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苏州人誉其为“吴中第一名胜”。海拔约36米,总面积约18.9公顷,是距离苏州古城最近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传说,春秋吴王阖闾墓就在山中,墓中玄机重重,甚为传奇。虎丘林木茂盛,山石灵怪,古迹遍布,四时风景宜人。古刹名寺跌坐在山中,令人更添思古之幽情。

虎丘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许多苏州掌故都与此有瓜葛。读懂虎丘等于读懂半部苏州历史。游人到苏州必游虎丘。宋苏东坡就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明文人李流芳则对虎丘景色有“九宜”的评价。

虎丘景区分为前山、后山。前山以人文胜迹著称,后山则以自然景观为胜。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云岩寺大山门」——大山门前横穿千年古街山塘街,虎丘即“七里山塘”的终点。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海涌流辉”四字,道出虎丘原名海涌。相传,虎丘乃远古时期大海中一个岛屿,随海水潮汐,若沉若浮,故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山,相传三天后,白虎蹲踞其墓上,遂改名虎丘。

进山门抬头见,“虎阜禅寺”门额,为清康熙帝玄烨御笔亲题。虎丘成为佛教圣地由来已久。据《吴地记》载:东晋时,丞相之孙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王珉曾在虎丘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称“虎丘山寺”。唐改名为“虎丘报恩寺”,宋称“云岩禅寺”,清康熙帝金口改称“虎阜禅寺”。康熙帝曾六次巡幸虎丘,于康熙四十六年最后一次巡幸虎丘时,写下这个匾额。

山门西面墙上镶嵌一石北“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清乾隆年间,为保护山塘河水免遭虎丘周遭染坊污染,地方政府颁布永禁令,并勒此碑。

「断梁殿」——原为云岩寺的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为三开间的木结构建筑,因建筑正梁为两根一间半场的圆木接成,代替原来三根一开间的主梁,远观如同断将,故称“断将殿”。房屋构建为框架结构,有“千年不倒断梁殿”之说。

苏州一地古建筑成就极高,断梁殿或者无梁殿在苏州处于也有留存。

二山门南面悬挂“大吴胜壤”匾额。取南朝顾野王《虎丘山序》中语。意为:虎丘是吴中形胜之地。北面悬挂“含真藏古”匾额,为现代学者梁漱i溟所题。语出东晋《虎丘序略》,意在赞誉虎丘有山水形胜真趣,又兼得人文古雅。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憨憨泉」——传为梁代高僧憨憨法师所凿,故名。憨憨泉水质优良,民间相传此泉“井底泉眼潜通海”,有治眼疾之效,又称“海涌泉”。后民间有此传说,憨憨原是一瞎眼的沙弥,一日摔倒在这里,心想有青苔的地方地下一定有水,于是十指刨地,终成此泉,并用泉水治好了自己的眼疾。

「试剑石」——眼前的巨石中开,如同刀削斧劈一般。相传,吴王阖闾命干粮莫邪夫妇铸剑。夫妇二人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精英”,在匠门外冶炼三月,终得一双雌雄宝剑。吴王得雌剑,试其锋,将巨石劈成两半。另有传说,秦始皇到苏州寻找吴王墓,见巨石上蹲踞一只白虎,遂挥剑砍杀。白虎遁逃,只在石头上留下剑痕。

其实,巨石为典型的火山凝灰岩,石缝是久经风化所致。

“试剑石”三字原为北宋吕升卿所写,今为僧人逸溪补书。试剑石边刻有元代顾瑛的一首诗:“试剑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古真娘亭」——眼前石亭为一美丽女子所立。真娘,原名胡瑞珍,因唐代安史之乱南逃至此,被骗流落在阊门外“乐云楼”妓院。真娘才艺双绝,卖艺不卖身,佳丽之名与杭州苏小小并齐。书生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宿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并立誓终身不娶。

自唐以来,诸多名士对此事都有题咏。清陈璜《重修真娘墓地》中记载,当时的真娘墓几乎与“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齐名。

石亭前另有“香魂”等摩崖石刻留存。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千人石」——虎丘前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千人石平坦如砥,广2亩,石呈暗红色。摩崖石刻遍布四周。

相传,吴王阖闾的墓筑成之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内机关,就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铸造墓地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并最终将所有人杀死。工匠们的鲜血渗入石头,血迹日久不褪。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看到千人石呈暗红色。其实,千人石呈暗红色是因为千人石原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石呈酸性且含有铁矿的缘故。

千人石得名另有一说。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说到众生皆有佛性,并问群石:“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领会其意,皆点头,百鸟驻足静听,千叶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故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时久,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巨石之上千人列坐。后人遂将此石称为“千人石”或“千人坐”。

白莲池中有一块暗红色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就是源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池边另留有“生公讲台”的摩崖石刻,相传为唐代“笔虎”李阳冰手书。

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受命于吴王阖闾,在千人石上操练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小试兵法。队长是吴王的两位宠姬,不听孙武号令,几次三番嬉笑演兵场,终被孙武斩于军前。从此留下“三令五申”的典故和千人石东边的“孙武子亭”。

秦末,项羽曾在此号令八千江东子弟揭竿而起。时至明朝,千人石则是成为一年一度中秋节“虎丘曲会”的舞台。明代散文学家袁宏道《虎丘记》中记载曲会盛况:“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莫不靓妆丽服。从千人石上至山门,鳞次栉比”。虎丘曲会只唱昆曲,且一唱就是近300年。

1909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从此拉开了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斗争序幕。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二仙亭」——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有二龙戏珠浮雕等艺术精品。

石亭外侧一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写的是吕洞宾云游四海,在虎丘停留的传说。石亭内侧对联“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上联说是宋代道人陈抟嗜睡,一睡多年,醒来将身边樵夫视作梦中人。陈抟嗜睡说梦,是处于对现实的失望,然而道家对于“道”则有自己的见解。下联意思是说万事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事物的本真。

二仙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

「“虎丘剑池”摩崖石刻」——苏州民间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即源于二仙亭西侧的这四个字。一说,四字原为唐代颜真卿所写,日久风化,“虎丘”二字因剥落而模糊不清。明万历四年苏州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摩补刻。相对“剑池”的原版而言,“虎丘”有了假之嫌。

另有一说,虎丘原为大海中的岛屿,后因吴王阖闾葬于其中,山体疑为人工堆砌而成。

「走进“别有洞天”圆洞门」——走进圆洞门就看见剑池泉水。“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氛与外面截然不同。

1955年,景区清理剑池时,发现了池底北端的“人”字形洞穴。高两三米,可容一人进出。洞底横置三块石板,宽约三尺,高约两尺。此洞明显为人工所建,极有可能为阖闾墓墓门。1978年10月,池水再次被抽干,有人伸手摸到石板厚16~18厘米。但两次清淤都没有能够搬动石块。后为保护山顶倾斜的虎丘古塔最终没有挖掘此洞。洞穴内究竟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阖闾墓是否真在虎丘,因剑池未开挖而成为千古之谜。

剑池四周峭壁上遍布各时期的摩崖石刻,不仅是书法精品,也见证了剑池的沧桑和神秘。

红色篆体“剑池”二字,出于元代周伯琦之笔。民间则传说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

“风壑云泉”,相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写。此人爱石成癖,四字将剑池幽谷生风,云锁清泉的空间环境概述得十分传神。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塔八面七层,是江南现存唯一的砖结构古塔。塔中出土文物印证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完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古塔塔高47.7米,塔顶中心偏离中心垂直线2.34米。古塔因身姿独特,被称为“中国的比赛斜塔”。

据勘测,古塔倾斜是因为塔基松软,加之苏州雨水偏多,致使古塔顺山势向后倾斜。

文献记载,明代虎丘塔就已经明显倾斜。明末崇祯十一年,在修葺古塔第七层时,采用了纠偏措施。所以整体向后山倾斜的虎丘塔,塔尖却是向前山偏的。

虎丘塔是顾苏成的象征。古有“未进苏州城,先见虎丘塔”的说法。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象征,苏州人民政府在1956年、1981年分别对其进行了维修。

1956年采用了铁箍灌浆法,像箍桶一样,每层塔内用铁箍绑紧,地基浇灌水泥,有效地消除了塔身的裂缝。

1981年起,耗费5年时间对塔基进行加固。在塔基下人工打44个孔,灌钢筋水泥做成水泥壳体的,以起到地下防水的作用。又更换部分砖,有效的制止了塔身继续倾斜。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