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今日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春就渐渐离我们远去,自然万物就交给了夏天。

嗟叹春暮的诗词非常多,这个时节格外容易激发诗情,在众多送春的诗词作品中,有一阕词别具一格,那就是辛弃疾的《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题目中的晋臣为赵晋臣,敷文阁学士,写有《落梅词》。本词是一首唱和之作,和赵晋臣的作品咏叹落花。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词的上片以"昨日春"起笔,写初始的春,恰像十三岁的少女初学刺绣,绣的春花枝枝饱满肥艳,没有一丝凋零的样貌。将春天比作少女学刺绣,除了用绣品上的花枝来映照现实的花枝娇艳,还将春天比拟成"十三女儿",其天真烂漫,生机勃勃即跃然纸上。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这在所有比喻春天的诗句中实属别具一格的。我们熟悉的词句里,有直接写春的,例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有将春拟人化的,例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些手法十分常见,但如辛弃疾这样将春比为少女学绣,既写了春的形又写了春的意。出手即不同,果然为词中大家。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接下来诗人感叹:苍天实在狠心,无情风雨便来相摧,被摧折的花瓣飘洒满地。"甚无情"、"便下得"、"铺作",几个词便点出暮春之景,诗人的惆怅也揉在其中。


过片一句"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与词的首句相呼应,将此时的暮春比作了"轻薄荡子难久"——貌似多情实则无情,要来便来,说走就走,着实难留。"昨日春"是十三女儿,"如今春"是轻薄荡子,前后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此比喻又新奇又贴切,令人拍案叫绝。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记前时"将以前的春愁与现在的春愁相接,情感绵密而来,春天无情地走了,空留了人的春愁。

词到此时,如果是李煜:他会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果是李清照,她会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辛弃疾,他再一次别出心裁,把一江春水全酿作美酒醇醪,然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侯"。一个"约"字,将"愁"拟人化。任"愁"再绵密、再无端、再挥之不去,我携一江美酒前来,何惧愁哉?

寻常的“暮春”时节,不寻常的辛弃疾


本词就以"杨柳岸边相侯"作结,结尾余意不断。从本词中"雨僝风僽"、"荡子难久"、"都酿作"等词句中可以窥见,诗人洒脱的外表下暗涌的悲愤。这悲愤是权奸当道的悲愤,是壮志未酬的悲愤,是复国无望的悲愤。这种情感,在绝大多数辛词中都可觅见,这也正是辛词之所以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