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優化社保支出,發展市場化的保險行業,讓人民群眾有錢敢花

陳元:優化社保支出,發展市場化的保險行業,讓人民群眾有錢敢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在9月12日召開的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陳元表示,土地具有社會和資本屬性。解決好土地資本化及土地股權融資問題,可以將歷史積攢的財富向產業鏈高端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延伸,實現欠發達地區經濟騰飛。

他指出,雙循環的主體是國內大循環,但國內市場和制度環境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土地方面是其中之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受限、城市中實行招拍掛制度引致嚴重社會問題,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割裂。

此外,技術、資本、數據各方面也都面臨不暢通的問題。陳元稱,技術方面,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生產,再到現實應用的渠道不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割裂。資本方面,金融市場的利率、匯率等基礎價格的形成機制仍然有待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有待提高。土地方面,數據方面,存在數據資源分散、標準不統一、安全保障不足,以及國際規則制定能力不強等問題。

“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既要靠自身努力,集中精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也要打開大門,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比較優勢,以內循環支撐外循環,以外循環促進內循環。”陳元建議。

具體而言,一方面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增強國內供給能力,提升內循環的效率和順暢程度。改善分配結構,降低不必要的稅收負擔,提高居民部門在收入分配中的佔比,讓人民群眾有錢可花。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社保支出,發展市場化的保險行業,讓人民群眾有錢敢花。大力發展新經濟,用新技術賦能產業鏈,提升產業鏈水平。打破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行業的准入壁壘,改革監管思路和監管模式,提高服務行業的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

另一方面,堅定推進對外開放,以金融開放為重要著力點,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閉關鎖國,可以通過鼓勵外資和境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增加國內金融領域的競爭水平。還需不斷優化金融監管制度,提高監管能力,在金融開放中尋求開放與安全的平衡點。

“打通內外雙循環,離不開西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繁榮發展,既關乎到國內大循環能否順暢、安全,更是聯通內外雙循環的重要抓手。尤其是作為中心省份之一的陝西,應憑藉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努力在新發展格局下取得顯著成就。”陳元說道。

編輯 徐超 校對 趙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