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可谓赚足话题。舞台设计酷炫、歌曲编排在线,让人不禁赞叹周杰伦“老将”风采依旧,话题十足。

众所周知,周杰伦演唱会中最让歌迷兴奋的,就是现场点歌环节。这样一个近距离让偶像为自己Solo,还能合唱的环节,歌迷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求关注。如果有幸被“翻牌”,必定羡煞旁人。

今年周杰伦「地表最强」巡回演唱会的巴黎场上,一对年轻夫妻有幸被抽中参与点歌环节。谁知,粉丝竟现场要求周杰伦演唱网络神曲《学猫叫》。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出于对歌迷的尊重和“有求必应”,周杰伦勉为其难的哼唱了几句,草草了事。

实话实说,不知是这位粉丝有意为之的哗众取宠,自以为这个要求可以活跃现场气氛?还是本就不懂得这样的做法,对周杰伦来说是极为不尊重的一件事情?

因为视原创为生命的周杰伦,在他的演唱会上只唱他自己的歌,还有他写给别人的歌。可惜的是,如今网络神曲早就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开始荼毒大众的欣赏水平。

对于网络歌曲的存在,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主流音乐,大多数的网络歌曲,无论是从质量、素养,还是流传度来说,确实不足以被摆上台面,令人信服。

就如同一道街边大排档的炒饭,突然被摆上米其林三星酒店的餐桌上。或许这道炒饭也足够可口美味,但置于不相宜的环境中,面对着品味截然不同的人群,难免差强人意,不被人所接受和认可。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回想起之前周杰伦在个人社交网站上贴出《以父之名》的MV,并配文:“告诉你们我为什么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

周杰伦确实有底气和资本讲出这样的话,并不会让人觉得狂傲与违和。

回望曾经的华语乐坛,李宗盛、罗大佑自不必多说,早已成为“教父”级别的殿堂歌者;从老牌的香港四大天王再到中生代的台湾四大天王,哪一个不是歌坛上大杀四方的角色。

除去歌手本身的质素与实力,他们的歌曲无论是从传唱度,还是经典度来说,都是无人可及的。

尤其是被称为“华语乐坛黄金一年”的2004年,《心中的日月》《七里香》《欧若拉》《江南》《倔强》《Lydia》.....真可谓“神仙打架”的一年。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15年过去了,这些歌曲仍在被人传唱。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更是代表了那个年代华语乐坛的巅峰。

而现在,借用著名音乐人黄舒骏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如今的华语乐坛,那就是:“只有流量,没有流行。”

以前的歌手如果想给新歌打榜、宣传,只有通过电台、路演、电视节目这样相对单一的方式。而歌迷听歌的渠道也是屈指可数,磁带、CD如珍宝般反复珍惜聆听着。

所有的数据都是歌手一步步,实打实拼出来的。

随着网络平台的盛行,歌手们歌曲传播渠道多样化,歌迷和听众的选择面也变得更多,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

许多网络歌手大立追求音乐梦想的人设,迅速吸粉,反观却并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音乐作品或代表作,大多还是以翻唱为主。

如此一来,真正实力派的乐坛“正主”们,反倒要为网络歌手们让路,不得不说这就是当今华语乐坛的悲哀。

70后、80后,甚至是90后的听众们,能让他们一直保留在个人歌单中值得循环的歌曲,对于他们而言必然是有着特殊含义,或是经过千百次筛选过后的精华。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像周杰伦的《蜗牛》,五月天的《咸鱼》等等,多是包含着积极正能量,或是教育意义。

随着00后、10后的成长,他们对于歌曲的选择上则显得更加随意许多。有趣、上口、洗脑成了听歌的新标准。所以、像学猫叫、海草海草、佛系少女等“口水歌”,反倒代替主流音乐,霸榜屠屏。

当然,谈及口水歌、网络神曲为何能如洪水猛兽般,全面爆发。其中,不得不感谢大家的力量。

媒体舆论相较于十几年前来说,包容性更强。

暂不论歌手和歌曲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他们接受各种形式的存在,只要能制造出足以吸引眼球的话题。

诚如之前,综艺节目《异口同声》邀请冯提莫担任评委,而台下的演唱者,则是创造了无数经典歌曲的“小刚”周传雄。

“网红”评论“情歌教父”,本就自带热点和讨论度。可细想之下,青铜评判王者的现象,也反映出如今乐坛陷入恶性怪圈:实力不重要,话题最重要。

每每听到大众对于网络歌手和歌曲的偏见时,这些歌手无不抱怨委屈,呼吁大家“理性对待,客观评价”。可事实往往啪啪打脸。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此前网络大火的国风歌曲《离人愁》及其原唱李袁杰,就在《明日之子》的现场被华晨宇当众揭穿。

自诩原创歌手的李袁杰,却连基本乐理常识都不懂,细听之下发现《离人愁》竟是抄袭周杰伦的《烟花易冷》。

“歌红是非多”的可不单单是李袁杰,小众民谣歌手花粥也不止一次被质疑歌曲抄袭。只是在铁证如山面前,依傍着高人气和粉丝,依然行走在乐坛当中,无不令人唏嘘。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早前在澳门举办的“2019华语金曲奖”中,蔡徐坤凭借一首“全英文”歌曲《wait wait wait》获此殊荣。

“华语金曲”竟然颁给了一首英文歌,而台下坐着的周杰伦、王力宏、汪峰等华语乐坛“半壁江山”们,却只能耐着性子听着台上重复的“wait wait wait”。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以前的音乐榜单中,哪一首歌曲不是精雕细琢之后,能流芳百世的好歌。现在榜单前十的歌曲,莫不说听都没听过,甚至原唱歌手是谁都拿不准。

怪不得摇滚老炮郑钧之前在华少的节目中提到,如今的华语榜单崩坍。如此看来,期望华语乐坛重现辉煌,似乎也成了海市蜃楼,遥遥无望。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眼睁睁看着口水歌和网络神曲霸屏屠榜,华语歌坛就活该没落

音乐大环境的改变,让更多人看到了机会,也抓住了机会,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神曲的出现和流行,只是顺应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和需求,并获得广泛的认可,所以才得以流行。

可是一名歌手、一首歌曲想要被人永远的记住,单单凭借着眼前的粉丝和人气,不足以支撑其长远的流传和发展。

如同白蚁毁河堤,表面上的“风平浪静”终究掩盖不了内里的空虚。堤塌人毁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歌手本身质素的提高,乐理常识的增强,歌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才是真正需要引起大家关注和注意的。“在其位,谋其政”,从来不反对和抵制跨行发展,可前提是否应该先做好本职工作?

演员去唱歌,歌手去演戏,大家一哄而上全去参加综艺。“斜杠青年”越来越多,人设立的也越来越丰富,似乎名字后面的后缀越长,才能彰显实力,凸显能力。

在成为“十字型”人才之前,还是先学会当好“丁字型”的人。

歌手好好唱歌,才能对得起歌迷的期待,对得起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承诺。华语乐坛能否重现辉煌,单凭几首网络神曲、口水歌,依靠“中流砥柱”们的努力,是万万不够的。

华语乐坛如何才能“拨乱反正”,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