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梁武帝蕭衍是南梁開國皇帝,以性情寬厚、痴迷佛教而著稱,被後世稱為“菩薩皇帝”。梁武帝從中年以後,待人非常仁慈寬容,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兒女和宗室,那真是縱容到沒有底線。在梁武帝的縱容下,他的兄弟兒女中產生了很多荒誕無比的奇葩人物。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只能聊一聊這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蕭綸。

蕭綸是梁武帝的第六子,大約生於公元507年,“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箋”。南梁蕭氏子弟在文學和書法方面大多都很有造詣,蕭綸自然也不例外,從小就聰明博學,不到十歲就被封為邵陵郡王。從十幾歲起,蕭綸開始在地方上擔任太守、刺史一類的官職,做得也還不錯。公元524年,蕭綸調任南徐州刺史。正是在這個職位上,蕭綸開啟了各種荒唐可笑的表演,根本停不下來。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蕭綸“輕險躁虐,喜怒不恆”,他不喜歡處理公務,卻喜歡微服私訪,在大街上瞎逛,“遨遊市裡,雜於廝隸”,看誰不順眼就揍一頓。

有一次,蕭綸看到一個賣鱔魚的小販,就問:“你覺得我們刺史怎麼樣?” 小販不認識他,“言其躁虐”,回答說刺史狂躁暴虐。蕭綸聽後大怒,讓隨從掰開小販的嘴,把鱔魚塞進去,小販痛苦而死。從此以後,南徐州的百姓們吸取教訓,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熟人相遇也只敢用眼神交流。

還有一次,蕭綸在路上遇到一輛出殯的喪車,上前奪過孝子的喪服穿在自己身上,趴到地上嚎啕大哭,就像死了爹孃一樣。

嘗逢喪車,奪孝子服而著之,匍匐號叫。

蕭綸整天胡作非為,自己對此毫不在意。但是負責監督他的籤帥卻害怕惹禍上身,偷偷向梁武帝報告。梁武帝聽說後,派人把蕭綸狠狠罵了一頓。蕭綸很不服氣,於是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情。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蕭綸找來一個長得很像梁武帝的老翁,給他穿上袞服、戴上冠冕,端坐在寶座上。然後蕭綸像覲見皇帝一樣,對著老翁一邊叩拜,一邊喊冤,表示自己無罪。臺詞說完後,蕭綸忽然把老翁拽下來,扯掉他的衣冠,拖到院子裡狠狠地打。

乃取一老公短瘦類帝者,加以袞冕,置之高坐,朝以為君,自陳無罪。使就坐剝褫,捶之於庭。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打完老翁,蕭綸依然覺得不解氣,又派人找來一口棺材,讓司馬崔會意躺在裡面,用車子拉著假裝送葬。蕭綸還找來幾個老婦人坐在棺材旁邊唱輓歌,提前給父親開追悼會。崔會意不願意跟著蕭綸一起胡鬧,快馬加鞭跑去京城像梁武帝告發了此事。

忽作新棺木,貯司馬崔會意,以輀車輓歌為送葬之法,使嫗乘車悲號。

梁武帝聞訊暴怒,將蕭綸關進大牢,並準備賜死。幸好昭明太子蕭統求情,梁武帝才赦免了他,廢為庶人,幽禁在府中。但是過了不久,又恢復了他的爵位,任命為揚州刺史。

到了揚州,蕭綸仍然不知悔改,各種欺壓百姓的事情沒少幹,就不列舉了。後來因為殺害地方官員,蕭綸再一次被廢為庶人,然後老調重彈,“頃之復封爵”,過段時間又恢復爵位。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昭明太子蕭統死後,蕭綱被立為太子,蕭綸不服氣,認為把梁武帝和蕭綱全殺掉,皇位自然就輪到他了。一次他向梁武帝獻酒,梁武帝沒有在意,隨手把酒賜給了身邊的宦官,宦官喝下後當場就死了。

綸獻曲阿酒百器,上以賜寺人,飲之而斃。

梁武帝大驚,才知道死裡逃生,可是對這個逆子始終沒有什麼嚴厲的懲罰。僅僅只是“頗加衛士,以警宮內”,而蕭綸更沒有當回事,“綸亦不懼”。

不得不說,蕭綸荒唐暴虐至極,連自己的父親也想加害,真是罪該萬死。但是蕭綸的故事還沒完,他的人生還有轉折。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話說在梁武帝的一味縱容下,“卒至宗室爭競”,南梁朝政混亂,國勢日衰。梁武帝還引狼入室,終於在公元548年,鬧出了“侯景之亂”。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國難當頭,蕭綸忽然變了,彷彿一下子找到了人生意義,他從一個無事生非的紈絝王爺,變成了拯救帝國的中流砥柱。蕭綸曾多次率兵與叛軍交戰,他性格豁達,勇敢無畏,深受士卒愛戴,“士亦以此歸之”。

梁武帝死後,皇子王爺們在平叛的同時,也不忘爭權奪利。隨著蕭綸的名望與實力日增,逐漸引起了弟弟蕭繹的忌憚。蕭繹為防止蕭綸與他爭奪皇位,派大將王僧辯襲擊蕭綸,蕭綸兵敗,被迫投奔北齊,被封為梁王。

皇子給梁武帝獻酒,武帝隨手賜給身邊宦官,宦官飲後倒地身亡

雖身在北齊,但蕭綸依然想回國討伐侯景。公元551年,蕭綸親自前往西魏的汝南城,說服從前的舊部、當時的汝南城主李素孝,準備聯合進攻竟陵,然後一起迴歸南梁。西魏聞訊,立即派大將楊忠進攻汝南,李素孝中箭身亡,汝南城陷落,蕭綸被俘。楊忠勸蕭綸投降西魏,蕭綸斷然拒絕,不屈被殺。

據說蕭綸死後,“經日色不變,鳥獸莫敢近”。楊忠非常後悔殺掉他,當地百姓也憐惜他的遭遇,為他立廟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