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酒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飲品,千百年來為我國人民所鍾愛,享有“玉液”、“瓊漿”之美譽。酒的發展與酒的功用拓展相輔相成。酒與中醫學關係淵源長久,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說文解字》“醫”謂:“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從酉……酒所以治病也”,說明酒除了供日常飲用之外,也可作為用於治病的藥。在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中,可以說“無書不涉酒、無酒不成醫”,故稱酒是中醫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酒以助興,適度為佳

酒之性、損益兼行,“適量飲酒,有益身心健康”的理念,為大眾所周知。亦有BBC紀錄片《酒的真相》報道,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顯示,適度飲酒能有效降低抑鬱症的發病率。但適度飲酒與身心健康之間的機理卻知之甚少。本文從中醫與五行的角度進行闡述。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中醫與五行常提到“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學問高深,大概意思是人體的設計是能夠適應地球這樣的能量場,人體內通過氣血循環來適應天氣和地氣的變化。但現代社會由於競爭壓力(壓力大,氣血滯淤)、居住條件(住高樓,不接地氣)、著裝喜好(好裸露,元氣外洩)、飲食結構(喜精糧,飲食失衡)、熬夜通宵(晝夜顛倒,時空逆行)等變化,大部分人經常出現中醫所謂的“上火”,而且還是虛火。

為什麼虛還上火呢?形象的比喻:在一個空間內,如果空氣下熱上冷,則上面的冷就會向下,下面的熱就會向上,這樣才能產生循環。但是如果是上熱下冷,就不會產生流動,則無法循環。人體也一樣,健康的人通常是手腳暖和、頭腦涼,現代很多人是下面寒、上面熱,手腳冰涼、頭腦熱,導致上下不循環,白天疲乏、焦慮,晚上睡不著,這就是所謂氣血循環不暢,不能夠順應天氣、地氣變化。

但酒,具有上升和發散的特性,適量飲酒,具有“通血脈、散淤血、行藥勢、禦寒氣、消冷積”之功,促進氣血循環。因為酒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促進血管舒張,血液流通加速,體表熱量增加,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並具有緩和的止痛作用。這也是為何中藥需與酒共配,藉助酒的辛熱之性,緩和藥物的寒性,其次,可以引藥上行,使藥力迅速到達全身的經脈,以增強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

綿柔之酒,科學釀造

洋河綿柔型白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為原料,科學的多糧配比促進酒體產生豐富的風味物質和健康活性物質,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將玉米的甜、糯米的綿、小麥的滿、大米的淨、高粱的香有機糅合,致力於追求白酒香與味的完美和諧,形成了“甜、綿、滿、淨、香”的獨特風格。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綿柔型白酒釀造採用“三低”核心工藝,即低溫入窖、低溫發酵、低溫餾酒。低溫釀酒就好比是煨湯時講究的“小火慢燉營養好”,其酒體具有飲前香氣幽雅怡人、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入口綿柔順喉、飲後輕鬆舒適特點。其次,從生物應激性角度分析,中國白酒是有益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生物都具有應激性,在適宜的條件下代謝產物更健康,反之,當環境不適宜生物的生長,比如高溫發酵,可能會代謝產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質。三低工藝,頂火溫度不超過30℃,正是酵母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28-32℃)。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天生地養的綿柔型白酒每一杯都是萬物精華和人類智慧的結晶,洋河人始終堅守的品質內涵便是:綿柔的、健康的、洋河的。

秋天,飲酒和養生,一個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