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菜根譚》

不能有設計謀害別人的心,但為了保護自己,提高警惕的心一定要有。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了統治中國,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相爭”。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公元前203年,韓信接連攻下齊國的七十二座城池,並被劉邦封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第三支最強大的力量。這時,韓信手下一個名叫蒯通的謀士就勸韓信自立,說這樣進可與諸侯爭雄,退可三分天下。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但韓信說:“我在項王手下當差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持戟的郎官,而且我說的計謀,項王也從來沒有聽過。但到了漢王這,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留出自己的飯菜給我吃,授予我上將軍印,讓我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漢王對我這麼好,如果背叛他,那就是不仁不義!”

蒯通對韓信說:“大王,說句實在話。漢王那不是真的對您好,而是要利用你的智慧和力量。春秋時期的文種,跟越王的關係好不好,功勞大不大,最後一滅了吳國,文種馬上被殺。現在楚漢相爭,正是您建立偉業的時候。如若不然,恕我直言,您會落得與文種一樣的下場。”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韓信最終還是沒有聽蒯通的。蒯通最後嘆了一口氣說:“大王,我的意見既然你不聽,我也沒辦法。但我還是要提醒你,漢王為人表面大度豁達,其實心機很深,希望您能多加防範,好保全這條性命。”韓信一聽這話,有點不耐煩地說:“先生,別說了,我絕不會背叛漢王,我相信漢王也絕對不會辜負我!”聽韓信這麼說,蒯通也只能保持沉默。

蒯通的話沒錯,劉邦自從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後,就對功臣們很不放心。有一次,有人誣告楚王韓信(劉邦統一中國後,將韓信由“齊王”改為“楚王”,其實就是為了解除韓信的兵權)謀反。劉邦馬上借巡視的名義,在楚國邊境的雲夢澤召見韓信。這時,就有手下提醒韓信說:“大王,皇上在邊境召見你,就怕凶多吉少,您最好還是推脫不去。”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韓信一聽,不以為然地說:“你們太多心啦!天下剛安定,皇上不會那麼做!”但韓信一到雲夢澤就被劉邦逮捕。這時,韓信才如夢初醒,他嘆了一口氣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看來自古至今都是這樣!”劉邦一聽,斥責說:“有人說你謀反!”

韓信被押回長安後,先是由王爵貶為侯爵,後來,被呂后設計殺害於長樂宮。

臨終前,韓信嘆息說:“真後悔沒聽蒯通的話,才落得今天這樣的下場!”

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做人的底線,“防人之心不可無”是做人的經驗。有些人,機關算盡,總想著陷害別人,到頭來只怕反誤了自己性命。可如果一味地天真爛漫,毫無提防之心,那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尤其是現在,社會複雜,大家每天路上、車上接觸的多是素不相識的人,必要的警惕心還是要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