄來找她,芸不讓進,堂兄破門而入,說原來你這是藏著粥給你小丈夫呢,婚後很久,沈復還常常拿這事打趣芸。

沈復18歲時和芸結婚,晚上沈復回來已經很晚了,回房一看,芸正在屋裡看書。沈復就扶著芸的肩膀問到:姐姐,還孜孜不倦呢?芸才回過神來,說正要睡,看到西廂記就忘了時間,早就聽說這本書極富盛名,今日得見,果然是才子佳人,就是太刻薄了,沈復說,正是才子才能寫的這麼刻薄。

兩人並肩說笑,如蜜友重逢。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沈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甚至可以說他是古代傳統既定人生價值和生活方式的一個叛逆者,他只想過屬於自己的簡單悠閒的生活,有愛妻,有朋友,有花有酒,與世無爭,更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芸,與他有著完全一致的三觀,隨遇而安的態度,甚至與他有著同樣的審美品位和情趣的知己。

年少時的戀情總是美好的讓人心醉,能有朝一日與心中所愛結婚,也是人間一大美事,一大幸事,沈復也算是圓滿。但是在他們相識相遇的這段時間,有一點讓我特別感動,那就是沈復反覆稱頌芸的聰慧、才學,字裡行間可以漏出欣賞姿態。

尤其是新婚之夜,更是將自己的妻子必做密友重逢,更加難能可貴。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懂得這個道理,只有做最好的朋友方能成最好的愛人。最好的朋友一定有最聊的來的話題,彼此以尊重欣賞為基礎,生出一些快樂,這樣的感情才更加牢固。

就像錢鍾書也對楊絳稱讚有加,說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婚姻中兩個人相處最好的狀態,不僅是愛人,更是朋友是知己,不僅在情感和慾望上彼此契合,在審美愛好和精神追求上,也同樣彼此理解,彼此欣賞。比如芸的性子更像杜甫,但是她更喜歡李白,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沈復更像李白。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雖然用現在眼光看待沈復,覺得沈復不夠專一,無理想也無報復,配不上芸,但是沈復卻能夠發現芸賢惠老成的外表下自由的靈魂,並且愛上那個靈魂,幫助她釋放出那個靈魂,並且尊重她,讓芸成為更好的自己,我覺得這就是兩個人最好的樣子吧。

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婚姻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懂得對方是怎樣的人,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包容、理解才是婚姻的長久之道。

儘管兩個人都不完美,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也不是童話,那個時代和風俗烙印下的扭曲也有人性和慾望,但真正打動人心,並且具有長久生命力的美好正是這樣灰暗的背景中仍然閃爍綻放的光芒,仍然不可磨滅的真情珍惜,愛意和尊重。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03 貧困夫妻未必百事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沈復生於公元1763年,也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病逝的年份,曹雪芹比沈復早生48年,但在那個時代,48年和8年基本沒什麼差別,他們算是同代人。而且兩人也算是同一階層,一個是南京的江寧織造府,一個是蘇州滄浪亭畔的書香門第,而且兩人的一生也有些相似。

兩人都是富貴子弟,也都有一往情深的女子,從小都喜歡看一些歪書,不去鑽研“正經書”,但是兩個人又是不同的,寶玉是真的無求取功名之心,他想的就是和姐姐妹妹們一起生活,但是沈復不是,他雖然也喜歡詩歌繪畫,嚮往隱士般的生活,但是他結婚了,生活有了更多的瑣碎。

在古時候,女性基本被當作目不識丁、足不出戶的家庭婦女,跟他們那些附庸風雅的文人丈夫一般都沒有什麼 共同話題,而且那個時候女性還不允許外出工作,沈復和芸相守23年都非常恩愛,離不開芸的聰慧。林語堂說: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沈復初見芸時,為之傾倒,就是因為芸才思雋秀,成婚後兩人也是品酒論書,沈復對於芸既有愛慕之情,更有知己之感,兩人無話不說。芸的愛好也與其他女子不同,她對釵環首飾沒有一點興趣,沈復的弟媳偶缺珠花,芸就把自己成親時的珠花拿了出來。

芸最喜歡的還是那些殘書破卷。她收集殘缺破損的書籍字畫,細心修補分類,鄭重收藏,她的這個興趣正好和沈復相同。芸最大的優點是安貧樂道,從不抱怨。沈復一生在做幕僚和行商之間搖擺,始終沒賺到什麼錢,但是芸從不訴苦,反而是把貧苦的生活過出了花。

有一次朋友們想要去賞花飲酒,覺得冷酒不如熱酒。於是芸說,大家都把酒錢給我,我明天給你們熱酒,眾人半信不信的隨口答應了,但是第二天一行人還真喝上了熱酒。原來芸花了點小錢用煮餛飩的爐子烹茶、溫酒,眾人對此是紛紛點贊。

芸為了省儉又不顯貧寒,曾經拿6個白磁深碟放置在一個梅花盒裡,用灰漆固定做成梅花形狀的餐盒,再裝上綠色小菜,放在案頭,給沈復和友人們下酒,這樣一來小菜就像盛在花瓣上一樣,不僅不寒酸還風雅起來。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從很多經典的婚姻故事中,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那些看上去非常理想的婚姻,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比如說楊絳跟錢鍾書兩個人都是書蟲,他們都沉迷於讀書當中;林徽因跟梁思成都是建築領域的大家;這個趙明誠跟李清照,都有古玩字畫收集的興趣。即便後來他們在面臨批鬥、南宋王朝的流亡,但夫妻關係也是情比金堅。

王小波曾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貧賤夫妻也未百事哀,安貧樂道,布衣蔬食中也有樂趣,更能帶給人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明明平凡卻不安於平凡,是多少人生悲劇的緣由,而沈復和芸彼此扶持幫襯,把平凡的日子過得自得其樂,無論發生什麼都是一致對外,讓人覺得溫馨而感動。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04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句話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的句子,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之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呢?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提出過相似的問題,也有過相同的感慨,沈復的《浮生六記》也有他的答案。在這場夢境裡,他體會了悲歡離合、愛恨嗔痴,但這一切都和一個叫芸的女子有關。

這裡有洞房花燭的幸福,更有初為人父的喜悅,兩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報復,他們只想住在滄浪亭畔,賞花吟詩。他們甚至還想,在一個偏僻一點的地方,帶上幾個僕人種植瓜果蔬菜,一個畫畫,一個刺繡,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四處奔波。兩人三餐四季,便是沈復一生所求。

但是這一切與他終究是夢一場,當一切消失,46歲的沈復回想往生,仿若大夢初醒,夢中的一切如此真實,如此快樂,怎能不記載下來?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沈復的人生和賈寶玉很像的原因就是都經歷了前期衣食無憂,後來家境中落的生活。家道中落後,沈復和芸的日子越來越難,沈復身為讀書人,卻也沒有弄到一官半職,於是子承父業,但是沈復討厭官場的卑鄙,後經商,但運氣欠佳。

芸也因為幫公公納妾得罪了婆婆,又因為不敢替婆婆代寫家書,得罪了公公。替丈夫看中一房妾室,可轉眼間這個小妾就背棄了她,另嫁他人。最終被婆家趕出家門,夫妻二人匆匆遣散一雙兒女,投親靠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兩人最後連自立門戶的能力都沒有,只能靠賣畫為生。三天的收入還不夠全家一天的開銷,貧苦勞碌之下,芸的生命也到了盡頭,在貧病交加中死去,隨後一年父親病逝,之後兒子也離世。人到中年的沈復可以說一無所有,就像紅樓夢說:只落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沈復的《浮生六記》到第四記就告一段落,這個結局有點突兀,但是他更像一個逗號,至此後的人生我們無從知曉,有人說他窮困潦倒,鬱郁終生,也有人說他繼續著快意的浪遊,最終得享天年,但是無論哪一種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未知的謎。

沈復45歲以後的人生,前往京師之後的日子,我們一無所知,但是慶幸的是這個故事保留了下來,這簡直就是歷史的奇蹟,一般的人生是 沒有機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樣的人生太渺小。

在歷史的浩瀚長卷中,它就像朝生暮死的螢火蟲微不足道,但是歷史還是為我們留下這殘破的一本小書,記載了一個小人物半生的悲歡離合,愛恨嗔痴,從他真誠而踏實的活過,愛過痛苦過,追尋過的生命中,留下來點點滴滴,讓我們感受這份美好,這不就夠了嗎?

在我看來這本書不能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來看,因為它更復雜,更真實,更微妙也更加沉重,就像生活本身一樣。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如果是我們熟悉的愛情故事,那麼沈復就應該一生只愛芸,對身邊的美色絕不動心,他應該更有出息和抱負,發奮讀書,一舉成名,出將入相,和芸白頭到老,一生一世一雙人。而芸也應該聰明心計,在家中做沈復的賢內助,同時把它看的牢牢的死死的,一生榮華富貴,過令人豔羨的一生,但是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愛情和理想的人生。

但是沈復這樣平凡的人生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一定要把人生過成小說或者劇本,又是誰規定了做人一定要心存高遠。很多人生來平凡並將終身平凡,而這是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知道並且接受的一個事實,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平凡的人生未必沒有樂趣,也不是精彩的反義詞,二者可以共存於生命之中。無論看上去多麼平凡的人生,只要接受它,並樂在其中,在平凡的人生中發現美,發現快樂,懂得欣賞,懂得感恩,這樣的人生也就可以很精彩。

最後想說,其實我們已經看了很多成功學的書,但在那些雞湯的書之外,我覺得大家可以去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的小確幸,比如沈復和芸的故事,簡單樸素,一如我們生活本身,其實真正的幸福,點點滴滴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