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可謂賺足話題。舞臺設計酷炫、歌曲編排在線,讓人不禁讚歎周杰倫“老將”風采依舊,話題十足。

眾所周知,周杰倫演唱會中最讓歌迷興奮的,就是現場點歌環節。這樣一個近距離讓偶像為自己Solo,還能合唱的環節,歌迷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求關注。如果有幸被“翻牌”,必定羨煞旁人。

今年周杰倫「地表最強」巡迴演唱會的巴黎場上,一對年輕夫妻有幸被抽中參與點歌環節。誰知,粉絲竟現場要求周杰倫演唱網絡神曲《學貓叫》。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出於對歌迷的尊重和“有求必應”,周杰倫勉為其難的哼唱了幾句,草草了事。

實話實說,不知是這位粉絲有意為之的譁眾取寵,自以為這個要求可以活躍現場氣氛?還是本就不懂得這樣的做法,對周杰倫來說是極為不尊重的一件事情?

因為視原創為生命的周杰倫,在他的演唱會上只唱他自己的歌,還有他寫給別人的歌。可惜的是,如今網絡神曲早就潛移默化的深入人心,開始荼毒大眾的欣賞水平。

對於網絡歌曲的存在,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全盤否定。但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主流音樂,大多數的網絡歌曲,無論是從質量、素養,還是流傳度來說,確實不足以被擺上檯面,令人信服。

就如同一道街邊大排檔的炒飯,突然被擺上米其林三星酒店的餐桌上。或許這道炒飯也足夠可口美味,但置於不相宜的環境中,面對著品味截然不同的人群,難免差強人意,不被人所接受和認可。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回想起之前周杰倫在個人社交網站上貼出《以父之名》的MV,並配文:“告訴你們我為什麼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周杰倫確實有底氣和資本講出這樣的話,並不會讓人覺得狂傲與違和。

回望曾經的華語樂壇,李宗盛、羅大佑自不必多說,早已成為“教父”級別的殿堂歌者;從老牌的香港四大天王再到中生代的臺灣四大天王,哪一個不是歌壇上大殺四方的角色。

除去歌手本身的質素與實力,他們的歌曲無論是從傳唱度,還是經典度來說,都是無人可及的。

尤其是被稱為“華語樂壇黃金一年”的2004年,《心中的日月》《七里香》《歐若拉》《江南》《倔強》《Lydia》.....真可謂“神仙打架”的一年。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15年過去了,這些歌曲仍在被人傳唱。它們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更是代表了那個年代華語樂壇的巔峰。

而現在,借用著名音樂人黃舒駿的一句話,來形容現如今的華語樂壇,那就是:“只有流量,沒有流行。”

以前的歌手如果想給新歌打榜、宣傳,只有通過電臺、路演、電視節目這樣相對單一的方式。而歌迷聽歌的渠道也是屈指可數,磁帶、CD如珍寶般反覆珍惜聆聽著。

所有的數據都是歌手一步步,實打實拼出來的。

隨著網絡平臺的盛行,歌手們歌曲傳播渠道多樣化,歌迷和聽眾的選擇面也變得更多,獲知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

許多網絡歌手大立追求音樂夢想的人設,迅速吸粉,反觀卻並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音樂作品或代表作,大多還是以翻唱為主。

如此一來,真正實力派的樂壇“正主”們,反倒要為網絡歌手們讓路,不得不說這就是當今華語樂壇的悲哀。

70後、80後,甚至是90後的聽眾們,能讓他們一直保留在個人歌單中值得循環的歌曲,對於他們而言必然是有著特殊含義,或是經過千百次篩選過後的精華。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像周杰倫的《蝸牛》,五月天的《鹹魚》等等,多是包含著積極正能量,或是教育意義。

隨著00後、10後的成長,他們對於歌曲的選擇上則顯得更加隨意許多。有趣、上口、洗腦成了聽歌的新標準。所以、像學貓叫、海草海草、佛系少女等“口水歌”,反倒代替主流音樂,霸榜屠屏。

當然,談及口水歌、網絡神曲為何能如洪水猛獸般,全面爆發。其中,不得不感謝大家的力量。

媒體輿論相較於十幾年前來說,包容性更強。

暫不論歌手和歌曲本身是否經得起推敲,他們接受各種形式的存在,只要能製造出足以吸引眼球的話題。

誠如之前,綜藝節目《異口同聲》邀請馮提莫擔任評委,而臺下的演唱者,則是創造了無數經典歌曲的“小剛”周傳雄。

“網紅”評論“情歌教父”,本就自帶熱點和討論度。可細想之下,青銅評判王者的現象,也反映出如今樂壇陷入惡性怪圈:實力不重要,話題最重要。

每每聽到大眾對於網絡歌手和歌曲的偏見時,這些歌手無不抱怨委屈,呼籲大家“理性對待,客觀評價”。可事實往往啪啪打臉。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此前網絡大火的國風歌曲《離人愁》及其原唱李袁傑,就在《明日之子》的現場被華晨宇當眾揭穿。

自詡原創歌手的李袁傑,卻連基本樂理常識都不懂,細聽之下發現《離人愁》竟是抄襲周杰倫的《煙花易冷》。

“歌紅是非多”的可不單單是李袁傑,小眾民謠歌手花粥也不止一次被質疑歌曲抄襲。只是在鐵證如山面前,依傍著高人氣和粉絲,依然行走在樂壇當中,無不令人唏噓。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早前在澳門舉辦的“2019華語金曲獎”中,蔡徐坤憑藉一首“全英文”歌曲《wait wait wait》獲此殊榮。

“華語金曲”竟然頒給了一首英文歌,而臺下坐著的周杰倫、王力宏、汪峰等華語樂壇“半壁江山”們,卻只能耐著性子聽著臺上重複的“wait wait wait”。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以前的音樂榜單中,哪一首歌曲不是精雕細琢之後,能流芳百世的好歌。現在榜單前十的歌曲,莫不說聽都沒聽過,甚至原唱歌手是誰都拿不準。

怪不得搖滾老炮鄭鈞之前在華少的節目中提到,如今的華語榜單崩坍。如此看來,期望華語樂壇重現輝煌,似乎也成了海市蜃樓,遙遙無望。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眼睜睜看著口水歌和網絡神曲霸屏屠榜,華語歌壇就活該沒落

音樂大環境的改變,讓更多人看到了機會,也抓住了機會,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神曲的出現和流行,只是順應了大多數人的認知和需求,並獲得廣泛的認可,所以才得以流行。

可是一名歌手、一首歌曲想要被人永遠的記住,單單憑藉著眼前的粉絲和人氣,不足以支撐其長遠的流傳和發展。

如同白蟻毀河堤,表面上的“風平浪靜”終究掩蓋不了內裡的空虛。堤塌人毀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歌手本身質素的提高,樂理常識的增強,歌曲本身所包含的意義,才是真正需要引起大家關注和注意的。“在其位,謀其政”,從來不反對和抵制跨行發展,可前提是否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演員去唱歌,歌手去演戲,大家一哄而上全去參加綜藝。“斜槓青年”越來越多,人設立的也越來越豐富,似乎名字後面的後綴越長,才能彰顯實力,凸顯能力。

在成為“十字型”人才之前,還是先學會當好“丁字型”的人。

歌手好好唱歌,才能對得起歌迷的期待,對得起自己的音樂夢想的承諾。華語樂壇能否重現輝煌,單憑几首網絡神曲、口水歌,依靠“中流砥柱”們的努力,是萬萬不夠的。

華語樂壇如何才能“撥亂反正”,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