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浴血三八線137: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李德生

作者:相忘於江湖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的轉折點,秦基偉和15軍一戰成名。

十幾年後,15軍有幸成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不能不說,上甘嶺戰役給這支後起之秀加分不少。然而在15軍背後,是默默無聞、甘當配角的李德生和12軍。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15軍從開始到11月5日,打了23天;之後12軍4個團先後參戰,一直到12月15日。

鏖戰上甘嶺,讓李德生和二野第一王牌,在12軍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志慮忠純、能征善戰的勇將

李德生,1916年出生在河南新縣,這個縣出了35位開國將軍,除了上將許世友,還有中將鄭維山、張池明、吳先恩,一生低調的李德生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德生12歲就當了童子團團長,14歲參加紅軍,在鄂豫皖從一個通信員、傳令兵、班長到連隊指導員,在八廟埡戰鬥中左胸被子彈打穿傷及神經,留下了左手殘疾。

1935年6月,19歲的李德生被“一擼到底”。少年持重的李德生,忍辱負重堅持革命,長征三過雪山草地,到達陝北後憑藉努力重新加入組織。

1937年10月,李德生作為769團通訊排排長,跟隨陳錫聯團部機關開赴前線,在火車上,劉伯承師長不失時機地開了3天“火車培訓班”,讓李德生受益匪淺。

抗戰時期,李德生在“百將團”769團,從排長一步步因功升至團長。

1942年,為掩護總部轉移,李德生率1個營打垮日軍1個大隊,受到表彰。1945年1月,李德生團長親率82人突擊隊一舉端掉馬坊據點,登上了《解放日報》頭版。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1938年,769團特務連連長李德生(中)

二、解放戰爭成長起來的智將

1945年9月,事關重慶談判的上黨戰役爆發。在關鍵的屯留戰鬥,秦基偉太行縱隊第一個出場就殲敵2.2萬人,李德生769團攻城拔寨,殲敵8000多人。

1946年8月,李德生由晉冀魯豫軍區3縱7旅19團團長,直升6縱17旅旅長,馬不離鞍十幾小時追上部隊參加邯鄲戰役,而當時副旅長是名將尤太忠。

1947年5月1日,湯陰之戰總攻開始,6縱王近山決定:17旅49團、50團和16旅一起攻打北門,而且規定:攻進一個團必須跟進一個旅級指揮員,攻進3個團由李德生統一指揮。最終湯陰戰役全殲守敵,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

8月下旬開始的千里躍進大別山,李德生17旅擔負掩護中路軍輜重的任務。

1948年7月,襄樊戰役,李德生巧用奇兵“刀劈三關”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帶領17旅一舉破城。1949年4月,渡江戰役,12軍35師104團僅用35分鐘搶渡夾江攻佔鐵板洲。李德生用小船載人、大船載機槍,2個團活捉了3個少將師長,

1949年12月,李德生35師衛戍重慶,一年大小戰鬥606次,肅清了璧山土匪。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1948年,中野6縱17旅旅長李德生

三、臨危受命組建上甘嶺前指的福將

1952年10月20日,上甘嶺戰鬥開始一週後,規模持續升級。

範弗裡特不甘心就此止步,先後調來美空降187團、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投入戰鬥。三兵團王近山針鋒相對,令12軍31師91團作為15軍預備隊。

10月26日,31師92團、93團也相繼奔赴上甘嶺一線。

10月28日,王近山、杜義德指示12軍副軍長李德生成立五聖山前線指揮部,統一指揮15軍29師和12軍31師、34師,與炮兵指揮所統歸15軍秦基偉指揮。

12軍34師此時正在後撤谷山地區休整途中,作戰參謀張軍和章昭勳冒著美機轟炸危險,開車截住100團、106團。李德生在15軍與秦軍長、谷政委和崔建功師長溝通後,驅車前往德山峴前線指揮所,找到31師指揮員、91團團長李長生了解情況。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12軍35師師長李德生在白鶴洞

四、“諸葛亮會”解決五大難題

91團負責597.9高地防守,李長生彙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彈藥供應,還有吃飯問題、通信問題等。久經沙場的李德生髮動大家想辦法,最後決定彈藥分段運輸:

五聖山後面敵人大炮是盲點,可用汽車運一段。到了山前敵軍火力封鎖重點地段,從團後勤到營到連,50米一段專人負責。沿途挖貓兒洞藏放彈藥,在敵炮火間隙快速運送。這個辦法效果很好,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基本保證了前線的彈藥。

解決了彈藥問題,還有吃飯問題。李德生通過諸葛亮會,想到“大鍋飯”辦法:

在五聖山後的一個巖洞,91團從各連隊抽調10多個炊事員,24小時蒸饅頭包子,組織50多人專門運輸熟食、蘋果,24小時不斷地往前沿運送。

構築工事需要麻袋,李德生和軍裡又要了1000條。通信也是大問題,李德生讓李長生91團藉助地形,在12個陣地都設立觀察哨,通過報話機步炮協同。

在最為棘手的用兵上,李德生充分利用上甘嶺三大法寶坑道、炮兵和手榴彈,大量補充手榴彈、手雷和爆破筒。發揮“小機群”和“車輪戰”,和聯軍打持久戰。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上甘嶺防禦陣地

五、知人善任,激將有道

1952年11月5日,上甘嶺作戰重點轉移到恢復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

為加強指揮,李德生派31師副師長李長林到537.7高地,親自指揮反擊。

11月8日,李長林帶領92團到達上甘嶺,秦基偉只給3天準備,計劃11日反擊。

虎將李長林有點惱火,彈藥彈藥都讓15軍打光了,3天看地形的時間都沒有。李長林對15軍參謀長張蘊鈺、軍長秦基偉有話直說,從沒這麼急慌慌打無準備的仗。

秦基偉把537.7高地十幾天斷糧的事兒一說,李長林沒話說了,再難也得打。92團與韓2師激戰4天殲敵2900多人,但損失很大被迫轉入坑道。

11月17日,李德生拿出最後的王牌34師106團,對剛從軍校回來的武效賢用激將法:106團是我們12軍投入的最後一個團了,你們要打好這一仗,爭取收攤子!

106團在團長武效賢、政委於永賢帶領下,接替93團537.7高地北山防務。從這一天直到12月15日,戰役結束後又堅守了20天,最後收攤子移交給了15軍。

上甘嶺戰役後,美韓聯軍不得不重新回到板門店的談判桌上,重啟停戰談判。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背後有一人默默無聞:12軍李德生

成澤民、曾紹山、許世友、李德生、江擁輝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