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做好一件事?

开篇先给大家一个灵魂拷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坚持做好一件事?

像是每天学习一个小时英语、每天晨跑、每天阅读半小时书籍等等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写在计划中却无法持续执行,更多的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久而久之,开始嫌弃自己,一边骂自己是废物,一边继续无法完成目标。


如何持续做好一件事?


本文重点针对两种“无法持续坚持”的日常状态:

第一种,兴冲冲定下目标,前两三天浑身鸡血各种打卡完成,然后开始心满意足(觉得自己很棒),或者郁郁寡欢(觉得很累需要休息),反正就是没有第四天。

第二种,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完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件事,可实际上身体还是诚实地躺在床上刷手机,不愿起来行动或者是等到原定计划时间只剩下半小时甚至10分钟,才不情不愿起来干活。



1、持续在固定时间执行同一件事

根据你要做的事情和对应的最佳状态,选择在每一天的一个固定时间段执行。

例如:

你希望坚持做运动,而你每天最好的运动状态是在中午11点,那就把运动这件事固定在每天中午11点进行。

你希望坚持学习英语,而你每天最能集中精神的状态是早上8点,那就把学习英语这件事固定在每天早上8点进行。

如果你需要上班,能选择的固定时间很少,可能每天只有1-2小时,那就退而求其次,删除“最好状态”这个选项,只选择固定时间进行。

毕竟固定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理由如下 ~

2、把这件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发事件

把想要持续执行的事情放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里,并且把它变成每天的步骤,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发事件。

这样,内心会更有稳定的感觉。

就像我们每天起床后,肯定是先上厕所,然后开始刷牙洗脸,接着开始吃早餐或者换衣服,这就是我们每天的步骤。

我们每天在执行这些步骤的时候,从来不会突然说:“啊,我为什么要刷牙?”或者“我今天不洗脸了,我要直接去上班。”

这些固定的步骤,都是你不需要去思考就能执行的,我们也要把那些需要持续进行的事变成人生的步骤。

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不太适应,会一边执行一边想:我真的需要做这件事情吗?我能不能不做呢?其实我明天再做也可以啊之类的胡思乱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那样,对自己说:“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如何持续做好一件事?


3、根据自己专注力的来决定进行时长

很多人在刚开始做计划的时候,都会心一热,一股脑子写上:

今天要做的事:

  1. 学英语两小时
  2. 锻炼身体一个半小时
  3. 看书三个小时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的时间安排是不人性化的,很容易让人陷入上面说的,坚持2-3天就没有然后了(如果你能做到,那你肯定是大神,这篇文章不适合你)。

我们刚开始可以根据自己日常专注力时长去安排。

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的专注力都不是太长,可能只能专注15分钟,如果让他去学两个小时的英文那他实际上只能学习15分钟,后面剩下的时间不是在发呆就是想着其他事情,这样其实既浪费时间,也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因为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反差太大。

一般人的专注力大概是30分钟到45分钟,所以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堂课会安排在45分钟内,45分钟是一般人专注的极限时间。

实际上我们不要盲目地把执行时间安排得非常长,这样其实只是欺骗自己而已,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定好时长就可以了。

4、在执行的时候让自己感觉良好

很多效率达人都会推荐“奖励机制”,例如在完成一天的任务以后,可以喝一杯奶茶,奖励自己。

但是呢,其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让自己感觉良好更重要!

举个例子,有时候下午我会特别容易犯困,觉得提不起精神,做事效率很低。这个时间我会来一杯冰凉的饮料醒神一下,这样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做事情,会让我整个状态更放松,更有干劲。

有时候把执行的过程调整成easy模式,比完成后的奖励模式更让人有持续动力。

事实上在执行的过程中,让自己感觉良好其实更有利于习惯坚持。


如何持续做好一件事?



小时候每当听到“铁杵成针”“滴水穿石”这一类的故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心里想:都说坚持就能做得到,那到底要怎样坚持呢?

直到我掌握了以上四个方法。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试一下吧,反正又不要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