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上文说到,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说什么仁义之师,不用阴谋诡计,其实完全就是个借口,他要的是凭实力,正面碾压李耳,最好是将李耳打到生活不能自理。因为陈馀的这种想法,也成就了史上的经典战例,背水一战。对于这场战争的流传版本,背水一战,成为了后世用兵之人的一个大坑。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提起背水一战,人们会简单的认为,人在绝境下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实际上人在遇到绝境的时候,往往尿遁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吧。韩信背水列阵,将自己逼入了绝境,犯了兵家大忌。他之所以能背水一战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凭借他逼出了汉军的战斗力,完全是另有原因。韩信用兵,善于用间,作为兵仙的韩信,是靠这种“赌博”的运气成功的吗?不存在的吧。十赌九输,靠运气这种事能成功一次,可是后续绝不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

韩信在做出伐赵的决定之前,再次用间,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去赵国了解情况。在了解到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作战方案的时候,韩信大呼幸运,不过他并没有轻信,为防陈馀兵不厌诈,说一套做一套,他还是派遣侦查兵搜查了整个井陉道,在确定完全没有伏兵后,他才敢将大军开进井陉道。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只要赵军于井陉道设伏,汉军就完蛋了,不打,围也能把汉军围死。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韩信背水一战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靠着对待战争的严谨态度。韩信进入井陉道有两个选择。因为井陉道有两条,一条南道,一条北道。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韩信最终选择了北道,因为相比之下,南道更艰险。在往后的历史上南道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在得知赵军不会在井陉道设伏后,韩信当然不会铤而走险,故意给自己增加难度啦。而相比之下井陉北道虽说有相当多的回旋余地,但也是艰险异常。青石岭一带,井陉道尚有存遗,地势险峻,路窄处不过3米,堪称“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到了距离井陉道东口还有三十里的地方,韩信下令停止进军,筑营就食,让将士们早早休息。半夜,下令起营整军,偃旗息鼓,秘密开拔,迅速向前推进。同时,选拔两千骑士,组成一支轻锐的奇兵,每人发给汉军的红旗一面,命令他们抢先通过井陉道,逼近东道口前,折入间道进入到道口近处的山冈上,用草木枝叶作掩护埋伏起来。韩信命令骑兵队的领军将领说:“明日交战,我军将会退走。赵军以为我军败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候,你等统领部下迅速攻入赵军的营垒,将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汉军的红旗。待赵军动摇败退时,再从背后施以攻击。”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部署完毕,韩信命令副将传令军中开饭,附带下达通知,今日击破赵军以后,韩将军将大摆酒肉盛宴庆功,款待全军将士。韩信的部署奇异而诡秘,庆功大宴的话更是不着边际。诸位将士都觉得难以置信,虽然表面应付“遵令”,实则心中都在打鼓。韩信看破了部下的心思,又对部下们说:“赵军已经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修筑了营垒,以逸待劳,志在全歼我军。所以,赵军如果见不到我的大将旗帜和鼓车,是不会率先攻击我军前队的,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我军遭遇险阻而撤退。”于是下令前军万人乘夜先行出井陉口。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黎明时分,韩信大张大将的旗帜,车行击鼓,大摇大摆地统领中军出了井陉口,渡过绵蔓水,越过前军军阵,直接向赵军营垒开拔过来,列阵求战。韩信军的动向,正中陈馀的下怀。严阵以待的赵军,早已经做好了出击的准备。陈馀一声令下,蓄势待发的赵军出营向汉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两军大战良久,在赵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汉军开始后退,旗帜和鼓车都被放弃。汉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绵蔓水边,布阵于此的汉军前军开阵将撤退的中军迎入,前行迎击追赶过来的赵军,又是一番苦战。相持对战中,留守大营的赵军看到汉军溃退,大量旗帜鼓车被遗弃,以为胜负已定,于是开营出动,一方面夺取旗鼓等战利品,一方面支援赵军主力追击汉军。埋伏在井陉口外山冈后的两千汉军骑兵,一直密切注视着战场和赵军大营的动向。

待到赵军留守部队开营出动以后,迅速扑出,一举偷袭赵军空营成功,马上按照韩信的指令,将赵军旗帜悉数拔掉,换上汉军旗帜。背水列阵的汉军,在韩信和张耳的统领下迎击赵军,因为断了退路,人人拼死作战。也正是在此时,会和了全部军团的韩信在河边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汉军开始缓过神,扭头与赵军展开了拼死决战。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占数量优势的赵军,在死战不退的汉军面前,军心开始浮动。陈馀见汉军的数量和战斗力都远远超出预想,一举全歼汉军的意图难以实现,下令停止攻击,整军列阵,鸣金收兵,有秩序地向大营退去。待到陈馀军退回到大营时,只见营门紧闭,营壁上两千面汉军红旗,猎猎迎风飘扬,壁上的将军,乃是汉军骑将。赵军将士,人人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偷袭赵国成功,赵王及其部下已经成为俘虏,一时军心大乱。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之下,赵军大败,溃不成军。陈馀向南往首都襄国方向逃亡,被乘胜追击的汉军杀死,赵歇也被汉军俘虏。战后汉军大摆筵席,诸将向韩信表明了战前的不安,对韩信的作战方案表示的深深的拜服。

韩信难得一笑,回答说:“这是兵法上有的战术,只是诸君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这次我所统领的军队,并非由我一手训练和调教出来的军队,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类似于所谓驱赶市街平民作战,在这种情况下,非得将士兵们置之于死地,让他们人人为自己的生存而死战不可。如果按照兵法常规,将他们安置在有安全退路的地方,战况一旦不利,势必动摇逃走,怎么还可以用来取得作战的胜利呢?”一番话下来,诸位将领人人心悦诚服,齐声回应道:“服了。将军的谋略,不是臣等能够企及的。”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韩信此次背水一战,在战前就下令战后准备筵席,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胜利,为什么他这么有信心呢?有几点关键点,我们来简单的侃一侃。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韩信在战前保持了对战争的严谨态度,摸清了赵军的部署,才敢贸然出井陉道。第二点就是以全军休息为饵,来配合两千骑兵设伏。第三点就是那一万的背水阵,这一点是让赵军低估韩信的战术部署能力,觉得此战必胜,骄兵必败啊,另外也为主力的佯装撤退,设置了一道缓冲带,全军要是突然看见大河没有路了,后面是大军压境,着急忙慌的就光剩往河里跳了。彭城大战的诸侯联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人在绝境下爆发小宇宙,是需要时间反应的。

几千年来背水列阵唯一成功的战例,为什么韩信能成功呢?

第四点就是自己带兵去做诱饵,诱使赵军主力前来决战。第五点就是两千骑兵彻底摧毁了赵军的军心,从而实现了整场战役的大逆转。个人认为,这几点是韩信背水一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少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韩信都赢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只有韩信一个人,可以背水大胜。因为他在背水列阵之外,还布置了其他的胜手并且环环相扣。在我看来,这背水列阵,只不过是个诱饵,是为了让赵军以为韩信这“兵仙”只是浪得虚名,为了让赵军相信韩信如此部署,完全可以全歼汉军,也是为了给主力预留重振旗鼓的时间,实在并非是什么“退无可退,何不拼死一战”。个人意见,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