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是落实工业绿色发展的坚实保障,也是解决工业领域资源不当处置与堆存的治本之策。“十三五”以来,首钢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首矿)确立了发展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战略。公司秉承“高效、绿色、和谐”的发展理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打造京津冀绿色建材示范基地,绘制出新时代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图景。

1.发挥禀赋优势 探索发展新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迎来了发展春天。作为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首矿,在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过60多年的生产,首矿现有固体废物超20亿吨,每年新增约4000万吨,固体废物资源存量和增量在京津冀地区名列前茅。经过对现有排土场废土石取样检测,其强度和放射性均满足建材行业用料标准要求,是生产绿色建材产品的优质资源。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首矿践行“两山”理论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地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圈的首矿,域内铁路、公路运输网络发达,与京哈线、津山线相连,拥有集装箱发运资质,建材产品火运直发可达全国各地。

同时,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制定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首矿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突出效益、多渠道开发”的原则,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化发展为中心,统筹推进运输物流产业、土地高效利用产业发展,延伸绿色产业链,扩大服务范围,全力打造资源企业转型行业范例和构建京津冀绿色建材服务商,提升首矿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

2.打造绿色产线 创业不畏路难

立足于“建成京津冀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绿色建材服务商”的定位,首矿围绕“供应优质建材产品、承揽建材产线EPC工程总包,对外提供专业化定制产品及服务、技术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积极打造首钢绿色建材品牌和服务品牌。

在基地建设中,首矿突出“五绿”原则,全部利用现有采矿选矿固体废弃物,避免开山凿岩污染环境,形成绿色资源;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全封闭产线建设,设备技术先进、低噪声、低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产品发运发挥自有铁路运输优势,实现产品绿色运输;生产砂石料,同步提取铁元素,并将尾砂等废料用于土壤改良,形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无尾排放,达到绿色排放;对于利用固废资源腾空的土地,恢复生态治理,实现绿色发展。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第一列绿色建材产品通过集装箱火运发往北京

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中,首矿不断做大规模,2016年水厂尾矿高效浓缩和尾砂干排工程建成投产,设计年提取干排砂380万吨,生产建筑砂60万吨;2018年大石河铁矿石磁选项目投产,实现了建材产品独立产线生产,年产300万吨;2019年建成裴庄产线,设计产能超500万吨。未来,首矿建材产品产能将达到年产3000万吨以上规模。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首矿大石河铁矿石磁选项目全貌

其中,大石河铁矿石磁选项目是首矿第一条以砂石料生产为主的独立产线,生产建筑砟、建筑砂等产品。项目投产之初,新工艺、新设备达不到生产要求,通过技术改造,产线的小时处理量从最初200吨/小时,成功超过500吨/小时大关。在产线设计之初,考虑到冬季北方气候因素和建材销售市场因素,并没有产线冬季生产的相关设计,但永不满足的首矿人为了保证产量最大化,通过增加脱水筛工艺,封闭皮带通廊等措施,打破了北方建材生产线因冬季气候影响不能正常生产的惯例。2018年9月23日,新产线生产的第一列绿色建材产品通过集装箱火运发往北京,开启了首矿服务首都城市建设的新纪元。

3.引领绿色示范 自主创新突破

为适应市场需求,首矿健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标准,建成砂石骨料标准试验室,实现产品质量精准检测。

首矿组建团队依托绿色建材产线主攻尾矿“零排放”技术,形成“面向尾矿高效浓缩、高浓度输送、尾砂干排、尾矿综合利用等新技术领域”的攻关思路,经过技术人员艰苦努力,在水厂铁矿建成干排砂生产线,成功实施“全流程一体化尾矿处置新工艺”,实现了选矿环节废弃物零排放,延长尾矿库库容同时年创效5000多万元。这一规模化的尾矿全流程处置工艺在国内尚属首创,实现了冶金矿山行业尾矿处置工艺新突破,为国内冶金矿山苦于新建或扩建地面尾矿库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获得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三等奖。

同时,围绕提质量、降成本开展技术攻关,摸索建立全新领域、全新工艺、全新产品的技术标准,实施产线筛片改造,水厂建筑砂产率提高0.7个百分点;实施甩尾系统优化研究改造,大石河建筑砟产率提高4.19个百分点。实现了主流程加工量和尾矿入库量双降低。

冶金矿山行业200余名同行在首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参观交流时评价,首矿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对排土场废石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实施生态恢复治理,实现了资源开发与土地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走在了行业前列,在资源型企业转型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多年来,首矿先后成为中国砂石协会会员、北京市混凝土协会砂石协会常务理事会员、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4.服务京津冀 走进长三角

首矿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主要有不同规格的建筑砟、铁路道砟、建筑砂、面砟等,可应用于建筑、水泥、桥梁、铁路、稀有金属提取等领域。为适应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打造“首钢建材”品牌,首矿全面拓展客户销售渠道,按照“有效稳定汽运、大力发展火运,积极探索海运”营销总体思路,建立了每种销售模式的战略合作大客户,提高了销售保证能力,构建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高效营销体系,形成了建材“制造+服务”的营销体系,先后敲开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区域市场的大门,并打通了长三角销售渠道。

做强火运销售。首矿充分利用“公转铁”政策和铁路运输优势,发挥集装箱运输资质优势,全面打开并逐步扩大北京砂石料市场;积极响应北京市蓝天保卫战要求,与住建委、京铁物流高效对接,目前已成为北京市最大火运绿色建材供应商;探索实施区域大客户代理机制,建设以铁路为依托的大物流高效运营平台,牢固占领京津冀鲁市场。2019年,首矿全年火运销售绿色建材671列,目前月销售突破100列,日发4列以上,成为京津冀绿色建材“公转铁”主导企业。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首钢绿色建材海运第一船

稳定汽运销售。首矿建立客户评价机制,加强大客户培育,建立稳定的销售、保产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大客户平台,探索企业直销业务,进一步稳定汽运销售渠道。

拓展海运销售。2019年下半年,首矿启动“蓝海计划”,将建材销售目光进一步扩大到海运市场,销售团队3个月走遍了中国的海岸线,拜访18家港务集团、27个沿海港口。2020年初,装载着“首钢绿色建材”的海运第一船进军长三角。此后,从集港效率、销售效益、装船效率,以及终端市场产品质量适应性等各环节对海运销售组织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了强化组织和管控措施,明确了海运销售重点。如今,已与江苏连云港、上海等客户形成了年度合作意向。自今年3月份开始,全面启动集港,集港能力提高到3000吨/天,为水曹铁路投产运营后砂石料规模销售奠定了基础。

首矿系列绿色建材产品

目前,首钢绿色建材实现了火运、汽运、海运联合经济运行。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长208%,“首钢建材”成为服务城市建设的又一闪亮名片。

5.服务区域经济 发展绿色运输

首矿拥有纵横百里的铁路大动脉,既是关键交通运输网络,也是拉动绿色建材产业的“火车头”。2019年以来,首矿依托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把握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绿色运输产业。

加大工艺装备投入,培养发展后劲。针对工艺装备落后、设备设施老化等制约铁路安全稳定运行问题,自2016年开始,首矿先后购置两台电力机车及电动单梁吊、轨道吊等设备,对243辆自翻车实施了“滑改滚”技术改造,对两台内燃机车实施大修,显著提升了工艺装备水平,为发展铁路物流运输产业奠定了基础。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首矿铁路运输线

推进全域提速提效,释放运输运能。围绕“公转铁”政策逐步实施,结合水曹铁路运营等发展需要,首矿开展了运输打量提效攻关。实施铁路沿线环境治理、设备设施整治,组织21个道口技术升级改造,实现远程集控,自动报警;“全员上路”治理线路,共出动职工12000余人次,使北区线路质量得以较大幅度提升;推进裴柳线提速,对19个道口实施分类管控、整治运行环境,运输能力由19对/日提高到38对/日,为绿色建材外发提供了可靠运能保障。

为全面推进铁路运输物流业发展,首矿将“北区提速”作为破题工程,带动绿色运输全面升级,但如何防止尾砂泄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首矿积极发挥基层创新工作室合力,以“不漏不洒”为唯一标准,从源头装车、运行组织、车辆改造等多环节综合治理,先后研究多种解决方案,最终发展到目前疏、堵、托结合的第5代“担架式”防泄漏布兜方案,使尾砂泄漏问题基本得到遏制,提升了铁路运营质量。

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首矿北区铁路运行环境得到空前改善,铁路运输实现了行车速度稳定在了30千米/小时以上,运输能力提升41.66%。如今,繁忙的“绿色动脉”上,每天装满绿色建材的列车飞驰而过,驶出矿区、奔向远方。

6.恢复生态环境 共建绿色家园

首矿作为大型国有矿山企业,肩负着“治污减排、恢复生态”的双重责任,本着“着眼实际,考虑长远;逐步安排,全面覆盖”的原则,坚持恢复生态环境,充分做好排土场复垦绿化。目前,绿化覆盖率达到100%。

首矿将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范围,按照工作节点兑现情况、指标完成情况、工作协同配合程度,对基层厂矿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构建评价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闭合评价管理体系。

针对水厂铁矿排土场区域面积广,坡面不平整、物料保水性能差的实际情况,首矿开展了喷淋灌溉系统的研究,确定在水厂铁矿以营养钵栽植为主、喷播绿化为辅的生态恢复治理模式,实现栽植坡面养护全覆盖,排土场得以快速有效治理,为同行业矿山提供借鉴。2019年水厂铁矿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管理系统;2020年初被首批认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杏山铁矿等13个单位被评为“唐山市花园式单位”。

按照“以绿为主、重点美化”的总体原则,首矿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生态恢复治理。坚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2018年以来共计完成采排场、尾矿库及厂区绿化种植面积200余万平,种植苗木450余万株。201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授予“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称号。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首矿尾矿库

同时,坚持能源“用尽、用足、优用、少用”的原则,首矿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超前治理,推进本质减排。进行燃煤锅炉热源替换,实施除尘系统改造,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排放总量降低90%,2019年耗能总量较2014年降低43.86%。

如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成为首矿人的共识。未来,首矿将继续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增速发展,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为服务城市建设增添新绿。

网站编辑:宫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