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几天,发生的这件事让人唏嘘不已。

小洋在参加学校补考的时候,放在桌子上的手机被监考老师发现,我们从监控中可以看到,老师抓到他作弊后,没有激烈的言辞或举动。

但是最后,小洋竟然选择跳楼自杀。

他在跳楼前,给母亲留了两句话,第一句:妈,对不起,第二句: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孩子如此反常的信息并没有引起母亲的重视,母亲只回了三个字:又咋了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友们就这件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在讨论学校到底有没有责任,有的在讨论是不是孩子的挫折教育缺失,但更多的人,却被孩子和母亲最后的对话刺痛了:

看到妈妈回复“又咋了”三个字的时候,有点崩溃

其实我最受冲击的一点,也是那句“又咋啦”,希望我不会对我的女儿说出这句话

其实在想,这三个字,会不会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看起来没有什么重量,但刚好是最后一根。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咋了”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其实最伤人。

坠楼只是最终的结果,挫折教育缺失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本质上,是这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又咋了,一个“又”字,能看出来平时孩子一定也抱怨过各种问题,也犯过各种错误,但是母亲并没有倾听过,又咋了的潜台词是:你又怎么了,怎么这么不省心啊……

当孩子明显出现状况,不大对劲的时候,母亲表露的不是关心和担心,而是有些不耐烦。

也许,这位母亲在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也许碰巧那个时候,她的情绪也非常糟糕,但这句话着实杀伤力巨大。

别说是心情不好,恐惧担心的时候,就算是平时,一听到“又咋了”这句话,也让人顿时失去了想要交流下去的欲望。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让我想起自己身边的很多父母。

发小高中的时候寄宿在学校,不小心丢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家里条件确实不充裕,当他跟他妈小心翼翼地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妈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吼他。

发小说,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吼我的样子。

从那以后,发小就变得极其敏感、自卑,而且不管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都不会跟家里人说,他觉得不论说什么,等待他的都只会是斥责甚至谩骂。

多年以后,发小对父母提起这件事,结果他妈不屑地说 “你这点委屈算个啥”,他爸说:“多大点事啊”

跟他相反的是我表姐,上大学的时候,她在火车站被偷了刚买的笔记本电脑,表姐感觉天都要塌了,哭着给家里打电话。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姨淡定自若的样子:“人没事就行,别上火,破财免灾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长大后,我姐总是自信满满,而发小却总是畏畏缩缩。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谁不会犯错呢,孩子犯错最应该去哪里找原因?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很是郁闷,因为儿子非常不听话,她就去求教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问:"您影印过文件吗?"

妈妈答:"影印过。"

星云大师问:"如果影印件上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妈妈答:"当然改原稿。"

星云大师说:"这就对了。孩子的问题,都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

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什么是“不带诱惑的深情”?

意思就是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

我爱你就是爱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不会给孩子“是你需要我”的感觉。

“我辛辛苦苦养活你……”“我为了你,付出了……,所以你必须……”这不是父母的语言,这是居高临下的讨债者的语言。

或者说“你考100分我就爱你,考60分我就不喜欢你了”,这就是有条件的爱,是诱惑之爱。

那么“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我不答应你时,我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错了,不会指责你。”

有的孩子无理取闹,非要一个玩具,父母不给买就坐地上嚎啕大哭,有敌意的坚决是冷漠的拒绝:“都说了没带钱,你真不懂事”或者打骂孩子

而“不带敌意的坚决”的做法是什么?是由着他哭闹,你在旁边陪着他,也不用发火,让他哭,等他哭够了,你再去心平气和地和他谈感受、讲道理:

“你可能觉得很委屈,但妈妈为什么不给你买?因为……”

有的父母说,我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时常苛责,是为了对他进行“挫折教育”。

但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对孩子非打即骂,而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只有当孩子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时,父母及时告诉他:

“不管怎么样,我都一如既往的爱你”“别担心,我会陪着你”,孩子才有底气去正视挫折,有勇气去迎接困难和挑战。

父母的理解,支持,包容和鼓励,才是孩子敢于直面任何挫折的源动力。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抑或完成自己未尽的梦想?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们有机会与他们同行一段.……”

尊重并把他们视为独立个体,不是附属也不是代替,欣赏并始终给予支持鼓励,这样的亲情,很难得得也很珍贵。

愿在父母那里受过伤的人,不要让下一代感受到自己曾经的痛苦,多给孩子一些爱,理解和包容,这是他们未来披荆斩棘的铠甲。

大学生跳楼前留言,母亲回三个字,网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