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憶湘西州世界——讀《湘行散記》、《湘西》有感

時隔多年,沈從文返鄉探視母親途中,他又把自己重新融入湘西世界中去,再感受了一番,於是便有了《湘行散記》這一途中的所見所聞的彙集,和後來介紹湘西景物、風情的《湘西》。說實話,自嘲為“鄉下人”的沈從文真的比我們這些沒有接觸過太多鄉土人情的人要懂得多,無論是事物還是領悟。當沈從文回到故鄉的時候,他把他的全部情感宣洩了出來,他的快樂,他的憂傷,他的困惑,他是真的融入這片土地和人民之中去的。

再憶湘西州世界——讀《湘行散記》、《湘西》有感


他愛水,“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都是溼的”,“那河水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了。”年歲漸長的他,比以前少了幾分懵懂和衝撞,但依舊還是有著那顆淡定從容的剔透心。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他開始思考,對湘西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對湘西的人和事,都有了不一樣的見解。畢竟,舊的弱勢文明開始受到了衝擊。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餘了,取而代之的,竟是外面世界唯實唯利的庸俗價值觀。“看他們在那裡把每個日子打發下去, 也是眼淚也是笑, 離我雖那麼遠, 同時又與我那麼相近。這正同讀一篇描寫西伯利亞農人生活的動人作品一樣, 使人掩卷引起無言的哀慼。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態,卻用過去一分經驗,接觸著了這種人的靈魂。” 他的“無言的哀慼”無疑源自心靈深處對生命的停滯甚至衰退的恐慌和焦慮。——湘西,終究是不一樣了。不過也是,什麼能一直躲過時間的催化保持不變呢?所以隨著沈從文的思考,對湘西社會生活與社會問題的思考,我也逐漸懂得為什麼他說自己得到了“智慧”。

再憶湘西州世界——讀《湘行散記》、《湘西》有感


那是對於生命,對於人性,對於永恆追求的思考。滲透在沈從文稟賦裡的善良、天真和“童心幻念”,讓他對湘西的愛詮釋得如此透徹。

也許正是對湘西愛得深沉吧,所以他才又為了讓更多的人去掉那種對湘西風土人情的偏見而寫下了《湘西》,真是字字句句都深情。從“小蠻子”橫衝直撞“橫豎藥活下去”的堅韌到一個“平和如祖母般”的寧靜,他成長為一個帶有大智慧的行者。當“沉重的歷史落到你的肩上,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沒有迴避,而是直面自己所愛故土的一切善與惡。是他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湘西,是湘西給了他生命的肢體與人生的教養。他和它,早已密不可分。

再憶湘西州世界——讀《湘行散記》、《湘西》有感


早在1980年10月沈從文赴美講學期間,知名學者林蒲向他求教死的意義。他坦然回答:“投巖麝退香。”接著解釋:麝生性絕愛其香,被追捕的緊切時刻,爪剔自香還與大地,逐後抽身投射岩石結束生命。麝退香其實是進行生命的補償。這與沈從文之前深情之語“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何其契合。不知從文先生一生的夢裡,幾回是湘西?

再憶湘西州世界——讀《湘行散記》、《湘西》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