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菲僑胞與福建抗疫醫療專家組攜手戰“疫”的故事

旅菲僑胞與福建抗疫醫療專家組攜手戰“疫”的故事

張愛麗(右三)擔任福建醫療專家組的隨行翻譯。(受訪者供圖)

旅菲僑胞與福建抗疫醫療專家組攜手戰“疫”的故事

福建醫療專家組與志願者服務隊後勤保障組合影。(受訪者供圖)

菲律賓當地時間19日14時30分,由國家衛健委組建、我省選派的中國政府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圓滿完成任務啟程回國。在菲期間,如何讓專家在線看診更加高效?患者的篩查、導診怎麼進行?在當地交流形成的大量珍貴文本資料誰來翻譯?專家組的衣食住行如何保障?……旅菲僑胞主動組成志願者服務隊,為福建來的專家貼心服務。

貼心暖服務

福建土方的甲魚烏雞湯、老鴨湯、炒米粉……在菲期間,忙碌了一整天的專家組一回到酒店,就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這一切除了廚師們的精心烹飪外,還有忙前忙後的後勤保障組總督導、菲華各界主席楊華鴻的功勞。

“專家組的行程很滿,每天都是連軸轉,加上這裡天氣炎熱,營養一定要跟上。”楊華鴻說,現在菲律賓物資供應偏緊,所有的食材都是由專人每天開車往返兩小時到市郊去採購。後勤保障組的餐飲負責人王珊珊為了給專家們煲高麗瘦肉湯,經常早上5點去排隊,回來再煲上4個小時,晚上親自送到專家組駐地。為了讓專家吃好喝好,她還和同伴天天研究菜譜,基本不重樣。開飯時間,專家們都忍不住在微信群裡驚呼“太好吃了,飯盒層層疊疊,裝得像個藏寶盒”。

在專家組下榻的酒店,後勤保障組開設了一個臨時小超市。從水果到調味醬,從膠帶到電池,從消毒酒精到手套,各種生活、辦公、防護用品一應俱全,後勤組還派專人24小時服務。

負責交通車輛服務的黃福安、楊嘉靖、楊國微每天除了確保專家組出行便利外,還負責一日三餐的配送及物資補給任務。幾部車隨時待命,隨叫隨到。

“從上個月開始,馬尼拉就實行‘封城’,商場大都關門,物資匱乏,這次後勤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採購。”負責後勤採購的洪珊誼告訴記者,因為餐廳和酒店不在同一處,專家組的每日三餐都由專人負責配送。由於擔心快餐盒不衛生,後勤組決定給專家每人準備2個飯盒。經營日用品的洪珊誼於是就從自己那兒拿來了幾十個。一模一樣的飯盒如何辨認?泉州同鄉許明哲馬上送來了幾十個能寫上名字的吊牌,讓專家們的飯盒有了“身份證”。

疫情防控期間,儘管困難重重,但旅菲僑胞全力保障專家組的感人故事幾乎天天在上演:拖鞋沒處買,做批發生意的張伍星馬上送過來;專家組的視頻會議缺個三腳架,施世榮半小時送到現場;酒店裡的洗衣機,是菲華各界副主席施純程從辦公室搬來的;煲湯的燉罐是楊華鴻家裡抱來的;微波爐是洪珊誼家的……旅菲僑胞的齊心協力,讓專家們沒了後顧之憂。

挑戰高難度

這次專家組到菲律賓不僅帶去了大量醫療物資,還包括豐富的抗疫經驗和文獻。同時,專家們因地制宜形成了大量及時適用的珍貴文本資料,而這些資料的翻譯同樣也是一個大工程。

因抗疫工作特殊,醫療翻譯組志願者的招募要求較高,得滿足“中英文雙語醫療/護士專業”條件,中國駐菲大使館就在眾多應徵者中篩選了以在菲中國教師、中國留學生為主,符合專業條件的志願者。

出身中醫世家、現為《菲律賓信息報》副主編的張愛麗是第一個給大使館寫“請戰書”的翻譯志願者。她告訴記者,自己其實也曾經害怕過,但看到專家組援菲的消息後,她立刻剪掉了一頭長髮報名參加,“家鄉抗疫的成功,中國專家的專業和高水平給了我信心”。

在這次翻譯志願者團隊中,有近10人來自“愛+慈善”微信群。這是菲律賓疫情暴發初期,由當地華人華僑自發成立的互助微信群。來自山西的孫豔孫虎姐弟倆是微信群主,而孫豔也是此次專家組志願服務隊的主要負責人。她告訴記者,參與捐助的華人華僑在微信群裡有400多人。在菲學牙醫的21歲姑娘王曦琳不僅自己入群,還介紹了30多箇中國留學生加入,其中,近20人經過篩選成為這次志願者福建團隊翻譯組和導診組的主力。

來自廈門的丁曼真在菲律賓德拉薩大學攻讀博士學位。4月12日,她接到翻譯任務,儘管第二天她要參加一場重要考試,但為了給專家留足審核時間,她從晚上7點一直忙到翌日凌晨3點,其間幾易其稿,反覆校對,連夜把資料翻譯出來。

“這次翻譯的難點,在於有大量有關新冠肺炎的醫療專業術語需要查閱各種文獻來進行分析對比,從中選出最合適的譯法。比如光是‘方艙醫院’,我們就查到了五六種譯法,幾經核查比較才最終確定。”在菲律賓做學術研究的海南大學教師饒穎芝說,她通過網絡組建了由20多個學生組成的海南大學援菲醫療翻譯志願者團隊,已先後翻譯了《方艙醫院患者手冊(第三版)》《方艙醫院工作手冊(第三版)》《新冠肺炎血漿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等抗疫資料,成為菲律賓抗疫的重要參考文獻。

24小時熱線

您的體溫多少?是否有咽痛、乾咳等症狀?請問您發病前14天是否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有沒有與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接觸?有沒有其他家人生病?您是否有其他基礎疾病?……4月初以來,德拉薩健康科學醫學院的中國留學生董楨楨和夥伴們每天都守在電話、電腦旁,處理各類諮詢。

這是菲律賓華社抗疫委員會成立的志願接診組,成員多是在菲的中國留學生,24小時分組接聽來電諮詢。詳細記錄病症後,他們會幫助患者與當地醫院和專家組對接。董楨楨告訴記者,大多數諮詢者並沒有患新冠肺炎,但普遍感到緊張、焦慮,有的甚至亂吃藥。經過專家問診後,不但大大安撫了他們的情緒,還減少了他們盲目到醫院感染的風險。對於需要救治的患者,接診組會設法幫助他們對接當地醫院儘快就診。

接診組大量的接診記錄、數據整理,給統計工作也帶來較大挑戰。經過菲律賓國父大學的王科多次改良,終於設計出新的優化標準數據格式。每天早上9點之前,他都及時整理出前一天的接診數據以及當日候診名單並製成表格,讓人一目瞭然,極大地提升了專家組的工作效率。

負責接診組協調工作的是已有7個月身孕的廖海梅。她告訴記者,面對處於恐慌狀態的眾多諮詢者和患者,志願者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24小時排班不間斷工作,直面問診者的不安和焦慮,分擔求助人的恐慌和憂傷。“有的志願者第二天還有課,晚上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孫豔告訴記者,未來,他們還將進駐菲律賓醫院,作為接診組向醫院的實地延伸,幫助僑胞病患對接當地醫院,並提供現場導診服務。(記者 陳夢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