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遭遇 21世紀最大反壟斷案,互聯網將走向何處?

Google 遭遇 21世紀最大反壟斷案,互聯網將走向何處?

美國上一次出現這種級別的反壟斷訴訟,還要追溯到 1998 年。

美國司法部對谷歌重拳出擊。

10 月 20 日,美國司法部提起了一樁反壟斷案,指控谷歌通過反競爭手段,維護其在搜索引擎和線上廣告領域的壟斷地位。這是 21 世紀至今,美國政府對科技公司提出的最嚴重反壟斷指控。

這項指控醞釀已久。早在 2012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曾發起過對谷歌的壟斷調查,但沒有正式提起訴訟。這一次,司法部接過了案件的管轄權,重啟了調查。去年 8 月,司法部開始準備發起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一年之後,訴訟正式啟動。

訴狀被遞交至美國聯邦法院,其中寫道:谷歌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藉此維持自己「互聯網守門人」的地位。


谷歌壟斷了什麼?

「搜索引擎」是谷歌的起點,也是一切業務的基石。

1996 年,還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發明了一種「網頁排序算法」,能夠通過一個網頁被鏈接的次數,對搜索結果進行排序。它就是谷歌搜索引擎的雛形。那是互聯網的萌芽時期,搜索引擎這個概念都並不主流,相對最流行的搜索服務來自雅虎,也是一家成立僅 2 年的年輕公司。

1998 年,谷歌公司成立。靠著技術的絕對領先,谷歌迅速走紅,並在 2000 年成為了雅虎的搜索引擎提供商。當時雅虎的核心業務是門戶網站,在互聯網泡沫剛剛破裂的 21 世紀初,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搜索」將成為未來互聯網世界裡最重要的一個按鈕。

2002 年,雅虎曾有機會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谷歌,但當時的雅虎高層最終沒有批准這筆交易,他們仍然認為「搜索」並不重要。

谷歌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不知不覺,「谷歌一下」已經成為了「搜索」的代名詞。2006 年,谷歌超越雅虎,成為全球被訪問次數最多的網站。谷歌在搜索領域取得勝利的同時,整個互聯網也從「門戶網站時代」,進入了「搜索時代」。

之後 4 年裡,谷歌繼續保持著前進勢頭,將自己的市場份額一點點做到了 90%。根據 Statcounter 數據,從 2010 年至今的 10 年裡,谷歌在搜索領域的市場份額常年保持在 90% 上下。

但谷歌的野心不止這麼簡單。2006 年,谷歌以 16.5 億美元的低價收購 YouTube,2008 年,谷歌又推出了內核開源的 Chrome 瀏覽器和 Android 系統,它們分別在各自領域贏下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Chrome 拿下了瀏覽器市場接近 70% 的市場份額,鞏固了谷歌搜索的絕對領先地位。Android 也佔領了全球 75% 左右的智能手機,給谷歌服務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用戶。YouTube 則成為了谷歌最重要的廣告現金牛之一,覆蓋全球 20 億用戶,每年為谷歌貢獻超過 150 億美元收入,且還在以 35% 的年複合增長率飛速成長。

Google 遭遇 21世紀最大反壟斷案,互聯網將走向何處?

谷歌通過安卓系統獲得了大量用戶|Google

搜索業務的絕對優勢,加上諸多產品的市場領先,谷歌坐穩了「互聯網王者」的座位。也正是這些優勢,成為了谷歌被控壟斷的「關鍵罪狀」。

美國政府對谷歌提出的指控中,最核心的邏輯是:谷歌通過廣告業務獲得鉅額收入,然後又用這些錢向手機制造商、運營商和瀏覽器支付費用,讓谷歌成為這些平臺的默認搜索引擎,鞏固其領先地位,獲得更多廣告收入。據分析師估計,谷歌每年僅向蘋果支付的費用就高達 100 億美元,谷歌一直是 Safari 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

同時,谷歌還能利用搜索引擎,為自家產品輸送流量,比如 YouTube、Chrome 或 Google Suite,幫助這些產品取得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這些產品之間的協同作用,又增強了谷歌建立用戶畫像的能力和「壟斷流量」的能力,提升廣告平臺的效率,在產品之間形成更多正向反饋。

這樣的循環,使谷歌在搜索引擎領域的主導權被不斷強化。


谷歌的對手是誰?

盯上谷歌的,遠不止司法部一家。

全美所有的州司法機構,都在對谷歌進行獨立的壟斷調查。有 11 個州的總檢察長,已經加入了司法部的這場訴訟,之後可能還會有更多州加入。

美國司法部和州司法機構還在繼續調查谷歌的廣告業務,審查它利用產品和技術在數字廣告領域掌握壟斷權力的情況。政府表示,谷歌已經掌控了全美 80% 以上的信息檢索、查詢渠道,導致這個行業缺乏競爭,廣告投放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谷歌還一直是歐洲反壟斷機構的頭號目標。過去幾年,歐洲監管機構對谷歌提出了三起反壟斷投訴,分別針對谷歌「操縱搜索結果打壓對手」、「利用安卓系統預裝自家應用」等行為,已經開出了共計 90 億美元的罰單。谷歌之後也作出了一些改變,但這並未對谷歌的業務模式造成顯著影響。

Google 遭遇 21世紀最大反壟斷案,互聯網將走向何處?

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 100 億美元以成為 iPhone 的默認搜索引擎|Google

一些競爭對手也組成了對谷歌的「聲討大軍」。

餐館點評網站 Yelp 和旅遊信息網站 Tripadvisor(貓途鷹),都深受谷歌業務發展的影響。它們針對某個垂直領域提供信息搜索服務,但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直接用谷歌搜索一切。谷歌也順勢將很多信息整合顯示在搜索結果裡。比如當用戶搜索一家餐廳,頁面的右側會直接顯示出該餐廳的基本信息、地圖、評價、菜品圖片。這種「一站式體驗」吸走了大量原本屬於垂直信息網站的流量。

很多新聞網站也早已對谷歌心存不滿。谷歌在搜索領域的領先,讓它能針對搜索引擎用戶進行最精準的廣告投放,進而在網頁廣告市場取得領先。眾多新聞網站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在自己的網站上掛上谷歌的廣告插件。這賦予了谷歌極強的議價權。

儘管司法部提出的訴訟並不針對這些細分領域的爭議,但它仍可能開啟一個先例,為這些小企業與谷歌對抗提供支持。Tripadvisor 在評價這場訴訟時表示,這是「很有意義的行動框架」,華爾街日報母公司 CEO 也表示「很高興看到司法部開了個頭」。

面對政府和競爭對手的嚴厲指控,谷歌已經沒有退縮的餘地。

谷歌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表示司法部的訴訟「充滿漏洞」,谷歌稱「人們使用谷歌是自主選擇的結果,而不是被迫使用或找不到替代產品」。關於向蘋果付費成為默認搜索引擎的指控,谷歌表示「這就像麥片企業會向超市付錢,將自己的產品放在更顯眼位置的貨架上。谷歌和無數企業一樣,都會付費推廣自己的服務。」


谷歌的未來會如何?

想要在壟斷問題上「扳倒」谷歌,關鍵在於重新定義「壟斷」的核心邏輯。

1890 年,美國通過了「謝爾曼反壟斷法案」,用於反制當時標準石油信託公司對能源、礦產、農業、交通等多個市場的壟斷。當時一個行業被壟斷的關鍵標誌和最大危害是「價格上漲」,因為缺乏競爭對手,形成壟斷的托拉斯將擁有隨意定價權。

但在互聯網行業,情況則不是這樣。谷歌的大部分軟件服務都是免費的,並不會出現傳統壟斷最終導致的價格上漲,損害消費者利益。這正是 7 年前 FTC 最終決定放棄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的關鍵原因之一。

谷歌在反駁該訴訟時也表示,如果壟斷罪名坐實,谷歌將不得不提高軟硬件價格來應對業務結構的變化。

但時至今日,情況已經不太一樣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谷歌每天的網站訪問量擴大至當時的近 4 倍,年收入是當時的 3 倍,市值也增長至當時的 4 倍。作為一家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公司,谷歌逐漸顯現出「托拉斯」的氣質。

而且人們開始意識到,那些看似免費的互聯網產品,實際上用戶還是支付了「數據」作為代價。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開始強調數據的價值,對互聯網產品獲取數據的行為進行限制。

此次司法部提出的訴訟才剛剛啟動,很可能需要經過數年審理才能得到一個結果。但現任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正試著儘快推動訴訟的進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巴爾對調查科技公司壟斷很感興趣,在推動谷歌這一案件時親力親為。

另一方面,即將開始的總統大選將決定誰來「領導」這場訴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拒絕對這一訴訟發表具體評論,但他仍闡述了自己的立場,表示美國的經濟正在變得越來越集中,這股壟斷力量正在威脅美國競爭、選擇、共同繁榮的價值觀。

與此同時,共和黨也對打壓科技公司充滿興趣。此次參與訴訟的 11 個州檢察長都是共和黨人。目前看起來,無論誰當選總統,谷歌都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Google 遭遇 21世紀最大反壟斷案,互聯網將走向何處?

今年 7 月 Sundar Pichai 參與國會聽證

這場訴訟也將為美國政府限制其他科技巨頭的「風向標」。

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已經針對科技巨頭展開了廣泛的調查工作。今年 7 月,眾議院召集谷歌、蘋果、FB、亞馬遜四家巨頭召開了一次反壟斷聽證會。如果谷歌的壟斷罪名坐實,其他三家巨頭可能也將面臨類似調查和指控。

反之,如果谷歌勝訴,也可能導致針對其他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受到限制。不過這可能會刺激國會,針對科技領域的壟斷行為,採取新的立法措施。

目前,司法部沒有在訴狀中提出具體的懲罰措施。谷歌可能面臨的懲罰,從輕到重可能包括罰款、被迫改變業務運營方式,甚至是被強制拆分。司法部一名官員表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美國司法部副部長表示,「如果政府不通過反壟斷法對谷歌進行限制,我們可能不會再看到下一波技術創新。美國將不會孕育出下一個谷歌。」

美國上一次出現這種級別的反壟斷訴訟,還要追溯到 1998 年。當時,政府指控的對象是微軟。

那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嘗試限制科技巨頭的力量。2002 年,政府和微軟達成和解,後者改變了一些商業發展策略,其中就包括開放 IE 瀏覽器的工具欄功能,使用戶能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搜索引擎。

當時控訴微軟壟斷搜索功能的,正是谷歌。


本文作者:Jesse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宋德勝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佈,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