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王陽明

王陽明,陽明心學體系創始人,“明朝一哥”,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戰功赫赫,文章詩詞、書法都是造詣高深,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明清近現代以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很多大人物都是他的粉絲,就連我們的隔壁學生——日本,以陽明心學推動明治維新後強盛至今。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16世紀,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和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宣揚的人文主義倫理思想異曲同工,打破思想桎梏破除束縛尊重人性解放思想。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語錄、論學書信的簡集,與《知行合一》合稱《王陽明傳》,的確值得一讀。沒有四書五經、儒道經典基礎的讀者,最好讀白話文版本,因為其帶有註釋,更加容易理解。

《王陽明傳》通過介紹王陽明的生平故事,講述了王陽明心學的創立過程和核心思想。陽明先生傳奇的一生,對我們當代人有著特別的借鑑意義,修身、持家、讀書、教子、立業,都可以從“知行合一”心學體系中找到要訣。

王陽明從小心懷成王成聖的夢想,在人生路上努力拼搏,坎坷前進。他曾在儒、釋、道親身實踐,嘗試從佛與道修行入聖,最終還是要走入世之道;他也曾嘗試從程朱理學修成聖賢,但終不得法門;因得罪宦官劉瑾被貶貴州龍場任小吏,山洞石棺裡悟出“心即理、心外無物”,以及後面講學傳道、經略四方實踐體悟出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並由此創建心學體系。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王陽明集成儒家的有為、道家的無為、禪宗的無我之精髓,將“心、道、禪”融會貫通。“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就如禪宗的明心見性、人人皆可成佛有異曲同工之妙。

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說:“修文的龍場是王陽明大徹大悟並形成思想體系的聖地。……陽明心學最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裡,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精神修煉法很多,包括各種宗教、靈脩、冥想。宗教可以幫助內心不強大的人找到安全感和歸宿感,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靈脩、冥想在修煉得當的情況下,也可以幫助修整身心。但這類精神修練法不太適合大部分中國人修行。在中國,儒釋道被當成哲學,而非宗教。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人自古崇尚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易經陰陽思想始終也是中國人文化基因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批判性思維雖說是國外傳來的概念,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從來不缺乏理性思考與辨證思維。

很多外來的宗教和哲學都需要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才能紮根下來,一定是適合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思維導向才能被廣泛接受,比如禪宗。

禪宗能在佛教獨立成宗影響世界,是六祖慧能憑藉那首名聞天下的偈語得到五祖弘忍的衣缽傳承(慧能不識字,從小砍柴的,五祖口耳相傳金剛經),慧能大師開闢頓悟成佛之路,讓禪宗修行門檻低,因為人人皆有佛性。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人生是一場修行,人人皆可修行,每個人都有成為聖賢的可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不假外求於外物。

學習陽明心學,讓我們擁有了正確地對待人生和處理問題的智慧。現代人修行離不開工作,王陽明說“在事上磨”,在勞作之中也能體悟修行,修行不必需要禪定或冥想,不必需要一個脫塵離俗的地方,生活即是道場。

修行是什麼?修行修的是念頭。去除妄念,能讓人生路不越軌,能避免諸多人生陷阱,能聚焦全部生命能量,去做對人生有意義的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如何利用心學來修行?也許大部分人也許做不到去除各種慾望,但至少可以用心學來去除各種不良情緒。

心即理告訴我們“我心即宇宙”,不假外求,向內尋找,瞬間讓個體能量與宇宙能量鏈接;

致良知,讓我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和諧統一,致是兼知兼行,良知是道德意識,是心性,是最高本體,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內在力量。

知行合一讓我們找到人生價值實踐的方法論;知和行是一件事,事上磨練、止於至善,做事就有使命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陽明思想“心外無物”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不是事實判斷;萬事萬物的道路,都存在每個人自己心中。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都有基本道德標準、是非善惡標準及中華五千年先人傳承下來的智慧基礎,良知就是道,我心即宇宙。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陽明思想“不動心”與禪宗的“不動心”大相徑庭,禪宗是出世的,最多是自度而已,心學的知行合一是入世的,倡導積極主動的人生,提出人人皆可成聖賢,內心的良知和行為是一體的,不存在知識和行為割裂,不行動就不是真正的知道。知既是良知也是認知,行是一念起就是行的開始,知行真正合一。致上行是達到,下行是行動,在良知關照下,才能做到定、靜、安、慮、得,因此,良知不僅僅是道德,還能幫助我們成事。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多讀書,讀好書,是我們提高認知、覺察良知的必要手段,建議大家可以入手這套《王陽明傳》(《傳習錄》和《知行合一》)的白話註釋版。自己讀,也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讀,至少能讓孩子從小心中有理想和夢想,學王陽明立什麼志成什麼樣的人。

陽明心學:職場、教育、家庭、交際等人生必備修煉寶典

王陽明從十一歲立志做聖賢,青春期也是讓家長頭疼的叛逆少年,自古以來有很多類似“傷仲永”的故事,從這本書中可以借鑑引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能找到塑造正確的三觀和人生實踐的方法論。

無善無噁心之體——世界觀;

有善有惡意之動——人生觀;

知善知惡是良知——價值觀;

為善去惡是格物——方法論。

北宋大儒張載提出讀書人的四大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事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王陽明運用心學智慧做到併成為古今第一完人。希望這套書能為我們啟迪人生智慧。

精裝硬殼,兩本79元,自己讀、送人都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