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綜保區加速成為徐州市開放型經濟橋頭堡

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通訊員 李穎頔

今年一季度,面對疫情衝擊,徐州綜保區進出口總值實現強勢增長,進出口總值達27.8億元,同比增長50倍,其中納入貿易統計總值達17.1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進出口總值。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徐州綜保區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回暖的引領作用,成為我市一季度外貿重要增長極。隨著“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新政落地,徐州綜保區政策利好將不斷釋放,前景可期。

新政策

區內企業內銷降負迎“大禮包”

綜合保稅區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根據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三部委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擴大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的公告》,自4月15日起,“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將擴大至全國所有綜保區。

“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是指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生產、加工並內銷的貨物,根據企業申請,可按照其進口料件或實際報驗狀態徵收關稅。據徐州海關特殊區域管理科科長張敬偉介紹,按照原有規定,企業只能按照內銷貨物當時的狀態繳納各項稅款,新政策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綜保區內企業在開展內銷業務時,可根據自己的生產經營實際,自主選擇稅負較低的關稅繳納方式,降低企業內銷成本。

“這個政策太好了!入區企業將得到真金白銀的紅利。”徐州源達傳動控制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邱豔峰說。該公司從國外進口汽車變速箱,在徐州綜保區進行倉儲、分撥和銷售。目前主要商品在綜保區內做保稅物流和保稅倉儲業務,未來擬開展保稅加工和保稅維修業務。

徐州綜保區管理機構相關負責人周保東表示,隨著該項政策的推廣實施,將有利於更多加工製造企業入駐綜合保稅區,並依託該政策擴展國內市場,進一步提升綜保區的加工製造中心功能。

新高地

逆勢增長成徐州外貿重要增長極

2月28日,一批載有徐工起重機、汽車起重機等大型機械的運輸車隊有序駛入綜保區。受疫情影響,該批擬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的2212萬元機械設備物流受阻。徐州海關了解情況後,利用綜保區開放平臺優勢對徐工集團實施精準服務,辦理二線入區業務保障企業提前出口退稅,助力企業正常開展進出口業務,加快復工復產步伐。

據徐州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徐州地區進出口15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7%,一季度我市外貿呈“V”型波動,新冠肺炎疫情對徐州外貿影響集中體現在2月份,當月出口16.5億元,陡降45.8%。而徐州綜保區逆勢增長,優勢凸顯,得益於綜保區功能載體不斷完善,集聚效應明顯加速。

截至目前,徐州綜保區封關圍網面積1.5平方公里,建成和在建區面積已達61%,累計完成三年投資任務的95%;新建保稅倉庫、廠房陸續交付使用;入區企業從綜保區成立初期的2家增加到19家。一季度,面對疫情衝擊,徐州綜保區進出口總值實現了強勢增長,進出口總值達27.8億元,同比增長50倍,其中納入貿易統計總值達17.1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進出口總值。

據綜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2020年,徐州綜保區有望實現進出口總額達55億元。

新勢頭

功能集聚成開放型經濟橋頭堡

3月19日,跨境電商1210模式(保稅備貨)首票進口貨物保稅入區,主要商品為澳洲Swisse鈣片,貨值約5000美金,標誌著徐州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正式開展。4月9日,受南京海關委託,徐州海關對徐州綜保區跨境電商監管場所現場驗收,2000平方米監管中心、1條分揀線順利通過驗收。

隨著線上服務平臺完成系統調試完畢,徐州綜保區具備了完整的1210功能,成為徐州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城市後建成的首個跨境電商線上平臺。

今年以來,徐州海關一直積極推進“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和全球保稅維修業務在徐州綜保區落地實施。徐州綜保區自身也依託經開區產業配套優勢,持續推進精準招商。二手半導體設備展示交易及檢測維修、高端液壓機具加工、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保稅服務平臺等一批重大“保稅+”項目的加快推進,“保稅+”特色產業新體系的加速形成,徐州綜保區儼然成為我市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據瞭解,綜保區作為徐州開放型平臺之首,未來還將積極融入我市國際陸港建設,將鐵路貨運支線延伸進入綜保區內,重點打造以“保稅+”為核心,集聚口岸功能的全新發展模式。徐州海關也將全力配合地方發展規劃,借力“21項措施”,加大複製力度推廣自貿區相關政策落地。

“徐州綜保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張敬偉表示。隨著綜保區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業態進一步豐富,徐州綜保區必將成為政策利好的集匯地、企業發展的加速器和徐州開放型經濟的橋頭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