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資源綜合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手段, 是落實工業綠色發展的堅實保障,也是解決工業領域資源不當處置與堆存的治本之策。“十三五”以來,首鋼礦業公司(以下簡稱首礦)確立了發展培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戰略。公司秉承“高效、綠色、和諧”的發展理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著力打造京津冀綠色建材示範基地,繪製出新時代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圖景。

1.發揮稟賦優勢 探索發展新路

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迎來了發展春天。作為有著60多年發展歷史的首礦,在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經過60多年的生產,首礦現有固體廢物超20億噸,每年新增約4000萬噸,固體廢物資源存量和增量在京津冀地區名列前茅。經過對現有排土場廢土石取樣檢測,其強度和放射性均滿足建材行業用料標準要求,是生產綠色建材產品的優質資源。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首礦踐行“兩山”理論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地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圈的首礦,域內鐵路、公路運輸網絡發達,與京哈線、津山線相連,擁有集裝箱發運資質,建材產品火運直髮可達全國各地。

同時,強化頂層設計,系統制定了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規劃。首礦按照“整體佈局、分步實施、突出效益、多渠道開發”的原則,以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化發展、深化發展為中心,統籌推進運輸物流產業、土地高效利用產業發展,延伸綠色產業鏈,擴大服務範圍,全力打造資源企業轉型行業範例和構建京津冀綠色建材服務商,提升首礦綠色產業規模、發展質量和效益水平。

2.打造綠色產線 創業不畏路難

立足於“建成京津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綠色建材服務商”的定位,首礦圍繞“供應優質建材產品、承攬建材產線EPC工程總包,對外提供專業化定製產品及服務、技術諮詢”等全產業鏈服務,積極打造首鋼綠色建材品牌和服務品牌。

在基地建設中,首礦突出“五綠”原則,全部利用現有采礦選礦固體廢棄物,避免開山鑿巖汙染環境,形成綠色資源;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全封閉產線建設,設備技術先進、低噪聲、低排放,實現綠色生產; 產品發運發揮自有鐵路運輸優勢,實現產品綠色運輸;生產砂石料,同步提取鐵元素,並將尾砂等廢料用於土壤改良,形成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無尾排放,達到綠色排放;對於利用固廢資源騰空的土地,恢復生態治理,實現綠色發展。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第一列綠色建材產品通過集裝箱火運發往北京

在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中,首礦不斷做大規模,2016年水廠尾礦高效濃縮和尾砂幹排工程建成投產,設計年提取幹排砂380萬噸,生產建築砂60萬噸;2018年大石河鐵礦石磁選項目投產,實現了建材產品獨立產線生產,年產300萬噸;2019年建成裴莊產線,設計產能超500萬噸。未來,首礦建材產品產能將達到年產3000萬噸以上規模。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首礦大石河鐵礦石磁選項目全貌

其中,大石河鐵礦石磁選項目是首礦第一條以砂石料生產為主的獨立產線,生產建築砟、建築砂等產品。項目投產之初,新工藝、新設備達不到生產要求,通過技術改造,產線的小時處理量從最初200噸/小時,成功超過500噸/小時大關。在產線設計之初,考慮到冬季北方氣候因素和建材銷售市場因素,並沒有產線冬季生產的相關設計,但永不滿足的首礦人為了保證產量最大化,通過增加脫水篩工藝,封閉皮帶通廊等措施,打破了北方建材生產線因冬季氣候影響不能正常生產的慣例。2018年9月23日,新產線生產的第一列綠色建材產品通過集裝箱火運發往北京,開啟了首礦服務首都城市建設的新紀元。

3.引領綠色示範 自主創新突破

為適應市場需求,首礦健全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管理體系、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和相應的管理標準,建成砂石骨料標準試驗室,實現產品質量精準檢測。

首礦組建團隊依託綠色建材產線主攻尾礦“零排放”技術,形成“面向尾礦高效濃縮、高濃度輸送、尾砂幹排、尾礦綜合利用等新技術領域”的攻關思路,經過技術人員艱苦努力,在水廠鐵礦建成幹排砂生產線,成功實施“全流程一體化尾礦處置新工藝”,實現了選礦環節廢棄物零排放,延長尾礦庫庫容同時年創效5000多萬元。這一規模化的尾礦全流程處置工藝在國內尚屬首創,實現了冶金礦山行業尾礦處置工藝新突破,為國內冶金礦山苦於新建或擴建地面尾礦庫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獲得冶金礦山科學技術三等獎。

同時,圍繞提質量、降成本開展技術攻關,摸索建立全新領域、全新工藝、全新產品的技術標準,實施產線篩片改造,水廠建築砂產率提高0.7個百分點;實施甩尾系統優化研究改造,大石河建築砟產率提高4.19個百分點。實現了主流程加工量和尾礦入庫量雙降低。

冶金礦山行業200餘名同行在首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現場參觀交流時評價,首礦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對排土場廢石進行開發利用的同時,實施生態恢復治理,實現了資源開發與土地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走在了行業前列,在資源型企業轉型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

多年來,首礦先後成為中國砂石協會會員、北京市混凝土協會砂石協會常務理事會員、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4.服務京津冀 走進長三角

首礦資源綜合利用產品主要有不同規格的建築砟、鐵路道砟、建築砂、面砟等,可應用於建築、水泥、橋樑、鐵路、稀有金屬提取等領域。為適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打造“首鋼建材”品牌,首礦全面拓展客戶銷售渠道,按照“有效穩定汽運、大力發展火運,積極探索海運”營銷總體思路,建立了每種銷售模式的戰略合作大客戶,提高了銷售保證能力,構建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高效營銷體系,形成了建材“製造+服務”的營銷體系,先後敲開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區域市場的大門,並打通了長三角銷售渠道。

做強火運銷售。首礦充分利用“公轉鐵”政策和鐵路運輸優勢,發揮集裝箱運輸資質優勢,全面打開並逐步擴大北京砂石料市場;積極響應北京市藍天保衛戰要求,與住建委、京鐵物流高效對接,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最大火運綠色建材供應商;探索實施區域大客戶代理機制,建設以鐵路為依託的大物流高效運營平臺,牢固佔領京津冀魯市場。2019年,首礦全年火運銷售綠色建材671列,目前月銷售突破100列,日發4列以上,成為京津冀綠色建材“公轉鐵”主導企業。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首鋼綠色建材海運第一船

穩定汽運銷售。首礦建立客戶評價機制,加強大客戶培育,建立穩定的銷售、保產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大客戶平臺,探索企業直銷業務,進一步穩定汽運銷售渠道。

拓展海運銷售。2019年下半年,首礦啟動“藍海計劃”,將建材銷售目光進一步擴大到海運市場,銷售團隊3個月走遍了中國的海岸線,拜訪18家港務集團、27個沿海港口。2020年初,裝載著“首鋼綠色建材”的海運第一船進軍長三角。此後,從集港效率、銷售效益、裝船效率,以及終端市場產品質量適應性等各環節對海運銷售組織進行全面分析,制定了強化組織和管控措施,明確了海運銷售重點。如今,已與江蘇連雲港、上海等客戶形成了年度合作意向。自今年3月份開始,全面啟動集港,集港能力提高到3000噸/天,為水曹鐵路投產運營後砂石料規模銷售奠定了基礎。

首礦系列綠色建材產品

目前,首鋼綠色建材實現了火運、汽運、海運聯合經濟運行。2019年,銷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長208%,“首鋼建材”成為服務城市建設的又一閃亮名片。

5.服務區域經濟 發展綠色運輸

首礦擁有縱橫百里的鐵路大動脈,既是關鍵交通運輸網絡,也是拉動綠色建材產業的“火車頭”。2019年以來,首礦依託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把握市場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綠色運輸產業。

加大工藝裝備投入,培養髮展後勁。針對工藝裝備落後、設備設施老化等制約鐵路安全穩定運行問題,自2016年開始,首礦先後購置兩臺電力機車及電動單梁吊、軌道吊等設備,對243輛自翻車實施了“滑改滾”技術改造,對兩臺內燃機車實施大修,顯著提升了工藝裝備水平,為發展鐵路物流運輸產業奠定了基礎。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首礦鐵路運輸線

推進全域提速提效,釋放運輸運能。圍繞“公轉鐵”政策逐步實施,結合水曹鐵路運營等發展需要,首礦開展了運輸打量提效攻關。實施鐵路沿線環境治理、設備設施整治,組織21個道口技術升級改造,實現遠程集控,自動報警;“全員上路”治理線路,共出動職工12000餘人次,使北區線路質量得以較大幅度提升;推進裴柳線提速,對19個道口實施分類管控、整治運行環境,運輸能力由19對/日提高到38對/日,為綠色建材外發提供了可靠運能保障。

為全面推進鐵路運輸物流業發展,首礦將“北區提速”作為破題工程,帶動綠色運輸全面升級,但如何防止尾砂洩露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首礦積極發揮基層創新工作室合力,以“不漏不灑”為唯一標準,從源頭裝車、運行組織、車輛改造等多環節綜合治理,先後研究多種解決方案,最終發展到目前疏、堵、託結合的第5代“擔架式”防洩漏布兜方案,使尾砂洩漏問題基本得到遏制,提升了鐵路運營質量。

經過一年多的艱難跋涉,首礦北區鐵路運行環境得到空前改善,鐵路運輸實現了行車速度穩定在了30千米/小時以上,運輸能力提升41.66%。如今,繁忙的“綠色動脈”上,每天裝滿綠色建材的列車飛馳而過,駛出礦區、奔向遠方。

6.恢復生態環境 共建綠色家園

首礦作為大型國有礦山企業,肩負著“治汙減排、恢復生態”的雙重責任,本著“著眼實際,考慮長遠;逐步安排,全面覆蓋”的原則,堅持恢復生態環境,充分做好排土場復墾綠化。目前,綠化覆蓋率達到100%。

首礦將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納入重點工作範圍,按照工作節點兌現情況、指標完成情況、工作協同配合程度,對基層廠礦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構建評價體系,形成自上而下層層分解的閉合評價管理體系。

針對水廠鐵礦排土場區域面積廣,坡面不平整、物料保水性能差的實際情況,首礦開展了噴淋灌溉系統的研究,確定在水廠鐵礦以營養缽栽植為主、噴播綠化為輔的生態恢復治理模式,實現栽植坡面養護全覆蓋,排土場得以快速有效治理,為同行業礦山提供借鑑。2019年水廠鐵礦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管理系統;2020年初被首批認定為國家級綠色礦山;杏山鐵礦等13個單位被評為“唐山市花園式單位”。

按照“以綠為主、重點美化”的總體原則,首礦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用於生態恢復治理。堅持組織全民義務植樹,2018年以來共計完成採排場、尾礦庫及廠區綠化種植面積200餘萬平,種植苗木450餘萬株。201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綠化委員會授予“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先進單位”稱號。

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首礦尾礦庫

同時,堅持能源“用盡、用足、優用、少用”的原則,首礦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超前治理,推進本質減排。進行燃煤鍋爐熱源替換,實施除塵系統改造,汙染物排放全面達標,排放總量降低90%,2019年耗能總量較2014年降低43.86%。

如今,“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已成為首礦人的共識。未來,首礦將繼續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增速發展,讓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為服務城市建設增添新綠。

網站編輯:宮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