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朝鮮戰爭爆發後,15軍軍長秦基偉多次向劉伯承、鄧小平請求入朝作戰。得到批准後,1951年4月,秦基偉奉命率15軍從四川出發入朝參戰,在戰場上,15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打出了威名。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秦基偉

不戰先怯、軍心不穩乃是兵家大忌,15軍在剛接防上甘嶺時,就曾把敵人嚇得魂不守舍,匆匆換了部隊。

15軍剛接防沒幾天,在五聖山對面防守的美2師情報部門,便獲悉了15軍的番號,這個消息在美2師迅速傳開,引發了很大的轟動,很多官兵都受驚不小。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上甘嶺戰役

為什麼美2師會有如此反應呢?原來是美2師曾經慘敗在15軍手中過。

那是在一年以前,美2師憑藉優良的武器裝備和空中支援,絲毫不將中國志願軍放在眼裡。在大水洞戰鬥中,15軍在秦基偉的指揮下,敢打敢戰,憑藉精湛的指揮和戰士們英勇無畏的戰鬥,將美2師的38團打得四散潰逃,幾乎全軍覆沒,光是被抓的俘虜就有300多人。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朝鮮戰場中被志願軍俘虜的美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美2師的全體官兵都對15軍產生了陰影,一聽說15軍的番號,就心裡發怵。原本準備在五聖山戰鬥中大展拳腳的他們,聽說志願軍換上了15軍,一下子就慌了,部隊裡的氣氛變得分外壓抑。

五聖山對雙方戰略計劃都非常重要,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佛里特得知這一情況,也是一驚,趕緊命令換防。不到一星期,就由美7師換下了美2師。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朝鮮戰場中被俘虜的美軍

美7師,組建於1917年12月,因其完成任務像古代計時用的"漏斗器"一樣準確無誤,因而得名:"漏斗器師"。手下三個團均為王牌團。

志願軍對五聖山也是格外重視。五聖山的背後就是平康平原,如果美軍順利越過五聖山,那其優勢裝甲集團就可以大顯身手。山背後3公里的平川無堅可守,我軍就會處於極為困難的境地。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在五聖山主峰東南約4公里處,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在上甘嶺的北面還有個小山村,叫下甘嶺,上甘嶺和下甘嶺相距1000米。

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的是597.9高地,"聯合國軍"稱之為"三角形山",左邊是537.7高地北山,"聯合國軍"稱之為"狙擊兵嶺"。這兩個高地的前沿陣地相距只有100米左右,雙方前沿陣地的戰士說話都能聽見。用韓國將領的話說:"簡直要彼此碰到鼻子了。"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這兩座高地面積不大,但它們互為犄角,背靠五聖山,是五聖山前沿的重要支撐點,戰略位置卻十分重要。

當時,大家都將目光放在了美軍所謂的"鐵三角"上。

所謂"鐵三角",是鐵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簡稱,三處的位置在戰場上剛好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平康位於三角形的北頂點,金化、鐵原則分別位於三角形的東、西頂點。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志願軍佔據了平康以及中部的各制高點,敵人佔據了底線的鐵原和金化。如果上甘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全部被敵人佔領,敵人就能直取五聖山,志願軍將非常被動。

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看出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把戰鬥力最強的135團放在了五聖山主峰上,同時命令135團戰鬥作風最頑強的1連和7連負責堅守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

秦基偉多次請戰,15軍接防上甘嶺,美軍一聽慌了:趕緊換防!

根據當時從這場戰鬥中活下來的人回憶,美軍對五聖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轟擊特別猛烈,使用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

如此猛烈的炮火之下,即使身在坑道中,志願軍戰士依然覺得像是乘坐著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強烈的衝擊波激盪著坑道,不少人牙齒都磕破了舌頭、嘴唇,甚至還有一個十七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足見戰鬥的慘烈和這幾處位置的重要性!

文/T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