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之父最早是受谁的邀请,才决定来中国发展市场的?

肯德基之父最早是受谁的邀请,才决定来中国发展市场的?

一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餐饮业巨子。一个兼具中国人的豪爽和美国人严谨的儒商。一个在近乎“肉搏”的竞技场上不断占领、不断撤退又不断占领的创业型大腕。一个擅长用西方人的理性去决策企业,又善于用东方人的性情去经营企业的“行业教父”。

他,就是历任美国大吉客集团国际总裁、全美服务公司食品总裁、正大集团餐饮服务公司总裁、肯德基国际公司亚太区总裁,后任北京罗杰斯公司董事长的王大东先生。

近二十年来,正是他,毅然辞去了在美国的高层职位,告别了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用数十年奋斗换来的豪华别墅,暂别了血浓于水的儿女亲情,从大洋彼岸踏上了生养他的故国,为中国内地创造了一个个崭新的舞台。

然而,从做梦、寻梦到圆梦,其间历尽了多少酸甜苦辣,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只有王大东自己心里清楚。

让我们从1982年的中国开始说起。

1982年你有多大?关于1982年的记忆你又有多少?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月,迟来的春天步履依然缓慢。一边是废墟,一边是刚刚破土动工的简易楼宇。人们对僵持了几十年的旧事物、旧模式发出“不满”、“不相信”的呼声,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曾经封闭的国门刚刚打开,这个红色的国度终于意识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年,伟人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这一年吹响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号角。但一切才是刚刚起步,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解冻,但毕竟还不是商业的热土。

这一年“清除精神污染”还是报刊惯用语之一。这一年,小商品价格才刚刚放开。这一年,中央顾问委员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才刚刚成立。从今天返察1982年,当时的中国国土似乎仍然不是彩色的,原始的单色甚至有些反复地晃动。久久的停留,久久的忧郁,却又渗出了希望和期盼。

就是这一年,王大东回来了,一半是思念,一半是探路,带着难以名状的惊、惑、喜、虑的复杂心理回来了。

是1982年冬天,王大东搭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升入了万里之霄。气流接着气流,云层接着云层。今日去向何方?那是他离别了30多年的故国,那是他一岁的时候就住过的、弄堂的影子总在脑海中萦绕的上海。被历史和地域切割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可以回来了。历史并不遥远,他在异乡隐隐已听到故园的阵阵潮汐,那夹带着成长气息的潮汐,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这次与故国的久别重逢,王大东要特别感激李瑞环先生。数月以前,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到美国旧金山访问,谈到天津投资的可能性,特别询问:侨社里有没有快餐的专业人士?当时王大东已是享誉全美的快餐经营专家,主持策划美国最有名的快餐企业肯德基的大小方案,于是有人就推荐了他,他应邀出席了李瑞环市长的酒会。

李瑞环市长的亲切、和善给王大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国内快餐业需要帮助,你很有经验,愿意不愿意有机会回国看看?”李瑞环很客气地探问王大东。

“当然愿意。”王大东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那咱们就这么定了,我希望你尽快回到祖国干出一番事业来。”

“你说得好,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为祖国作贡献。”

王大东清楚地记得,李瑞环的朴实中透出一种指点江山的统帅气概来,使他感到一次提升人生价值的机遇已悄然到来。一杯酒下肚,王大东“浑身是胆雄赳赳”。但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一阵“热闹”之后,他仍是心生疑虑:那不是场面上的客套吧?不是穷地方广播讲的天气预报,报了晴而实是阴和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