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

共读经典,品味真知,网信河西“西岸书斋”栏目在这个春天为您推荐5本经典好书,一抹花香,一杯清茶,一部经典,一段人生。读书正当时,让我们踏春光而行,共赏西岸读书声。

今天让我们继续翻开《摆脱贫困》,共读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这个词,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表示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做事更要持之以恒。在今天的篇目中,习近平也为我们分享了他的理解,带我们一同分析哪些哲理是可以运用到经济建设当中的。

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

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

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

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当每一个工作者都成为这样的“水滴”、这样的牺牲者时,我们何愁于不能造就某种历史的成功契机?

喻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我们正在从事的经济建设工作,必然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是迎难而上,还是畏难而逃,这就看我们有没有一股唯物主义者的勇气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就什么也别想做,什么也做不成。但仅有勇气还是不够,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

经济建设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就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见精神,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更是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将自己受到的启示在书中娓娓道来,思想深刻,发人深省。让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那份坚持,和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坚定信心。

这里是“西岸书斋”,很高兴与你共读一本书,下期继续与你相约《摆脱贫困》。

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滴水穿石的启示

西岸书斋 | 《摆脱贫困》——弱鸟如何先飞

西岸书斋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

西岸书斋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