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幾周前,我的客戶老姐阿KEN跟我聯絡,看的出來十分焦慮。

她現在做著連鎖餐飲店,目前整個人都是熱鍋上的螞蟻狀態。

她說她的現狀很糟糕,總覺得自己現在該乾點什麼,生怕漏掉了什麼發財的機會。

我們打了三十五分鐘電話(蔚姐能夠接受的電話長度極限),從實體店轉型,到投資某某基金和股票。

然後又微信接著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一會兒說要搞社群,一會兒說要做直播。

我根據她的自身情況,不斷強調著我的觀點:

1、你們餐飲的行業情況,以及你的餐飲店現在有什麼機會。

我瞭解信息不多,具體機會真不知道,如果你信任我,等我實體去考察過之後,我們再做幾輪交流。

2、她對社群和直播的看法,還處在看熱鬧的階段,認識水平頂多是幼兒園級別。

3.千萬別被網上的風口論忽悠瘸了,如果你覺得能做,首先要把這個事情的基本運營邏輯搞明白。

這種給人“潑冷水”的做法,當然是不歡而散。

聊天結束以後,這位老姐發了一個朋友圈: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面對目前的經濟環境,蔚姐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線上求助。

這個時間點來向蔚姐求助的,都是真正碰到了問題的人。

而我又發現,在現在這個時期,能夠看到賺錢機會的人,現在都忙得很,懶得搭理我們這些做理財投資諮詢的。

遇到了問題的人,問題往往比他們自己預計的還要嚴重。

很多朋友都是聰明人,他們總是帶著一些特定想法,來找到我。

如果我根據他自身的特點,制定的理財投資計劃,剛好跟他想法對的上,那他心裡想的就是:

“嗯,這個人有想法,夠專業”。


如果我給他的計劃和他自己想得不一樣,就是“這個人不靠譜”。

有位企業家朋友說的好,找專業人士,就是去找一粒“壯陽藥”,

要的就是一句:

你行,你可以。”

以蔚姐專業給自己理財,業餘去幫別人做計劃和建議的經歷來看,諮詢遠遠不如我自己理財賺的錢多。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很多人找理財顧問,就像買補品


今年以來,最焦慮的人大都是受直接衝擊的企業的從業人員,部分加工製造業、餐飲、娛樂、教育、旅遊、展覽等等。

對這類受衝擊嚴重的企業,蔚姐給的基本建議都是:

收縮戰線,該放棄就放棄,該休克休克。

萬萬不可有僥倖心理,千萬不要被“沉沒成本”帶到溝裡去。

在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的情況下,抓住機會,不行就轉型或轉行。

現在放棄沒啥好丟人的,硬頭皮撐著只會窟窿越來越大。

連羅老師都去做那種只需要投入一張會說相聲的嘴,就能仨小時掙幾千萬的“有前途行業”了。你一個小老百姓有什麼抹不開臉的呢?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報復性消費”就是現在阻礙我們正確思考,忽悠廣大實體老闆的雞湯大餅。

又是“報復”,還有“消費”,強烈的情緒字眼,加上美好的預期,在很多專家和媒體的煽動下,帶給大家的是無盡遐想。

很多YQ中遭受損失的企業,比如我這位老姐阿ken,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待這個令人激動的

報復時刻。”

很可惜,這個時刻不會到來,因為現在馬上就五月份了

相信很多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甚至是很多推廣工作的朋友,現在你的情況,一定是雪上加霜吧。

被“YQ”打倒在地,又被“報復性消費”忽悠上一隻腳。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為什麼蔚姐認為這個神奇的“報復性消費”是忽悠?

因為:個別情況下,可能有,絕大部分行業,絕大部分情況下。絕對沒有;

極其個別的人有,整個大群體,則不存在。

你就是翻遍經濟學、市場學、消費行為學的所有經典,也找不到一個叫“報復性消費”的專業概念。

大部分消費具有時效性,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比如蔚姐今年沒帶孩子到姥姥家拜年,明年春節,我也不可能帶孩子到姥姥家去跑兩趟。

往年的春節,同學們聚聚會之類的活動。取消也就取消了嘛,難不成,還專門等後面組織一場?

大家不能出門吃飯,在家弄個麵條,湊合一下也就過去了。

女孩子們在這段時間化妝品用少了,以後也不會把臉化個兩遍妝呀?

衝動型消費,臨時起意,這屬於“激情”,消費場景減少了,這個消費也就沒有了

沒什麼“報復”不“報復”,別那麼矯情,誰離了誰都能混。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有些消費比如比如醫療、比如每天洗臉刷牙、比如婚慶、添丁、教育、房產等等。

這類消費的是變化無非三個方式:一是結構變化,二是延長時間,三是簡單化。

比如說我買牙刷牙膏,本來線下實體店裡買的,現在改成線上買。傳統網店發貨受了影響,我通過社區電商買。

本來經常在外就餐的,現在家裡多吃幾頓,菜還是要買啊,比起以前,多涮了幾次碗而已。

比如說上說和結婚,正月十六開學變成了五月份、六月份開學,2月份結婚變成了下半年結婚。你肯定不會說,md這新GUAN真煩人,老子不結婚了,獨身。

捂住口袋過日子,貯存食物當老鼠,是大部分正常人想法。

沒什麼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錢報復性掙錢,個人報復性減少開支(土豪除外),企業報復性收縮投入(特殊行業除外)。

報復性消費,不過是忽悠實體老闆的一張雞血大餅

因為很多消費延期,當疫情得到控制,能夠自由活動時,原來的固有消費會在短時間集中體現。

比如結隊吃火鍋、擼串,看似熱鬧幾天,這只是一種繁榮假象。

還有的地方想振興經濟,由領導帶頭消費,給每個公務員安排消費指標,黨團員帶頭。這也是瞎胡鬧,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市場需求從來就不是號召出來的。

凡被稱為國粹的東西,一般都會走向沒落。

很多人拿這個當所謂“報復性消費”存在的理由,一定要注意,根本就是忽悠人。

贏了的人,越想著規避風險,輸紅了眼的人,更喜歡把褲子都壓上。

這次YQ中,大部分企業是受損的,導致更多企業決策者願意去冒險。

而市場不會因為他們的冒險,而變得溫情可愛,反而會大幅度的縮水

等YQ完全過後,我們回頭來看這些掛掉的企業,有些是被YQ直接乾死的,而大部分是自己作死的。

劉春雄老師有個觀點,蔚姐非常認同:“防疫常態化,商業不是恢復,而是改變”

改變越多,機會越多,雖然市場無比慘烈,但機會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