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學完英語,畢業後卻還給老師,英語課到底應不應該取消?

多數學生學完英語,畢業後卻還給老師,英語要不要取消?

曾經在2013年,因為一場“拯救國學、取消小學英語課”的呼籲,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然而,事情過去了很久,對於英語學習必要性的討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過去一直流行一句話:學好“語數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這個外語,一般就是英語。過去乃至現在英語在中國孩子學習中的分量並不輕。

中小學生學完英語,畢業後卻還給老師,英語課到底應不應該取消?

在2019年4月,江蘇正式發佈新高考方案。 江蘇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根據教育部部署,新高考方案將於2021年正式執行。新方案主要為“3+1+2”模式,其中“3”指語文、數學、外語必選的3個科目,可見外語學習依然是重要的內容;“1”則是指在物理、歷史兩科中選擇一科,成績按原始分計入;“2”則指的是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考生需要從這四門選科目中任選兩科,只是該項目不以原始分計入成績,將按等級賦分。

從這樣的改革來看,似乎外語的學習,要比生物和化學等科目更加的重要。然而,這些年,很多大學生都普遍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多數畢業大學生都生活在國內,曾經“燒腦”學習的英語最終都還給了老師。畢竟,在中國使用漢語的頻率遠遠高於英語。

而正是基於此,人們對於取消英語的呼聲也變得高漲了起來,畢竟人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甚至有人假設,如果將學習英語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其他科目上,或許中國能夠走出更多優秀人才,畢竟留學國外的學生,只是少部分。

中小學生學完英語,畢業後卻還給老師,英語課到底應不應該取消?

因此,人們對英語教學分量過重的詬病,還是有一定道理。或許英語教學可以有,但是否需要人人都學習,可能還需要教育相關的工作者仔細思考一番。

相反,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更需要學子投入精力來學習。尤其是今年經歷疫情後,讓人們更加意識到了生物和化學的重要作用。

也許,短暫時間,英語不該取消,但是不應該成為人人必須修的科目,也不該在選拔人才方面成為重要科目。畢竟,中國學校培養的人才,多數是為中國培養的人才,而不是為了其他國家。

學習外語應該成為一種自由的選擇,讓有出國留學打算的孩子或者善於語言學習的孩子選學英語,而讓安心在中國發展的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也能夠為家長的錢袋子減少一部分開銷。

中小學生學完英語,畢業後卻還給老師,英語課到底應不應該取消?

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更是一語中的:“英語充其量只是我們瞭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漢語才是我們的根。”對於語言學習,只是提升交流的一種的方式,在學好母語下,應該弱化外語的學習,別讓交流的工具壓壞了孩子的脊樑,也累壞了孩子。把英語教學從必修課的角色轉換成為興趣課或選修課,或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在國家號召為孩子學業減負的背景下,筆者以為是一種精簡,也就是說將不是必須學習的科目從孩子的學習中剔除,而該需要強化的科目,卻需要加強。而這樣才能保證在減負的背景下,孩子的教育質量不會下降。或許,在孩子學業減負中,英語“退燒”也是其中關鍵一部分,而這需要在教育整個過程中進行系統的規劃。

至於英語該不該取消?或許是不該,但是可以肯定是不應該將英語作為學習的重點。相比較語言學習來說,物理、生物等科目更容易讓一個國家科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希望未來,中國孩子能夠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學習,而不是忙於一種交流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