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浴血三八線12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秦基偉

作者:相忘於江湖

上甘嶺是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分水嶺,之前打打談談,之後談談打打。

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和第9軍軍長詹金斯設計的“金化攻勢”,時間5天,損失200人,目標是拿下五聖山。他們把這個營級規模的攻勢,命名為“攤牌行動”。

1952年10月14日凌晨,這副牌一攤開就是高潮,美軍打了一個冷不防,加上“火海戰術”,但沒想到15軍笑到了最後。實際上,秦基偉的成功背後,有很多貴人。

一、啟蒙之師:營長和部長

秦基偉,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安,11歲父母去世,很小就會使用柴刀。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攻打黃安,秦基偉任總部警衛團手槍營2連連長,眼看兄弟部隊打得風生水起,警衛連卻整天在後方站崗。

秦基偉跑到營長面前,要求去打仗。營長沒有拒絕,讓他把2連留下,拿著大刀愛去哪去哪。但是槍也得留下,等打完仗,還要送他一個雅號:秦大刀。

秦基偉打消了上前線的念頭,可“秦大刀”綽號卻傳了出去。

1933年秋,19歲的秦基偉升任警衛團團長。一天剛吃完早飯,幾個戰士拉著一根線到他屋子裡,線的頭上還有一個“玩意兒”。秦基偉放到耳邊,傳來總供給部部長鄭義齋的聲音,交代一項任務,秦基偉回答“明白”,可一放下“玩意兒”,腦袋一片空白。

秦基偉帶著警衛員,騎馬30裡去找鄭部長。主持會議的鄭義齋一聽,眼淚都笑出來了:那不是玩意兒,是電話!這個笑話讓秦基偉明白,光耍大刀不行,要不斷學習。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秦基偉將軍

二、耳濡目染:劉伯承、陳賡

長征結束後,秦基偉任手槍營連長,西征時在倪家營子被俘,關進了張掖監獄。

在押往西安途中,秦基偉藉口小便,逃了。5天后在平涼找到援西軍。1937年10月,跟隨129師東渡黃河,劉伯承、張浩讓秦基偉、賴際發單飛,半年發展到五千多人。

抗戰時,秦基偉任129師新編11旅副旅長、太行一分區司令員,大戰前一定親臨前沿偵察指揮,人稱“秦大膽”。抗戰勝利,31歲的秦基偉任太行軍區司令員。

一次部隊行軍過橋,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他讓馬伕拽自己在後面朝天放槍,嚇得騾子過了河。當天劉伯承就知道了,把秦基偉喊去當面批評:這麼大的司令員,卻跟牲口作對,像個小孩,怎麼在戰士們面前樹立軍威?

秦基偉被師長訓了一頓,卻也口服心服。

1947年8月,太行山9縱在河南博愛組建,秦基偉一直很低調,把自己當作偏師和小弟,虛心聽從4縱陳賡和謝富治指揮,也在陳賡手下有了長足的進步。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抗戰時期的秦基偉

三、如願以償:鄧政委和謝政委

淮海戰役,四兵團9縱發揮坑道和土工作業優勢,一舉攻破黃維陣地。

1949年4月21日夜,15軍作為二野渡江先遣軍,在安徽望江縣僅用50分鐘突破長江天塹。23日轉入大縱深追擊,長驅1500裡打到福建南平。接著掉轉頭南下揮師廣東,橫掃兩廣進軍大西南,激戰西昌。後經半年苦戰,剿匪11萬。

1950年10月29日,西南局鄧政委傳達上級指示,從西南軍區抽調3個軍作為第二批志願軍入朝參戰。當時15軍在內5個師已內定轉為公安軍,秦基偉任司令員。

秦基偉當場請纓:15軍半年剿匪11萬,士氣高漲。沒有地方建設和武裝任務,說走即走說打能打。散會後,秦基偉又找四兵團老政委、時任三兵團政委謝富治幫忙說說話。

第二天會議,謝富治果然贊成老秦的意見,大家也都贊成,鄧政委立馬拍板:15軍上。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抗美援朝的秦基偉

四、三劍客和英雄團隊

入朝第一戰,15軍重創菲律賓營,殲滅美3師2個連,俘美2師38團300餘人。在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李奇微和範弗裡特殺了一個“回馬槍”,傅崇碧63軍在鐵原阻擊美軍4個師10天,15軍也在南芝浦裡角圪峰、鳴城山、樸達峰一線阻擊10天。

五次戰役後,15軍休整9個月,放到平康谷地擔任守備。王近山和秦基偉把防禦重點放在西方山,準備10月15日發起進攻。誰料範弗裡特14日就發起“金化攻勢”。

第一個周,在聯軍“火海戰術”下45師傷亡3200多人,第4天全部退守坑道。10月19日晚的反擊戰,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事蹟傳來,秦軍長、谷政委潸然淚下。

三個師長崔建功、向守志、張顯揚,帶領千千萬萬“邱少雲”“孫佔元”和“黃繼光”,讓聯軍佔領“爸爸山”(五聖山)的意圖落空,為15軍和三兵團及時糾偏贏得了時間。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上甘嶺坑道指揮所

五、知人善任:王近山和杜義德

1952年6月,國內的一個整治活動影響到抗美援朝戰場,秦基偉也被波及。

有幹部把槍口引到秦基偉身上,罪名是“多吃多佔、罵人、槍斃人”等。兵團副政委杜義德來到15軍,代表上級作結論:秦基偉等15軍的領導,不是“大老虎”,也不是“小老虎”。

杜義德預感到大戰在即,給王近山建議:準備北調休整的12軍暫時不動,作為預備隊。而王近山對秦基偉信任有加,就連志司代司令鄧華都直呼“秦麻子”。

隨著戰鬥升級,王近山和杜義德把曾紹山12軍投入戰鬥,45師除炮兵、通訊、後勤全部撤出休整。12軍副軍長李德生在德山峴組建五聖山前指,炮7師師長顏伏統一指揮炮7師1個營、炮2師4個連、高射炮兵1個團,秦基偉統一指揮前指和炮指。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杜義德

六、運籌帷幄:“孔明先生”張蘊鈺

10月20日晚,15軍參謀長張蘊鈺在45師,聽完崔建功的彙報後大為震驚。

45師傷亡3200多人,134團和135團總共只剩二三百人,全師已沒有一個完整建制營,張蘊鈺問為什麼不早報告?134團團長說:後勤和機關還能頂上去。

張蘊鈺非常痛心,馬上回軍部向秦基偉建議:改變打法!

張蘊鈺是河北贊皇人,讀過師範,被稱為15軍的“孔明先生”。

張蘊鈺和副軍長趙發田提議:放棄表面陣地,轉入坑道戰。避敵之長揚我之長。和敵人鬥“志”,更要鬥“法”。秦基偉當場拍板,並派張蘊鈺連夜到兵團彙報。

秦基偉騎的騾子不敢過橋,放槍嚇騾子過河,被劉伯承訓斥

上甘嶺

1953年6月16日,秦基偉在菊香書屋受到偉人接見,主席說:上甘嶺戰役是個奇蹟,它證明志願軍的骨頭比美國鋼鐵還要硬,這個奇蹟是你們創造的。

秦基偉明白,這個“你們”,既有15軍、12軍,還有支撐上甘嶺的萬萬千千人民。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