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管理,释迦摩尼的蜂蜜故事

上文中说过人除了要有知足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还要控制“贪欲”之念,贪欲也就是人心中最难对付,深入内心深处的魔,不易拔除,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心与管理,释迦摩尼的蜂蜜故事

释迦摩尼讲一段有意思的故事来形容人的贪欲:深秋时节某一天,有位行者赶路回家。走到某处突然停下脚步,一片白乎乎的东西,低头仔细一瞧,竟是人骨。此处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只顾往前奔走,抬头看时,迎面走来一只体格巨大的老虎向他逼近。行者惊得魂飞魄散,急忙调头回跑,想到刚才看到的白骨,原来是老虎吃剩的残物,不觉背后发凉,然而慌不择路,一阵猛跑竟然跑上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怒涛汹涌的大海。前无去路,后有猛虎追通,发现崖边仅有的一棵松树,便不顾一切的爬了上去,但那恶虎紧随其后,张开巨爪也开始爬树,正当他万念俱灰时,忽然看见树上垂下根藤条,便顺着藤条往下滑去,那藤条却不着底,旅人被悬在半空之中。上面是老虎盯着他“虎视眈眈”,再看下面怒涛汹涌的大海。

心与管理,释迦摩尼的蜂蜜故事

忽然,又听到上方呲牙之声,黑白两只老鼠正在啃咬那藤条的根部。藤条一旦被鼠牙咬断,行者就亡命大海。命悬一线之际,行者想到将老鼠赶跑于是拼命摇晃那根藤条,摇摆之下,竟然有湿漉漉液体落到他脸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原来藤条根部有一蜂果,一经摇动,蜂骤就掉落下来。舔着甘露般的蜂蜜,行者居然陶醉起来,以致忘记了自己身处绝境——摇动救命的藤条,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释迦摩尼的故事描述了的人类利令智昏的实相。死到临头竟然沉醉于蜜汁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人类无可救药的宿命。 故事把人类的贪欲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松树代表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白黑两鼠表示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的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已。而这根藤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损。人类的不顾生命的贪欲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人类赤裸裸的丑陋本性暴露无疑,但仔细想想,欲望又是人的原动力,完全消除也不可能,只能努力的抑制和控制他们。养成理性判断事物人习惯,只要把这一习惯知足,反省,感谢持续的实践就行。感谢之心是幸福的源泉,下回分解。

心与管理,释迦摩尼的蜂蜜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