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芯片發展持續升溫,需警惕芯片項目爛尾 、“虛火”過旺

在日常生活中,芯片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家使用的手機、電視、電腦以及未來發展的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都需要芯片。目前,我國芯片年進口總量接近4500億塊,進口總金額超3000億美元,已經超越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

我國芯片發展持續升溫,需警惕芯片項目爛尾 、“虛火”過旺

但自2018年以來,中興、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遭到打壓,暴露出我國芯片發展的致命軟肋。為擺脫“缺芯少魂”的不利局面,我國積極推動芯片國產化進程,迎來了一輪發展熱潮。

芯片國產化熱潮來襲

去年6月份,我國科創板的正式開板,為芯片國產化進程提供了關鍵平臺。相關資料顯示,交易首日共計9家企業衝擊科創板,其中4家與半導體相關。而這4家企業採取上板行動之後,市值都迎來突飛猛漲,整個芯片產業鏈股市也一路高歌。科創板帶來的展示平臺與機會,帶動了國內市場資本青睞與活躍,開啟了芯片國產化進程的第一槍。

我國芯片發展持續升溫,需警惕芯片項目爛尾 、“虛火”過旺

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千萬資金髮布,為國產芯片市場注入強勁源動力,再加上《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實施,為產業市場送上政策大禮包,我國芯片國產化進程邁入快車道。

遍地開花的半導體產業園區、各地政府設立的高額補貼與獎勵,使得無數企業競相湧入。據數據統計,在今年1月至9月1日期間,國內已經有9335家企業更改了經營範圍,涉及半導體、集成電路等業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倍,近萬家企業更改了營業範圍。

火熱市場後暗藏問題

不過,市場火熱發展的背後也容易暗藏隱患。近段時間,多個芯片項目先後陷入爛尾、停產、勞務糾紛等,引發業內關於行業“虛火”的大討論。尤其是在“國產替代”預期下,芯片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不少人擔心,背後是否“虛火”過旺?

我國芯片發展持續升溫,需警惕芯片項目爛尾 、“虛火”過旺

分析目前爛尾的幾個項目,背後其實有共性:技術過於依賴“外商購買”,投資地方政府“一頭熱”,牽頭方並非是在行業摸爬滾打數十年的中堅穩定力量,低水平重複建設。

單靠財政砸錢,砸不出來高端芯片。芯片產業“贏家通吃”,做不到細分行業前三,很難達成規模效應。全球芯片產業格局中,我國處於不對稱競爭態勢,人才、技術、產業生態均與發達國家有一定距離,無論哪一項要形成競爭優勢,都比資金更難,都需要長時間佈局。材料、設備、設計工具……每個細節都是對工業基礎積累的考驗:妄自菲薄不行,貪大求全更不行;沒有政府投入不行,只有政府投入更不行。

破除隱患需多面出擊

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治理呢?

日前,發改委已經針對行業發展的各種亂象敲響了警鐘,接下來,我國還需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做出調整,聚焦技術、資金、人才等多個關鍵因素,方能有效預防各種隱患發展、有效處理各種亂象發生,從而避免行業因虛火而走向終結。

我國芯片發展持續升溫,需警惕芯片項目爛尾 、“虛火”過旺

其中,政府首先要對芯片產業發展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要正確發揮引導和調控作用。政府應該主要起到掌控大局和提供支持的作用,在具體發展要對企業和行業給予信任與尊重。與此同時,在對行業企業進行管理時,也需要保持客觀嚴謹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政企雙方的價值。

而對於企業來說,則需要強化自身實力,樹立良好價值觀和認知,同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建設來完善自身發展,讓自己配得上國家的支持和社會資本的認可。之後,企業再積極利用好政府與資本市場的多重福利,進一步推動自身與行業的穩步發展。相信這樣的態度與做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