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常言道“凡事量力而行,不可過於浮誇。”然現實中,油嘴滑舌、牙尖嘴利者大而有之,說大話還只是輕微,有些人滿嘴“跑火車”,話語絲毫不過大腦,說出來的話沒有絲毫的可信度,也盡做一些坑蒙拐騙之事,損人不利己。

人猶如此,國家間又何獨不是?正如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形象特徵,或浪漫,或剛氣,或狡猾......這些評價,都是基於客觀事實而評出來的,是為世人所公認的評價。

然就有這麼一個國家,給人們的印象是“嘴炮國家”,它就是——岡比亞。這個神奇的國家,只是方寸之國說出來的話語卻是大言不慚的“豪言壯志”,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也不顧及自身國家的形象,大言不慚,正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令人啼笑皆非。

這個國家幾乎“懟”遍了包括中國、美國、蘇聯等實力強大的大國,那麼,岡比亞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一、從殖民到獨立的歷史沿革

岡比亞西鄰大西洋,其中北、東、南三面與塞內加爾相鄰,是身處非洲的國土面積約為1.0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萬的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區的一個小國,正因為它小,因而在歷史上並不怎麼起眼。

世界歷史上關於它的記載筆墨並不多,直到公元9至10世紀某一位阿拉伯商人才首次記錄了這個地區。

它身處非洲,卻有著一條小河,土壤肥沃,無疑是“沙漠裡的一片綠洲”,成為無數“獵物”眼中的肥肉。也因此曾經是非洲大陸上非常繁華的地區之一,在中世紀該地區更是在撒哈拉貿易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身處於這般令人垂涎之地,難免引起其他強國的爭奪。

16世紀時,早在新航路的開發下,世界漸漸連成了一個整體,非洲也因此開始了黑暗的“三角貿易”,很多國家逐漸淪為殖民地,身處黃金地段的岡比亞自然也難以倖免於中。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15世紀的英國依靠商業革命和圈地運動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因此需要更多的資金來週轉,由此擴大了他的殖民貿易統治,把目標瞄向了“手無縛雞之力”的非洲大陸。

岡比亞從16世紀起就是西方國際爭奪的殖民地,為葡萄牙、英國、法國、波蘭等國不斷爭奪,17世紀末英國和法國兩大西方豪強為了爭奪岡比亞及其附近的塞內加爾地區展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軍事衝突,直到19世紀末兩國才達成協議,最終岡比亞河岸歸屬英國。

說起殖民統治,我們的第一想法便是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置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經濟發展與國家崛起希望渺茫,總之就是各種不利,各種傷害。然而殖民統治對於岡比亞而言卻是一大幸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也就意味著岡比亞的光明之日不遠了。

岡比亞本就是一個小國,經濟發展緩慢,在英國的殖民下它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相當於免費找了一個“靠山”,竟也漸漸強大起來。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殖民地的很多國家紛紛興起了獨立運動,掀起了一陣獨立的狂潮,岡比亞如此“高傲”的一個國家自然也不甘示弱,即使它又小又弱,但終究也還是被這股浪潮推向了獨立。

然而,早已習慣被統治,習慣了依靠的岡比亞突然迷茫了,如“無頭蒼蠅”般不知所措。也正是因為沒有獨立過,自從結束了被英國殖民統治後的它,懶懶散散,一直拖到1970年才正式宣佈成立岡比亞共和國,而此時距離英國宣佈他獨立已整整過去了五年。

時間是無比寶貴的,“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岡比亞如此,後來的荒涼也就不足為奇了。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二、大言不慚的“嘴炮”過往

岡比亞建國晚,且建得很勉強,但是莫名其妙四個字卻的確就此成為岡比亞實打實的標籤,別看這麼一個袖珍小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卻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高知名度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他的名氣全是靠自身“實力”打拼出來的,曾大言不慚地“放狠話”挑戰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宣言一天之內攻佔歐洲,且看岡比亞是如何獲得他的“嘴炮”之名。

說起聯合國,我們大家並不陌生,身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權威組織,始終維護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維持著國際的秩序,他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能夠勝任此職位,其國家實力自是不言而喻,都是世界上實至名歸的強國。

而岡比亞卻對此嗤之以鼻,他的首次成名是在1985年,當時的蘇聯打了阿富汗,國內財政十分吃緊,於是取消了對岡比亞的援助,失去援助的岡比亞對此行為十分不滿,於是放下了狂言:“我們三天就能打敗蘇聯!”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然而人家對他這種小人物的挑釁不屑一顧,絲毫沒有搭理他,更不予滿足其要求,一毛錢的援助都沒給他。1995年因為貿易問題,他又與歐洲發生了爭執,歐盟一氣之下就斷了對他的援助。

時任岡比亞總統的賈梅十分生氣,並威脅道:“我們24小時就可以橫掃歐洲!”當時的歐盟還當真了,特意開展了一次會議來應對,後面發現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自從賈梅鬧了這麼一出後,對其援助的各個國家都“怕了”,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紛紛斷了援助,這對本就小國寡民的岡比亞無疑是雪上加霜。可賈梅卻絲毫不畏懼,警告英國,要派一千人的遠征軍來打敗他們,緊接著還對歐洲國家聲稱這千人遠征軍還會對付他們。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面對這種情況,歐洲各國也覺得懶得和他“鬧”下去了,秉著人道主義的原則,恢復了一些援助。

然岡比亞“不作就不會死,一直作一直爽”,在二十世紀初闖入美國大使館,開槍打死了示威者,更是因美國製裁向美國宣戰:“一天內打到美國本土,兩天就能佔領整個北美大陸!”瞧瞧,岡比亞又開始他的“豪言壯志”了。

之後的岡比亞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放話中國稱一天之內就能攻下,攻下臺灣更是隻需三個小時。身為唯一一個挑釁過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岡比亞的所作所為,確實令外界刮目相看,總是不斷地炒作,作而不死,成為全球的一大笑柄。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三、浮誇之下的真實面貌

左丘明《左傳》中有言:“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誠哉斯言,縱觀當下的世界,實力越強盛的國家發言權就越大,強盛的國家自然而然就有力量和底氣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身為“小國寡民”的岡比亞卻常常劍走偏鋒,做著與自身實力大相徑庭之事。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善於吹牛皮、打嘴炮的他,“風光外表”之下卻是無盡的空虛與荒涼。岡比亞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非洲大陸上最小的國家、人均GDP僅有700美元的小國家。

岡比亞是傳統的農業國,經濟基礎薄弱,國內幾乎沒有工業,國民經濟都是依靠漁業、農業以及外國援助支撐起來的,因此發展得並不好,國家實力可謂是一言難盡。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加之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工業生產總值不足GDP的十分之一,雖已探明的礦藏有鈦、鋯、金紅石混生礦和高嶺土,但由於技術落後,均未進行大規模開採。漁業資源豐富,魚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然而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和保護不力,深海漁業資源銳減。

一般貧窮的國家,要麼是國家政治動盪不太平,要麼是地處偏遠之地,資源限制,而岡比亞並不是,他的自然條件還算是優渥,河流兩域十分適合耕種,然而岡比亞人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懶。

在岡比亞不管是農作還是開店做生意,全憑“心情”,一切隨緣,想做便做。更重要的是,岡比亞國民的民族意識薄弱,只要能吃得飽飯,過的安穩,怎樣生活對他們而言並無差別,所以國家的經濟發展緩慢停滯,這種懶散風氣終究是無法使岡比亞發展起來。

至於他的軍事力量,其國民軍總兵力約800人,擁有一架攻擊機,國家警察洪偉憲兵約1000人,因此之前吹噓的“千人雄獅”也不過只是過過嘴癮罷了。

嘴炮之國岡比亞:揚言滅五常、佔歐洲,其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李大釗就曾言:“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名,踏踏實實幹好自己的事情”。的確,凡事都得實事求是,虛假浮誇過後仍是無盡的不安與心虛,真實地狀況也並不會因此而發生任何的改變,欲不可縱,最好的不是在夕陽西下時幻想著什麼,而是要在旭日東昇的時候即投入工作。

岡比亞吹吹牛皮,過過嘴炮為他帶來了不少的關注度,然而,他本國的發展卻並沒有實際的進展,貧窮的境地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想來岡比亞唯一的出路便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一步一步將國家的發展搞上去,千萬別搞些虛無的東西,否則最終也只是損人不利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