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隘子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始兴人唐朝名相张九龄年少时聪慧好学,7岁便能文,为考取功名,造福天下百姓,小九龄常秉烛夜读至深夜。母亲杨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疼在心头,一来希望九龄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二来担心小小年纪的九龄如此熬夜苦读,身体吃不消。聪明的杨氏几经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捷径。她精心地挑选家里的优质米,用山泉水浸泡透,再耐心地用石磨磨成又稀又嫩的粉浆,然后用蒸盘蒸成薄薄的四方粉片,用竹筛撑着放在太阳下晒至八成干后,再用温开水泡软,然后几张几张叠好卷起来,用刀细细地切成粉丝,扎好后再晒个通透。辛苦一天下来,勤劳的杨氏能做出这样的粉10来斤,待小九龄读书完毕后,杨氏便烧开水,放一、两扎粉,泡上几分钟,一份美味的"快餐夜宵"便端在小九龄的面前。吃着母亲精心准备的"夜宵",看着碗里交叉缭绕的粉丝,小九龄似乎看到母亲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看到母亲望子成龙的那份浓烈的爱,所以更加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贤相。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氏那代表浓浓母爱的粉丝,因为是用刀细切而成,所以人们俗称为"切粉";张九龄官至宰相后,为纪念慈母,将米粉外形稍作改动。改为似上朝用的朝笏状,分送朝中大员,食者均称赞有加。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张九龄,为此又把清化粉尊称为"宰相粉"。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化粉在韶关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始兴清化人就用自己的智慧,以山稻米为本,选用清化一带的山泉水,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压干、蒸煮、切粉、拆折、风干、包装等工序制造出的大米制品。因这种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粉非常讲究火候和经验,其特点突出,主要是:粉色透明,晶莹清白,粉幼细长,可煮、可炒、可炸,柔韧可口,且"炒而不烂,煮而不糊"。也可配以不同的汤料或其他佐料,调出适合众人不同口味的食品,百食不厌,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感觉,是米粉制品之极品,在粤北地区小有名气,故在城乡极为流行,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绿色食品。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第一粉(宰相粉),又名清化卷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