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陳倉區“五動”措施促增收 消費扶貧結碩果

今年以來,寶雞市陳倉區積極拓展消費扶貧新路徑,採取政府推動、愛心拉動、產業帶動、品牌撬動、旅遊驅動五項舉措,有力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消費扶貧新路徑。陳倉區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聯盟助力脫貧攻堅模式被《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刊發報道,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直播帶貨、“生態+扶貧”等做法,先後在農民日報、中國網、陝西日報以及省市扶貧辦官網等媒體刊發。

堅持政府推動 形成消費扶貧新格局

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陳倉區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全力推進消費扶貧工作。精心選定扶貧產品15種,積極加入國務院扶貧辦陝西省扶貧產品供應商。政府主導投資在全區大型商超、旅遊景區、農貿市場和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設貧困戶農產品銷售專櫃,幫助銷售土雞蛋、土豬肉、花椒、蜂蜜等農特產品30餘種,全區累計銷售貧困戶農特產品2400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3500元。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電商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搭載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銷售電商平臺,建立扶貧產品專賣店,全區建立互聯網銷售服務網點25個,全年農特產品線上銷售額達到1200萬元,帶動5600戶貧困戶增收。


寶雞市陳倉區“五動”措施促增收 消費扶貧結碩果

堅持愛心拉動 培植消費扶貧新風尚

從今年3月啟動並常態化開展“應對新冠疫情影響、貧困群眾農特產品展銷暨2020年度消費扶貧”活動,區級領導帶頭獻愛心認購農產品,全區1100多名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已連續舉辦活動10餘期,現場銷售花椒、木耳和生態蜂蜜等60多種農產品,實現收入100餘萬元。5月16日,舉辦“消費扶貧愛心助農”暨陳倉區首屆西山櫻桃採摘節。全面開展“買產品、獻愛心、促脫貧”消費扶貧認購行動,積極搭建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醫院與貧困村農產品供需對接平臺。不斷對外拓展市場,建立“西安翻譯學院消費扶貧直供基地”,與陝西海融集團等12個單位簽訂產品認購意向書,意向資金380萬元,建立長期供需關係,同時還成立2家扶貧產品直銷店,累計帶動了1200戶貧困戶參與了消費扶貧,實現了穩定增收。

堅持產業帶動 打造消費扶貧新引擎

立足區位、資源、生態優勢,依託“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旅遊、經濟組織+貧困戶”的“6+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引領群眾大力發展蘋果、花椒、核桃、中藥材、土雞、土豬、中蜂等有機種養殖業。以陳倉區博仁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全區貧困戶種植柴胡8萬畝,畝均收入5000餘元。成功舉辦了全省生態扶貧現場會、產業助推脫貧•寶雞(陳倉)柴胡發展推進會。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產業扶貧推動、消費扶貧拉動”為主題,每年中秋節前、春節前在寶雞炎帝園廣場、盛世廣場等市區人口居住密集場所舉辦西山農特產品展銷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5屆,銷售總收入850餘萬元,帶動了2000戶貧困戶增收。


寶雞市陳倉區“五動”措施促增收 消費扶貧結碩果

堅持品牌撬動 開闢消費扶貧新途徑

組建陳倉區“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聯盟”,引領群眾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大力發展有機種養殖業。目前,聯盟會員現已達到52名,輻射西山7鎮52個貧困村。成立第一書記志願服務隊5支,圍繞農業技術、就業創業、電子商務等,為貧困戶提供貼心式、全鏈條精準服務。建立產業基地10個,創辦專業合作社213個,示範帶動3000多戶貧困群眾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整合了20餘種外銷農產品,推出了“守茁林”、“陝電俠”、“靈寶峽”以及 “醉美西山” 等28個商標品牌,建成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聯盟電商服務中心,幫助西山群眾實現黑柴胡、蜂蜜等農產品銷售1200多萬元。聯盟通過積極參展楊凌農博會、2019年國際絲綢之路博覽會,讓西山農特產走出了西山,走向了國際市場。

堅持旅遊驅動 打造消費扶貧新業態

依託西山旅遊資源,採用BOT模式,對大水川、九龍山、靈寶峽等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讓西山貧困群眾“靠山吃山、依山得利、因山受益”,全力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旅遊產業集群。先後為西山地區劃撥財政專項資金400多萬元,支持貧困戶興辦農家樂、家庭旅館,把就業崗位送到西山群眾“家門口”,西山當地群眾依託景區就近就業1.3萬多人,500多名農民當上了“小老闆”,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307人,年戶均收入8萬多元,形成了“開發一個景區、帶動一方百姓、脫貧一批群眾”的發展格局。

通訊員 王銀軍 張辛 姚江波

編輯 黃 薇

責編 焦瓊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