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觀察 | 斯柯達,上汽大眾的“新捷達”?

官降背後,是大眾汽車集團對斯柯達品牌定位愈發清晰的結果

GBN觀察 | 斯柯達,上汽大眾的“新捷達”?


作者 | 吳 靜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全系車型官降,可以說是斯柯達品牌在華重新定位的開始。

2020年4月22日,上汽斯柯達通過線上發佈會公佈全系產品7.79萬~24.79萬元最新建議零售價區間。

其中,斯柯達最新價格調整幅度高達2.45萬元。柯米克家族價格調整至8.99萬元起,新明銳價格調整至9.99萬元起,柯迪亞克主銷車型TSI330優享豪華版價格調整至20萬元以內。

GBN觀察 | 斯柯達,上汽大眾的“新捷達”?


對消費者而言,上汽斯柯達這一波官降來襲,當然是利好消息。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官降背後,同樣是大眾汽車集團對斯柯達品牌定位愈發清晰的結果。

早在去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就曾表示,大眾汽車集團將在2019年年內完成對旗下品牌發展策略調整,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經過7個月醞釀,一份旨在提高大眾品牌、斯柯達品牌和西雅特品牌之間的定位差異化計劃披露,具體方式為——推動西雅特品牌向高端市場發展,同時將斯柯達品牌集中在低端市場。

根據規劃,西雅特品牌將對手鎖定為以運動豪華聞名的阿爾法·羅密歐,而斯柯達品牌未來對手將是現代、起亞、達契亞等。這也意味著,調整後,斯柯達將減少與大眾品牌及西雅特品牌的直接競爭。

業內人士曾分析,大眾汽車集團新戰略,其本質是從低端到高端,從豪華品牌到超豪華品牌,每一個價格區間全覆蓋。避免內部競爭的同時,也將自身產品線從低到高全覆蓋。

只是,這次“犧牲”的是斯柯達。

斯柯達原本為捷克的汽車品牌,創立於1895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1991年,大眾汽車集團購買斯柯達70%股份,9年後,大眾汽車集團將其餘30%股份收購。自此,斯柯達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繼大眾品牌、奧迪品牌、西雅特品牌之後的第四大品牌。

GBN觀察 | 斯柯達,上汽大眾的“新捷達”?


2007年,斯柯達與上汽大眾合作,在中國生產第一款車型斯柯達明銳,以此宣告入華。因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已擁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受限於彼時合資政策,斯柯達只能以上汽大眾旗下新合資品牌身份進入中國消費者視野,以至於很多消費者將其認作上汽大眾子品牌,並定義為“更便宜的大眾”。

自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斯柯達最大單一市場。2013年,斯柯達迎來高光時刻,累計銷量達100萬輛。但進入2019年以後,隨著上汽大眾銷量疲軟,斯柯達頹勢逐漸顯現。

數據顯示,2019年,斯柯達在華銷量28.2萬輛,同比下滑17%。受此影響,斯柯達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2019年唯一一個銷量下滑的品牌,全球累計銷量為120萬輛,同比下滑1%。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某種程度上,上汽大眾與斯柯達雙品牌戰略在華並未形成互補態勢,反而是斯柯達搶奪了大眾品牌銷量。當下這種局面,是大眾汽車集團乃至上汽大眾亟需解決的問題。

此視角下,大眾汽車集團此番重新審視斯柯達品牌定位,不失為一個明智選擇。

這一方面源於大眾汽車集團戰略調整,另一方面,一汽-大眾在華的穩健表現,正在不斷加深上汽大眾的危機感,身處其中的斯柯達也亟待破局。

2019年,一汽-大眾終端累計銷量213萬輛,同比增長3.8%,這讓一汽-大眾成為國內首家突破210萬輛銷量的汽車製造商。反觀上汽大眾,當年銷量200萬輛,同比下滑3.07%。

覆盤一汽-大眾的2019年,之所以能時隔5年再奪桂冠,關鍵在於SUV的助陣。此外,主打高性價比的新品牌捷達助力開拓中低端市場,亦成為其銷量穩健上升的助推器。

以獨立品牌重新出發,以德系品質背書,以智能化、年輕化為主要賣點的新捷達3個月銷量突破3萬輛,在帶給上汽大眾壓力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為斯柯達品牌未來發展提供借鑑。

有消息稱,未來,斯柯達將重點轉向東歐及發展中地區市場,配置方面會放棄一些高端選裝配置,例如麂皮材質車頂等,以提升性價比與現代、起亞、達契亞等品牌展開競爭,重奪被蠶食的入門級市場份額,同時減少與主品牌大眾之間的直接競爭。

據此對照,這一思路似乎已在中國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