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近年來,新平縣平甸鄉者甸村委會就圍繞如何增加農民收入這個關鍵,依託脫貧攻堅政策,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蔬菜種植,逐步努力實現現代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在者甸村的路口,記者看到蔬菜收購商前來預定水果玉米。“轉一圈、看一眼、簽訂單、付訂金”這種估算買賣的方式,幾年運作下來早已成了當地村民和收購商約定俗成的交易規矩。

者甸村者甸小組村民 李珍香:全部的賣完就得七千二(元)

這邊剛預定下,那邊又來了一波收購商,村民陳東趕忙帶著收購商去看自家的水果玉米,再過兩個星期他家的水果玉米就能採收了。

者甸村永晴哨小組村民 陳東:以前栽小黃玉米,這塊兒地就一千來塊錢封頂。現在在甜脆玉米 一茬可以得四五千, 一年可以栽三茬。

這幾天,除了水果玉米“搶手”,村裡的番茄也是“香餑餑”,受今年疫情和乾旱氣候影響,番茄價格比往年有所提高,每公斤收購價4到6元不等。

者甸村螞蚱鬥小組村民 普家貴:番茄產量一般是五噸到六噸,產值一般是三萬多點兒,蔬菜這項可以達到到六萬多點。

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說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種了十多年蔬菜的張如誠最有感觸,種玉米、種冬瓜、種番茄他樣樣在行,從過去的“憨苦憨吃”到如今的“智慧經營”,昔日的莊稼漢早已蛻變為村裡的“農技員”。

者甸村永晴哨小組村民 張如誠:一年一塊田,本身栽稻穀就是一茬,栽蔬菜可以栽三茬四茬,週期短,見效快。現在變化大了,家家房子都蓋起來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者甸村是典型的農業村,過去以種植水稻、玉米傳統農作物為主,村民收入普遍較低。如何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增加收入。2013年者甸村黨總支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瞄準蔬菜市場前景,從村民的菜地裡做文章,因地制宜引進番茄、水果玉米等種植項目調整產業結構。通過“黨支部+農戶”的方式,積極引導村民進行規範化管理、逐步實現訂單式銷售。2019年全村三茬蔬菜累計種植面積1800畝,實現產值約500萬元 ,村民腰包鼓起來了,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也更足了。

者甸村永晴哨小組村民 張如誠:過去交通不便,各方面條件也差,人的素質也比較低。栽起蔬菜來也得些錢,也得些實惠。

者甸村委會主任 陳毅:我們村已種植蔬菜600多畝,主要是以番茄、水果包穀、冬瓜為主要的作物。以後要引進更好的品種,打造蔬菜大村、農業大村。(全媒體記者:謝春梅 蘇哲)

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來源:新平在線

原標題:新平: 菜地裡做文章 種出脫貧大產業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胡楠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